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 32例采用降纤酶治疗 ;对照组 40例采用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 1 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出院及第 1 2周 Barthel指数改善 ,治疗前及治疗第 2、4、6天 FIB降解情况 ,一年后随访。结果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 ,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两组在治疗第 2、4、6天血 FIB降解程度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对照组一年后脑血管病复发率远高于治疗组。提示 :降纤酶是降解血浆 FIB的有效安全药物 ,但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与其它药物相比并无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因而只有早期再通堵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及时恢复供血才有可能避免缺血脑组织的坏死,从这意义上说溶栓复流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目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发病(6h内)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但由于出血副反应及各方面条件要求而受到限制。本文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变化和负反应进行了观察,目的在于评价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有效率为90%,显效率70%,优于对照组的73.3%和4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有肯定疗效,并对其机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晴尔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晴尔(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效强力的血栓素A2(Thlomboxane,A2)合成酶抑制剂,近年来被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晴尔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50~80岁,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00例中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65岁,平均发病时间12h,平均肌力2级。对照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平均62岁,平均发病时间13h,平均肌力2.5级。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肌力及… 相似文献
5.
6.
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硫酸镁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用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治疗组 5 6例脑梗死患者 ,应用 2 5 %硫酸镁 2 0 ml+氯化钠注射液 5 0 0 ml,静脉缓慢滴注 ,每日 1次 ,共 1 0 d,并以 3 2例脑梗死患者用静点 70 6代血浆 5 0 0 ml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发病 2 4 h内 ,用药的疗效显著高于 2 4 h后用药组 (P<0 .0 1 ) ;对于出、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硫酸镁对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奥、纤溶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奥80mg,2次/d;联合治疗组静滴丹奥80mg和纤溶酶100IU,各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10ml,1次/d,并口服阿斯匹林100mg/d,疗程均为2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凝血功能和出血性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联合治疗组总疗效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P<0.05)。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7d时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丹奥、纤溶酶联合可用于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东菱迪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东菱迪芙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东菱迪芙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开始时间分为:研究组,开始时间小于4h,31例;对照组,开始时间超过4h,34例。记录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第1d、7d、30d的卒中量表评分(NIHSS),随访1月观察重要器官出血、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溶栓前、溶栓后第1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无明显差异(P>0.05),而溶栓后第7d、30d的NIHSS明显较低(P<0.05)。随访1月后,研究组的脑出血、泌尿系出血、胃肠道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而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及病死率则明显较好(P<0.05)。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开始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好,患者获益越多。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降纤酶辅助治疗疗效。方法:随机急性脑梗死67例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外辅助应用降纤酶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NDS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率61.76%,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30%、72.73%(χ2=6.67,P<0.05;χ2=3.88,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平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可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单用阿司匹林组(ASA组)23例、单用巴曲酶组(巴曲酶组)15例及两者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高切应力、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生活自理能力(MBI)的变化,并比较出血(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的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60s、180s及最大聚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作用最明显(P<0.05),巴曲酶组及联合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高切应力均降低(P<0.005,P<0.01)。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联合治疗组(75.80%)优于巴曲酶组(47.11%)和ASA组(18.45%)。出血发生率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个月时3组NIHSS、MBI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01)。结论: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尼膜同治疗急性脑梗死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尼膜同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入院后给予抗凝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膜地平2.5~5ml/h持续静脉微泵注入,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膜同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供血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选择 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降纤酶的剂量为首次 1 5 U,以后隔日静脉滴注 5 U,共用 5次 ,在发病 1 2 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按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药物副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 ( 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 ( 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 PA)、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 1 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3个月时 Barthel指数评分 ,降纤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疗效相比降纤酶组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及 46.7%。与对照组比较 ,降纤酶组治疗后血浆 FIB水平明显下降 ,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它副作用的发生。治疗后 PT延长和 PA降低也比对照组明显。两组 GPT和 BUN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国产降纤酶能显著降低血浆 FIB,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蛋白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白蛋白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自2003年6月年至2005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4例,发病在48h之内,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神经系统症状用199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维脑路通对照组、纳络酮大剂量治疗组(Ⅰ组)(6~8mg/d)和纳络酮小剂量治疗组(Ⅱ组)(2mg/d),疗程15d;治疗前后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纳络酮治疗大剂量治疗组(Ⅰ组)和纳络酮小剂量治疗组(Ⅱ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Ⅰ组明显,而且无明显副作用;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纳络酮治疗脑梗死疗效与剂量有关,大剂量纳络酮对患者病情改善程度优于小剂量组、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脑血管病是人类三个主要致死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卒中病例的43%~65%,且致残率和病死率也相当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于1990年7月至1992年6月应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产西比灵治疗急性脑梗塞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40例皆系门诊新入院患者,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病因多样,病机复杂,需要多种药物、多种手段有机配合,多途径、多靶点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已成为临床常用方法。现代研究证实,加强脑保护治疗可明显降低脑梗死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当前纳络酮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脑保护作用,已逐渐被认识。故我科于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应用纳洛酮配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并与单独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及溶栓后7d的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病死率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4.0±4.9,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9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9±7.7,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5.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14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mRS评分为2.4±1.6,UK组mRS评分为2.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天rt-PA组mRS≤2分的患者有13例,UK组mRS≤2分的患者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A组发生SICH的患者有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周内死亡的患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静脉溶栓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阿司匹林0.1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d,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结果治疗组对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