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无己 ,宋代山东聊摄人 ,后来聊摄并于金 ,晚年遂为金人。他博极研精 ,深造自得 ,本《内经》之意释仲景之书 ,以经注论 ,以论证经 ,开创以注解的方法研究《伤寒论》的先河 ,使后世能明伤寒之理 ,知伤寒之用 ,推动了伤寒学说的流传与发展。其所撰《注解伤寒论》10卷 ,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 ,兹就其注论特色作一探讨。1 溯本求源 ,以经释论成氏采取“以经释论”的研究方法 ,始终运用《素问》、《灵枢》、《难经》等古典医经的学理 ,注解《伤寒论》条文方证 ,不仅使内、难、伤寒学理一脉相承 ,融会贯通 ,还起到经论结合 ,以论证经的…  相似文献   

2.
成无己,金聊摄(今山东阳谷县)人,为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今试将读《伤寒明理论》三卷的管蠡之见,陈述于后,敬请同道正其不逮。  相似文献   

3.
成无己,聊摄人,生于宋嘉祐治平年间,后因聊摄归入金地,又称金人。他的《注解伤寒论》自成书以来,虽褒贬不一,但作为系统注解《伤寒论》的首家,有开创之功是毫无疑问的。正如汪琥所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犹王太仆之注内经,所难者惟创始耳。”据明徐熔考,成无己在完成此书前,为了能使仲景所论纤细不遗,又撰《伤寒明理论》  相似文献   

4.
《注解伤寒论》的作者署名,《中国医学大辞典》(1926年谢观编著)刊印为“成无己”。后来各地出版的《注解伤寒论》及医史等书均刊印为“成无己”。但是,明赵开美校刻的《注解伤寒论》原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2月第1版影印本)内文各卷头均署名:“宋聊摄人成无已注解”。1955年10月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伤寒明理论》亦署名:“宋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通报》2012,(2):4-4
<正>"明医"一词,似未见于早期经典医著,目前刊行的多种中医辞书(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亦未见载述。我翻阅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看到当时的名家严器之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说:"余尝思历代明医,迴骸起死,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一直强调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名《伤寒卒病论》)是我国临床医学的奠基典籍。宋代学术名家严器之将张仲景著作中的方治誉之为“众方之祖”。其后的医家,或称之为“方书之祖”(见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群方之祖”(见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清代伤寒名家柯韵伯曾经指出:作为临床医学经典,《伤寒论》不只是代表哪一科的,而是各科临床都应该认真学习,并明确表述学医者如果不读张仲景书,则“不可以为医”(见柯氏《伤寒来苏集》)。《伤寒杂病论》,后世医家整理此书,又分之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简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成无己故乡聊摄何时陷入金国、成氏入金后居于何地、《伤寒论注解》及《伤寒明理论》何时撰成、何时刊刻、成无己生卒之年为何 ,元版《伤寒论注解》有何特征、李盛铎为何能得此书、该书何时从日本流入中国、今藏何处等诸多问题皆有详考。  相似文献   

8.
方剂配伍 ,由来已久 ,但能以处方学原理来阐发前人方剂者 ,实自成无己释仲景方为始。成无己 ,宋·聊摄 (山东阳谷县 )人 ,后划入于金 ,故又称为金人。“所难者惟创始耳” ,作为第一个释方医家 ,其释方的特点和价值又是什么呢 ?1 释方不离气味理论“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四卷 ,前三卷俱言症 ,惟第四卷为药方论 ,凡分析桂枝汤等二十方 ,悉本《素问》四气五味论以言药之性 ,君臣佐使以论方之制”(《中医各家学说》) ,即便成氏在《注解伤寒论》中 ,注其 112方 ,更是无不引据《素问》“阴阳气味之说以畅发”(同上 )如释桂枝汤方云 :“《内经》…  相似文献   

9.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蕲州年蕲水县人(今湖北省浠水县),约生活于公元1042~1099年,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医学家。他精研《黄帝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伤寒论》诸古典医著,  相似文献   

10.
九、黄绣宫黄宫绣,字锦芳。清代.我省宜黄人。生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卒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享年八十七岁。其父名为鹗,邑廪生。宫绣出身儒家,幼承庭训,向习举子业,后来放弃科场考试,专心致志钻研医学,成为清代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宫绣学问渊博,对医学有高深的造诣,他根据《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经》等古典医籍的理论,参考历代名家的学说,结合自己的见解,著书立说,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撰有《医学求真录》一书,《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存目》有著录,云:“是书成于乾隆庚午,据其凡例,称尝著《医学求真录》十六卷,别钞其全书总论,勒为五卷,以标明其宗旨,讨论亦明白易解,然不无臆说,如论风土不齐而云西北人不可  相似文献   

11.
韩一龙  李京玉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50-1051
成无己所著《伤寒明理论》凡五十篇,从“发热”起至“劳复”止,对《伤寒论》中五十个主要症状的状态,不同的表现形式、发生机理、病位病性、以及辨别要点等,作了精辟地分析,可以说是《伤寒论》最早的一部“症状鉴别诊断学”。严器之评论其成就说:“……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释战栗有内外之诊,论烦躁有阴阳之别。谵语郑声,今虚实之灼见,四逆与厥,使深浅之类明。始于发热,终于劳复,凡五十篇,目之曰明理论,所谓真得长沙公之皆趣也。”今举数例说明其辨证明理,鉴别异同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注,约撰于金·皇统三年(1144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文注解本。《伤寒论》经王叔和整理,宋·林亿等人校正,并于元祐三年(1065年)及治平二年(1088年)两次由官方刊行,成无己即据此版本作了全文注释。成氏对仲景书精研密谛,  相似文献   

13.
业师沈仲圭(1901~1987)浙江杭州人,16岁拜师学医,为浙江名医王香岩先生之高徒。沈师早年在浙江、四川等地悬壶,于1956年中医研究院成立时由蜀入京,长期担负高干、外宾保健工作,从事中医事业六十余年。沈师博览古今中医群书,如《内经》、《难经》、《伤寒论》、《巢氏病源》,推崇薛生白《医统原旨》、徐大椿《难经经释》、张隐庵《伤寒论注》、尤怡注《金匮心典》、王孟英《温热经纬》、雷丰著《时  相似文献   

14.
成无已(约1066—1156)是最早在我区行医的著名中医学家。原籍聊摄(今山东聊城县)。知识广博,酷嗜典籍,医道精湛。在靖康耻变之后,家乡沦陷,被挈居临潢(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其好友王鼎记叙他曾亲到临潢目击成公治病,确系“百无一失”。成氏又是注释《伤寒论》的第一家,撰有《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方论》等名著。  相似文献   

15.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庆历一元符(1042—1099)时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为我省古代德才兼备的名医之一。安时幼承父业,研读《太素》、《灵枢》、《甲乙》诸书,尤精于伤寒,时人称其“能与伤寒说话”。生平著述有《伤寒总病论》、《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后三书惜已亡佚。其《伤寒总病论》六卷,是我国古代研究《伤寒论》的早期重要著作之一。该书发仲景未尽之意,而补其未备之方。滋不揣谫陋,略陈其说,不当之处敬请赐正。对《伤寒论》的阐发在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问世之前,人们注解《伤寒论》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将伤寒辨证与方药编成歌诀,以便习诵;一是采撷隋唐方药充实之,以便临床应用。庞氏《伤寒总病论》当属后者。不过庞氏在补充大量方药的同  相似文献   

16.
《伤寒恒论》为近代伤寒学家郑钦安所著。郑氏为清道光,光绪年间(1804~1901年)名医。其研究《伤寒论》服膺方中行,喻嘉言,舒驰远,陈修园之学。所著《伤寒恒论》一书,为其研究《伤寒论》的代表作。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89年),该书为西南医家所倚重,影响之大,及于海外。《伤寒恒论》一书,按法辨证,纠失补偏,独具创见。兹就管见所及,将《伤寒恒论》学术思想略作探讨如次。 (一)首尊仲景 学承错简 钦安治《伤寒论》首崇仲景,指出仲景为“医门孔子”,“立法之祖”。阐明其订正《伤寒  相似文献   

17.
喻嘉言心折仲景,称其为百世之师,对其著作殚毕生之力研之,不仅将学习《伤寒论》之体会写进《尚论篇》,而且于杂病部分亦以《金匱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为轨范,探讨病机及辨证论治。著成《医门法律》(以下简称《法律》),使《金匮》中隐而不发之旨,跃然于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8.
丁甘仁(1865—1926),孟河医派丁氏学派创始人,孟河医派后期之领袖.丁氏学识渊博,除重视钻研《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中医经典外,还攻读《脉经》《医门法律》《张氏医通》《温热经纬》《世补斋医书》等著作,特别对于仲景之学有独到的见解.丁氏谓医有二大法门,一为《伤寒论》之六经病,一为《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9.
<正>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学过中医的人一看便知,此乃《医学三字经》中的歌诀。读之朗朗上口,语句通俗简明,百余年来一直受到中医初学者的欢迎。而编著此书的人,便是陈修园。陈修园,名念祖,字良有,号慎修,清代福建长乐县溪眉村人。约生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卒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享年七十一岁左右。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从金元成无己创注释之端,柯琴、吴谦、李彦师三氏因注疏内容精深,范围全面,可谓注疏之佼佼者。本文拟从编次条文、修正条文、注疏方法三方面进行试评,以作抛砖引玉之用。柯琴,清康熙、雍正年间名医,著有《伤寒来苏集》,其中《伤寒论注》篇(以下简称《论注》)是着眼条文注疏;吴谦,清乾隆年间太医院院判,主编《医宗金鉴》,其中《订正伤寒论注》(以下简称《订正》)是吴氏伤寒之代表作;李彦师,民国时期之名医,著有《伤寒金匮条释》(以下简称《条释》),该书是李氏唯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