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的临床和免疫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感染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肝损害组(38例)和非肝损害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体液免疫、补体和细胞免疫特点;结果:肝损害组患儿肝肿大发生率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的IgA明显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组与非损害组相比,肝肿大的发生率高,IgA水平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当患儿肝功能受损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默  吴惧 《重庆医学》2003,32(6):762-763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器官系统损害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儿内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以发热(100%)、肺淋巴结炎(87.5%)、咽峡炎(86.8%)、脾脏肿大(64.7%)为主要表现,其次咳嗽(59.6%)、肝脏肿大(44.1%)、眼睑浮肿(41.2%)、皮损等。器官系统损害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肝胆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多个器官系统损害,但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严重肝损害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董广珍等 《吉林医学》2001,22(5):296-296
1 病历摘要  男患 ,7岁 ,因皮疹 9d发热 8d于 1998年 3月 17日入院。住院号 :3 865 2 1。缘于入院前 8d患儿无明显诱因面部及躯干出现皮疹渐波及四肢 ,于出疹次日开始发热 ,在当地医院静点青霉素加氨基苄以及先锋 6号共 6d病情不见好转 ,T3 9℃左右 ,病程中患儿无呕吐、腹泻及抽搐。入院查体 :T3 8 5℃ ,神志清楚 ,一般状态可 ,全身皮肤布满淡红色斑丘疹 ,压之退色 ,疹间皮肤正常 ,颌下、腋窝、腹股沟触及 6个~ 7个 0 5cm大小的淋巴结 ,质地中等 ,活动良 ,轻压痛。巩膜轻度黄染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Ⅱ°肿大 ,颈部无抵抗。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传单并肝损害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儿中有54例(93.1%)以血清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为主,4例重症病例除酶升高还合并胆红素升高、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结论:传单并肝损害以转氨酶升高为主,部分可出现重症肝炎表现。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病例1:女,6岁,住院号94402,因发热7d,双眼睑浮肿,尿少,排茶色尿4d,于外院检查白细胞68.2×109/L尿常规蛋白()而入院。入院时查体:T36.5℃,R20次/min,Bp90/60mmHg,P86次/min。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睑浮肿,口唇红润、咽部充血。心肺无著变。腹软,肝于右肋弓下约1.5cm处触及,质软,边缘锐,脾未触及肿大。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5.2×109/L,L0.52,S0.48,RBC4.55×1012/L,Hb110g/L,Plt391×109/L,MCT、MCH、MCAC均正常。尿常规:PrO(),GLU(-),SG1.020,BLD(-),…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将其分为肝功能正常组(ALT<40IU/L,69例)和肝功能异常组(ALT≥40IU/L,9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差异,探讨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164例患儿中男77例,女87例;年龄7个月~17岁,中位年龄4.3岁。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57.9%,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WBC、LDH、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LDH、CD8+、年龄和女性均为IM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M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引起肝功能损害,其中高WBC和LDH水平、年长儿、CD8+高及女性均是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现将我院所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患者 女,40岁。因畏寒、咽痛8天,全身皮疹3天,于2002年12月23日入我院。患者于8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全身乏力、肌肉酸痛伴畏寒、咽痛、发热,未治,渐加重,起病4天后到外院就诊,以“感冒”给予头孢噻肟钠静滴及感  相似文献   

8.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所致,近年来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常累及多个脏器,出现严重并发症以致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44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采用速度法,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白细胞计数(WBC)测定采用电阻抗法,肝脏肿大采用肝脏B超判断,CD4+细胞计数、CD8+细胞计数、CD4+细胞/CD8+细胞比值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法。结果:①144例IM患儿,其中75例患儿血清ALT大于其参考区间上限(45U/L),占比52.08%。②血清ALT异常的75例IM患儿,45U/L<血清ALT<90U/L共31例(41.33%),90U/L≤血清ALT<200U/L共29例(38.67%),血清ALT≥200U/L共15例(20.00%)。144例IM患儿肝损害发生率为30.56%(44/144)。③肝损害患儿组与非肝损害患儿组性别、血清CRP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肝损害患儿组年龄、WBC、肝脏肿大阳性率、CD8+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肝损害患儿组,CD4+细胞计数、CD4+细胞/CD8+细胞比值显著低于非肝损害患儿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M患儿肝损害与患儿年龄、WBC、肝脏肿大、CD8+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CD4+细胞/CD8+细胞比值等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加深认识,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的损害,及早诊治。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肝功能损害30例(62.5%),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护肝等治疗,治愈40例(83.3%),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远期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逐步受到医学界重视。传统观念认为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2~4周,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远期预后及治疗的探讨鲜有报道。在临床上我们发现部分传单患儿预后并不理想,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持续时间长,超过半年,部分患儿病情反复,甚至转为白血病,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故我们对近几年来的部分传单小儿进行追踪随访,整理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对1990年~1996年间在我科住院,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60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年龄段分为<6岁组和≥6岁组,各30例.制定统一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患儿热程、年龄的关系.结果:2组IM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6岁患儿组与≥6岁患儿组在发热持续时间、最高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持续时间均在3~31 d,最高体温在37.5~40.1℃范围内.60例IM患儿中发热54例(90.00%),淋巴结肿大47例(78.33%),皮疹10例(16.67%),咽峡炎患儿40例(66.67%).<6岁患儿组在脾大、肝大症状上发生率较高,与≥6岁患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在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三项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组患儿中代表肝功能的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6岁组患儿低(P<0.05).2组IM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肝功能损害、肺炎、心肌损害、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出现肝功能损害47例(78.33%).且2组患儿在肝功能损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与患儿热程相关,发热时间越长,ALT异常率越高,肝损害程度越大.患儿年龄在ALT异常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IM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肝功能损害且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可致多脏器损伤和多种并发症发生。该病例合并全血细胞减少、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肺炎,同时血清中出现ANA、ds—DNA等多种自身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交叉重叠表现,临床较为少见,与EB病毒侵犯各组织器官引起免疫炎症损害及全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4年9月诊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资料.结果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肝脾肿大常见外,肝功能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氨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简称异淋)均明显高于骨髓变异淋巴细胞,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可致死;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损害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7例临床及实验室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67例均有发热 ,咽峡炎 62例 (92 .5 % ) ,浅表淋巴结肿大 5 2例 (77.6%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10 % 5 6例 (83 .6% )。检测血清 EB病毒 (EBV)抗体 46例 ,阳性 3 7例 (80 .4% ) ;定量 PCR查 EBV-DNA2 1例 ,阳性 16例 (76.2 % ) ;确诊后给予抗病毒、抗炎治疗 ,15例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疗效较显著 ,重症 2例给予丙种球蛋白 ,2天后病情明显好转 ,颈部淋巴结及肝脏明显缩小 ,压痛消失。提示用特异性 EBV-Ig M和 EBV-PCR检测 ,诊断准确。本病因表现多样化、病情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等 ,故易误诊。若及时确诊 ,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李传金  谢贵阳 《中外医疗》2011,30(17):111-111
目的对3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孩,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眶周水肿、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形淋巴细胞。经治疗,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造成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85例IM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咽峡炎、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状以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结论 I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患儿多,易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加深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已确诊的80例(IM)患儿按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感染EB病毒后,发病率高。绝大多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所有病例均有淋巴结肿大,80%的患儿有咽峡炎,50%患儿有肝脾肿大,皮疹不典型且比例较小。以双眼睑水肿、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并不少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为主占91.3%,异性淋巴细胞≥10%67例,多聚酶链反应EB病毒DNA(PCR-EB-DNA)阳性76例。肝功能一般正常。结论 (IM)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的多次化验,PCR-EB-DNA的检测均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EB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极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住的13例误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