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异丙酚与硫贲妥钠两组麻醉方法对血压,心率,心率与收缩压乘积,血浆皮质醇的影响程度。方法20例ASAⅠ级成年病人,分别以异丙酚诱导维持,硫贲妥钠诱导,吸入氨氟醚维持,观察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诱导前,插管前后,置支撑喉镜前后,术中及拔管前后的心率,血压,RPP变化及术前,术后血浆皮质醇变化。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是一种短时、强效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观察异丙酚诱导行气管插管前后的临床作用,与相对有效剂量的硫贲妥钠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和硫贲妥钠用于全麻诱导的比较陈进华1吴秀花2涂继善1李勇军1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等优点,很适于临床麻醉应用。本文观察了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硫贲妥钠进行了比较。1资料及方法1....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异丙酚和硫贲妥钠在全麻插管时各自的反应 ,本文对 6 0例全麻病人分两组 ,分别为异丙酚组和硫贲妥钠组 ,并进行了对比观察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ASA)标准Ⅰ~Ⅱ级患者 6 0例 ,年龄 2 6~ 6 0岁 ,排除以前或估计插管困难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30 %的患者 ,无严重心血管、肝、肾、肌肉及新陈代谢疾病 ,术前未服任何对肌松有影响的药。随机分成异丙酚组和硫贲妥钠组各 30例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有可比性 (详见表 1)。表 1 病人一般情况 ( x±s ,n =3 0 )组别年龄性别 (男 女 )体重 (kg… 相似文献
5.
麻醉与手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血浆皮质醇是一种对激惹非常敏感的激素,常作为应激反应的可靠指标.本文通过异丙酚与硫贲妥钠两组用药在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插管全麻中的应用,监测血浆皮质醇浓度,对比两组用药方法对病人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异丙酚联合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时的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人体格状况分级)Ⅰ-Ⅱ级病人36例,随机分成三组;咪达唑仑组(Ⅰ组);异丙酚组(Ⅱ组);咪达唑加异丙酚复合组(Ⅲ组);观察循环,麻醉深度(双频指数、边缘频率)、术毕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均较轻,而Ⅲ组病人循环功能较Ⅱ组稳定,清醒时间较Ⅰ组短,麻醉深度更为适宜。结论我们认为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全麻插管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I-Ⅱ级无明显高血压病、拟在全麻下行胸腹部择期手术的病人24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麻醉:异丙酚组静注异丙酚、芬太尼和肌松剂诱导插管,并于术毕拔管前静注异丙酚1mg/kg;对照组静注安定、芬太尼和肌松剂诱导插管,拔管前不给药。对比两组在插管及拔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插管时两组血压、心率均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拔管时对照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拔管前静注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拔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和尼卡地平在眼科手术病人围拔管期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气管拔管前静脉注射异丙酚和尼卡地平对眼科全麻手术病人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眼科手术全麻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n=20),分别于气管拔管前静脉注射异丙酚1.5 mg/kg、尼卡地平20 μ/kg和生理盐水,分析比较各组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躁动、呛咳等并发症,眼压的变化以及苏醒时间的差异.[结果]A组吸痰、拔管时和拔管后心率、血压与诱导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英文作者单位].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明显下降(P<0.05);B组吸痰、拔管时血压与诱导前比较无明显升高,与用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同时点心率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下降,B组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明显升高;C组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2 min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下降.拔管期间以及拔管后A组呛咳及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均无喉痉挛患者出现;舌后坠发生率A组略高于B、C组,但无明显差异.患者清醒时间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时A组眼压与诱导前比较无明显升高,其他两组则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眼科手术病人气管拔管前应用镇静剂异丙酚预防拔管反应效果优于尼卡地平,且不影响患者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异丙酚、硫喷妥钠4 种麻醉药物对实验家兔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将12 只健康的实验家兔分为4 组,每组3 只,分别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乌拉坦(20.0%,4 ml/kg)、戊
巴比妥钠(0.7%,1 ml/kg)、异丙酚(1.0%,1 ml/kg)、硫喷妥钠(2.5%,0.6 ml/kg)。记录各组呼吸频率、心
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乌拉坦组、戊巴比妥钠组、异丙酚组、
硫喷妥钠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6.4±0.8)、(9.0±0.6)、(7.7±0.3)和(3.1±0.5)min,麻醉维持时间分
别为(32.2±3.7)、(40.1±6.5)、(43.4±3.9)和(30.6±3.7)min,术后苏醒时间依次为(25.2±3.7)、(13.6±6.4)、
(12.1±3.9)、(5.1±1.4)min。结论 采用2.5% 硫喷妥钠对实验家兔进行麻醉起效最快;1.0% 异丙酚麻醉时
间最长,适用于较长时间观察的动物实验;20.0% 乌拉坦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死亡率高,适用于实验要求不高,
术后要处死动物的实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老年患者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1岁,ASAⅠ~Ⅱ级,心功能1~2级。无内分泌疾患及听力障碍。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为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h),B组泵注丙泊酚6mg/(kg·h),C组泵注丙泊酚8mg/(kg·h)。分别记录入室后(TO)、麻醉诱导后3min(T1)、插管后1 min(T2)、切皮后2 min(T3)、关腹后(T4)及拔管后(T5)各时间点的HR、MAP及MLAEP各波波幅及潜伏期。在上述各时间点观察血浆皮质醇(CORT)浓度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给药后Pa、Nb的潜伏期延长,Pa/Na、Pa/Nb的波幅降低(P<0.05)。三组患者给药后Pa、Nb的潜伏期延长,Pa/Na、Pa/Nb的波幅降低(P<0.05)。组间比较:在T3、T4时刻,A组Pa、Nb比B、C两组潜伏期短,Pa/Na、Pa/Nb比B、C两组波幅长(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T1时刻与T0比较CORT值降低,在T4、T5时比,T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T3、T4、T5时A与B、C比较COR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6mg/(kg·h)可使老年患者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并可抑制应激反应,各指标变化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七氟醚或异丙酚复合小剂量琥珀胆碱全麻诱导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试验.择期全麻患者54例,无预期困难气道,年龄18~5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组,n=27)和异丙酚静脉诱导组(P组,n=27).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0.6mg/kg琥珀胆碱插管,观察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条件和插管前后血压,心率.结果 S组和P组的意识消失时间分别为73s和59s;达到临床可接受插管条件的患者比例为96.3%和88.9%.两组诱导期间血压、心率变化趋势一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使用小剂量琥珀胆碱,七氟醚吸入诱导具有同异丙酚静脉诱导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的临床效应。方法 5 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病人(ASAⅠ~Ⅱ级 )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施行异丙酚、氯胺酮、芬太尼麻醉 (PK组 ,n =2 5 )和异氟醚复合芬太尼麻醉 (IS组 ,n =2 5 )。观察比较两组病例的循环状态及用药量。结果 PK组术中循环稳定 ,SBP波动 (1.4kPa± 2 .5kPa)幅度明显低于IS组 (3.0kPa± 2 .0kPa)。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氯胺酮麻醉循环稳定 ,苏醒迅速 ,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不同靶控输注方式对全麻诱导阶段血浆中皮质醇、催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不同输注方式对麻醉诱导阶段血浆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输注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G1(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2(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3(人工模拟靶控输注)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诱导前(T0)、轻拍三角肌无反应即刻(T1)、气管插管过声门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5min(T4)、10min(T5)时点监测和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测定3组血浆Cor、PRI,的浓度。结果:3组麻醉诱导期间HR、MAP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2、G3组在T1时点HR均较T0时点升高,(毛组MAP在T2时点较T0时点有明显升高(P〈0.05),3组异丙酚麻醉诱导阶段Cor、PRL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1)组对控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要优于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2)组、人工模拟靶控输注(G3)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浆Cor、PRL浓度变化可能用于判定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老龄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来荣 沈宗丽 朱月清 黄凤伦 钱燕宁 SUN Lai-rong SHEN Zong-li ZHU Yue-qing HUANG Feng-lun QIAN Yan-ni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2):124-128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以上的老龄食管癌开胸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 罗哌卡因75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120h5个时点从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术前老年食管癌患者CD3 、CD4 、CD4/CD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VAS评分于术后24、48h明显高于Ⅱ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48h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Ⅱ组在术毕、术后24h升幅明显小于Ⅰ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24、48h,两组CD3 、CD4 及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120h,Ⅱ组各指标恢复(P>0.05);Ⅱ组于术后48hCD4 、术后120hCD3 、CD4 、CD4/CD8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是老年肿瘤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及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年龄为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和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3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相同。七氟烷组患者以1~1.2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烷维持;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以0.5 MAC七氟烷维持,并靶控输注丙泊酚(目标血药浓度为2~3 μg/mL);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以0.5 MAC七氟烷维持,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泵注10 min),然后按照0.2 μg/(kg·h)的剂量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7 d测试3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于术前和术后24 h测定血浆水平。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7 d的霍普金斯视觉学习测试(HVLT1)和数字广度测试(FSDT)评分[(23.22±4.75)分、(2.39±0.69)分]均高于七氟烷组[(21.00±4.96)分、(2.17±0.39)分],但低于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24.89±6.20)分、(2.84±0.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19.93±10.04)pg/mL]低于七氟烷组[(36.06±17.03)pg/mL]、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39.99±19.3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相比,全射麻醉应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患者有更好的术后认知功能,其可能与术后IL-6的低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