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20例肝脏超声诊断临床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超声诊断的肝脏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诊断,分析肝脏疾病类型的诊断结果。结果分析120例肝脏患者的诊断结果,52例诊断为脂肪肝;肝脑血管瘤为21例;肝癌19例;肝囊肿为17例;肝脓肿为11例,其中左叶9例,右叶2例,直径为35115 mm。结论应用超声肝脏诊断,需要医师详细了解肝癌、脂肪肝、肝脓肿、肝血管瘤、肝囊肿等肝脏疾病通过超声诊的图像特征,能够显著提高肝脏疾病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肝血管瘤患者110例,对11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分析彩色多普勒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彩色多普勒检测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在110例患者中,诊断为肝血管瘤的患者有108例,诊断符合率为98.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上无创伤,极易进行重复检查,方便快捷,可以作为肝脏血管瘤诊断的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泸州市中医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疑似肝脏肿瘤患者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肝内胆管癌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肝脏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癌、肝血管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肝脏穿刺病理活检或手术治疗证实肝癌45例,肝血管瘤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肝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超声检查在肝癌与肝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能力,并比较肝癌与肝血管瘤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超声检出肝癌41例(91.11%),肝血管瘤46例(90.20%),确诊率达90.63%,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与肝血管瘤患者肝脏肿块的形态、血供及血流参数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肝癌及肝血管瘤的不同影响特征进行诊断,可准确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肝血管瘤超声造影(CEUS)的表现,总结肝血管瘤超声造影检查的表现特征。方法通过运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PS)技术对17例肝血管瘤(共21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从而观察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表现。结果超声造影肝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早期周边环状、结节状增强,门脉期缓慢向心性充填,延迟期为最大增强。结论肝血管瘤在肝脏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中具有特异性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脏血管瘤的首选方法,超声、CT、MRI、血管造影、核医学广泛应用于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它们各具优点,相互补充.目前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我院经综合影像学及临床最后确诊的肝血管瘤60例,对其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对肝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正>本研究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我院28例肝血管瘤患者(共48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总结肝脏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经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或穿刺活检确诊的肝血管瘤患者28例,共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肝血管瘤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分析肝血管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依据。结果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诊断肝血管瘤疾病,对典型血管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通过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多普勒血流特点的分析,可以提高对肝血管瘤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小者不产生临床症状,较大者可压迫周围脏器引起一系列症状,近年来由于超声广泛的应用及性能的改进,提高对肝脏血管瘤的检出率。本文分析肝血管瘤患者超声资料,探讨其超声的图像特征,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莲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676-677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肝血管瘤的检出率日益增多[1-3].现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认识及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包括: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等。这些病变在二维超声的诊断中,尤其是在肝硬化背景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相当典型的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有高敏感性和表  相似文献   

12.
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良恶性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提高其诊断价值,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106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者中,肝血管瘤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21例。患者均经CT或MR I或病理证实。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脏血管瘤共106例,超声有共同和不同之处,临床意义不同。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地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影像对提高肝脏大血管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30例直径>5 cm的肝脏血管瘤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肝脏内直径>5 cm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大片状低密度占位,边界较清楚;部分患者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除具有肝血管瘤增强一般特性外,延迟扫描主要表现为中心低密度区不强化影.结论:肝脏大血管瘤除具有血管瘤一般CT影像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CT影像特征,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72例肝血管瘤切面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其中重点是肝血瘤切面超声特征性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血管形态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了肝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肝脏疾病的价值,总结常见肝脏疾病的声像学特征。方法125例接受超声诊断肝脏疾病的患者,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并总结声像学特征。结果本组125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脂肪肝58例(46.40%)、肝血管瘤24例(19.20%)、肝囊肿18例(14.40%)、肝癌18例(14.40%)、肝脓肿7例(5.60%)。患者均具有较为典型的声像学特征。结论运用超声诊断肝脏疾病具有很好的运用前景,常见肝脏疾病均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声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的B超诊断刘双艇(浙江省岱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岱山县316281)肝血管瘤(HCH)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约为035%~2%[1],随着灰阶超声仪的不断更新,其检出率亦逐年提高;但对于低回声型HCH,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尚不高。本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造影不典型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超声造影检查,且造影不能确诊或误诊的21例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全部病例经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等确诊。结果 15例病灶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6例病灶门脉期表现为低增强。结论对于门脉期、延迟期有消退的病灶需结合增强CT、MRI等其他检查以除外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肝血管瘤患者超声声像特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80例肝血管瘤患者分为强回声型、等回声型、混合型、低回声型四种类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度高、无创伤等优点,对肝血管瘤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肝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简称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常缺乏或较轻,以前常在腹部手术中意外发现,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临床诊断肝血管瘤的病人越来越多。本文就作者收集的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提高其诊断价值,减少误诊率。方法彩色多谱勒对87例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血供进行分析。结果血管瘤占45%,炎性假瘤占13%,肝局灶性结节占15%,肝脂肪瘤占22%,其他占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