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动脉和肝段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引起的肝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2例肝癌行常规栓塞化疗(常规组),33例行节段性栓塞化疗(节段组),两组肝癌患者分别采用肝动脉和肝段动脉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栓塞治疗后3d和6个月复查肝功能,对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所有病例随访1~5年。结果两组不同的栓塞化疗方式治疗后3d肝功能主要指标ALT、AST、ALP、TBIL的变化,常规组较节段组显著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栓塞后6个月肝功能Child分级下降程度节段组明显较常规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节段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60.6%和30.3%,常规组为61.5%、21.2%和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P=0.006)。结论节段性栓塞化疗对肝癌病灶杀伤性强,对肝功能的损害小,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TACE)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并对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对 90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介入治疗。 2 4例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 (TAI) ,66例肝动脉灌注化疗加碘油栓塞 (LP TACE)。分析其生存率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1)全组 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0 %、2 6 7%、16 7%、3 3 %、1 1%。TACE组 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9 1%、3 1 8%、2 2 7%、4 5 %、1 5 % ;TAI组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2 5 0 %、12 5 % ,无存活 3年者。TACE组疗效较好 ,P <0 0 1;2 )生存期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 ,P <0 0 1;3 )门脉内无癌栓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门脉内有癌栓者 ,P <0 0 5 ;4)单结节型生存率最高 ,弥漫型最差 ,P <0 0 1;瘤径≤ 5cm者疗效最好 ,P <0 0 1;5 )肝功能ChildA级者疗效较好 ,P <0 0 5 ;6)Ⅰ期生存率最高 ,Ⅲ期最差 ,P <0 0 1。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积极地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段化疗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对肝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两组各2 0例肝癌病人分别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栓塞后 3d ,对复查肝功能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不同的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常规组ALT、AST、ALP、TBIL的改变 (P <0 .0 0 1)较节段组变化大 (P >0 .0 5 ) ,GGT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结论 :肝段化疗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对肝功能的影响 ,后者较之前者变化明显。肝癌的介入化疗栓塞 ,应尽可能行肝段栓塞 ,以减轻肝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超声介入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中药口服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中晚期肝癌 114例 ,分两组治疗 :序贯治疗组 76例 ;单纯肝动脉插管化疗 ,栓塞 38例为对照组。结果 :0 5年、1年、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97 3%、82 8%、71 10 %及 19 3个月 ;对照组 0 5年、1年、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81 5 %、6 8 4 %、5 2 6 %及 10 8个月。两组间 0 5年、1年、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瘤体变化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两组比效序贯治疗优于单纯插管化疗栓塞 (P <0 0 0 1)。  相似文献   

5.
比较白芨粉栓塞化疗与常规栓塞化疗的临床效果。 46例中晚期肝癌行白芨粉栓塞化疗 ,60例行常规栓塞化疗。两组病例在肿瘤大小、部位、TNM分期、是否合并肝硬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所有病例随访 1~ 3年。白芨组 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84 8% ( 3 9/4 6)、48 7% ( 19/3 9)、42 9% ( 12 /2 8) ,常规组则相应为 68 3 %( 4 1/60 )、3 9 6% ( 19/4 8)、3 6 1% ( 13 /3 6) ,统计学处理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P <0 0 0 1。白芨粉栓塞化疗对肝癌病灶作用持久 ,杀伤性强 ,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6.
Wu YP  Zhang WZ  Li L  Guo RP  Xie CM  Cai PQ 《癌症》2003,22(8):880-883
背景与目的:临床资料表明,肝的血液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应,肝癌患者单纯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难以控制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portalvenouschemoembolization,PV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1997年7月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对5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PVCE组)的疗效,与同期行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1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组)的疗效对比。结果:(1)TACE+PVCE组治疗有效率86.2%,显效率31.0%;TACE组治疗有效率69.5%,显效率13.6%(P<0.05)。(2)TACE+PVCE组半年生存率93.1%,TACE组72.0%;TACE+PVCE组1、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3.1%、6.9%;TACE组分别为51.7%、5.1%。寿命表法分析两组患者半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性,1、2、3、4年生存率间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患者栓塞后均有发热、腹痛、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受损发生,TACE+PVCE组肝功能受损较严.-重,甚至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功能受损程度与碘油用量呈正相关。结论: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但中、长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将116例合并门静脉主干或左右大分支瘤栓的原发性肝癌分为三组,A组32例,采用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法;B组66例,采用常规肝动脉化疗加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法;C组18 例,采用肝段或亚肝段动脉化疗加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示,A组6、12、18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25 .0%(8/32)、9 .4%(3/32)、3 1%(1/32)和0(0/32),门脉瘤栓消失率为3 .1% (1/32); B 组6、12、18 和24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3 .0% (35/66)、25. 8% (17/66)、9 .1%(6/66)和3 0%(2/66),门脉瘤栓消失率为19 .7%(13/66);C组6、12、18 和24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2 .2%(13/18)、44 .4%(8/18)、22. 2%(4/18)和11. 1%(2/18),门脉瘤栓消失率为44 .4%(8/18)。各组生存率(P<0 .05)及门脉瘤栓消失率(P<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步观察结果提示,经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法是治疗合并门脉瘤栓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且栓塞法优于单纯灌注化疗法,特别是肝段或亚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将 8 2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 )患者随机分为 4组。Ⅰ组 2 0例 ,行肝动脉结扎加化疗栓塞。Ⅱ组 2 3例 ,行全肝移动条放射治疗。Ⅲ组 1 8例 ,在肝动脉结扎加化疗栓塞的同时行门静脉置入全埋入式药物输注装置 (简称化疗泵 ) ,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Ⅳ组 2 1例 ,在Ⅲ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全肝移动条照射治疗。全部病例均随访 1年以上。Ⅰ、Ⅱ、Ⅲ、Ⅳ组的 1年生存率分别为2 5 0 %、1 3 0 %、33 3%、和 6 1 9% ,以Ⅳ组疗效最好。提示肝动脉结扎加化疗栓塞和门静脉灌注化疗配合放疗是不能切除肝癌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A组)和肝脾动脉双栓塞(B组)治疗肝癌并肝硬化病人的反应率、生存率、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方法确诊为肝癌并肝硬化的63例病人随机分组,A组31例,B组32例。A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B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A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64.5%(20/31)和65.6%(21/32),腹水吸收好转率分别为33.3%(4/12)和69.2%(9/13)。A组6个月、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0.5%(25/31);41.9%(13/31),19.4%(6/31),6.5%(2/31),B组6个,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5.0%(24/32),56.2%(18/32),34.4%(11/32),25.0%(8/32),B组术后并发2例脾脓肿和3例胸积液,并发消化道出血明显减少。结论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肝癌并肝硬化能够提高病人对抗癌药的耐受性,提高远期生存率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建华  万会平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2):1309-1312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995年1月~2001年1月时90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介入治疗。24例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TAI),66例肝动脉灌注化疗加碘油栓塞(LP-TACE)。分析其生存率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1)全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0.O%、26.7%、16.7%、3.3%、1.1%。TACE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1.8%、22.7%、4.5%、1.5%;TAI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12.5%,无存活3年者。TACE组疗效较好,P<O.01;2)生存期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P<O.01;3)门脉内无癌栓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门脉内有癌栓者,P<O.05;4)单结节型生存率最高,弥漫型最差,P<O.01;瘤径≤5cm者疗效最好,P<O.01;5)肝功能ChildA级者疗效较好,P<O.05;6)Ⅰ期生存率最高,Ⅲ期最差,P<O.01。结论: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积极地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SBRT治疗44例(研究组),单纯TACE治疗52例(对照组)。TACE灌注化疗药物为:氟尿嘧啶(5-FU)(1 000~1 500)mg和/或顺铂[DDP(40~60)mg],表阿霉素(E-ADM)(30~50)mg,栓塞剂为超乳化碘油(3~18)ml。SBRT采用月亮神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旋转聚焦全身放射治疗系统,≥50%等剂量线包绕PTV,单次剂量3~6Gy,5次/周,照射总量30~50Gy。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ACE平均次数分别为2.0(1~6)和3.6(1~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1个月和10.6个月。两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5%、32.8%,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5.8%、22.5%,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44,P=0.040)。2年生存率分别为40.5%、29.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2%、20.3%,2年、3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48,P=0.032)。研究组发现2例放射诱发的肝病。结论:TACE联合SBRT比单纯TACE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治疗疗效好,毒副反应未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不同Child分级的高HBVDNA滴度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HBVDNA滴度的原发性肝癌患者,Child A级50例,Child B级30例,均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在介入治疗后6个月内肝功能损伤的差异。结果两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均在介入治疗后2周~1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肝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B级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在介入治疗后明显升高,损害程度主要为Ⅱ、Ⅲ度,差异与Child A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2个月ChildA级和B级患者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83%和50%(P〈0.01);4个月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88%和67%(P〉0.05);6个月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2%和80%(P〉0.05)。结论高HBVDNA滴度Child B级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损伤比例较高,提示介入治疗前联合HBVDNA滴度和Child分级评价介入治疗指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3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组),53例行TACE联合放疗(联合组)。TACE灌注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MMC)10-20mg,氟尿嘧啶(5-Fu)1000-1500mg,表阿霉素(E-ADM)30-50mg,栓塞剂为40%超液态碘化油5-20ml。直线加速器治疗用10MV-X,95%等剂量线包绕PTV,40-60Gy/8-25F,3-5F/wk。结果:介入组及联合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2%、43.6%,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24.4%、37.9%,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0.1%、42.9%,3年生存率分别为21.5%、32.6%,2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联合组发现2例放射诱发的肝病。结论: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加放疗比单纯放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3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组),53例行TACE联合放疗(联合组)。TACE灌注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MMC)10-20mg,氟尿嘧啶(5-Fu)1000-1500mg,表阿霉素(E-ADM)30-50mg,栓塞剂为40%超液态碘化油5-20ml。直线加速器治疗用10MV-X,95%等剂量线包绕PTV,40-60Gy/8-25F,3-5F/wk。结果:介入组及联合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2%、43.6%,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24.4%、37.9%,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0.1%、42.9%,3年生存率分别为21.5%、32.6%,2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联合组发现2例放射诱发的肝病。结论: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加放疗比单纯放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癌手术综合治疗及术后复发预防的合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316例原发性肝癌,将肝切除的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比较。第一组为单一肝切除组(n=218),第二组为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切除组(n=52),第三组为术前TACE+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化疗组,称为肝切除序贯双管疗法(n=46)。结果 第一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 %、30.0 %和20.5 %,第二组分别为57.2 %、43.0 %、31.5 %,第三组分别为84.0 %、62.5 %和51.0 %。第三组患者与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序贯双管疗法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在推迟和预防术后复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莫氟配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90例肝癌患者采用同期配对法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试验组)45例,采用TACE+卡莫氟,末次TACE术后2周口服卡莫氟,每次200 mg,每日3次,两周为1周期,间隔2周进行下一周期,共2-4周期;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TACE。TACE方案选择顺铂(DDP)60-100 mg、丝裂霉素(MMC)12-20 mg、5-Fu 1 000-1 500 mg,再将表柔比星(表阿霉素,EPI)50-70 mg与超液化碘油10-20 ml充分混合成乳剂缓缓注入,然后用1-2 mm的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两组均行TACE2-3次。结果综合组(试验组)近期有效率91.1%,对照组60.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79,P〈0.01),综合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55.6%、33.3%和20.0%,对照组分别为51.1%、37.8%、20.0%和0(χ2=6.65,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3和16.7个月(χ2=4.75,P〈0.05)。肝功能A级和B级3年生存率分别为48.3%和6.3%(χ2=8.195,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31.0%和0,χ2=4.42,P〈0.05)。结论 卡莫氟配合TACE为较好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44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临床病例资料,按术后有无行TACE分为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20例,术后TACE组24例,随访2年,并对1、2年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患者均随访2年,TACE组1年和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6.7%(4/24)和50.0%(12/24),单纯手术组则分别为40.0%(8/20)和80.0%(16/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TACE可以延长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中晚期肝癌患者49例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治疗价值,将49例不能接受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3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18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RT);18例接受单纯的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13例采用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加放疗(TACE+RT)。结果49例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1.2%、32.6%和14.3%,各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TACE组38.9%、5.6%和0,RT组66.7%、38.9%和16.7%,TACE+RT组84.6%、53.8%和30.8%。TACE组与RT组之间及TACE+RT组与RT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CE+RT组与TAC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中晚期肝癌在临床治疗上TACE+RT的疗效优于单纯RT及单纯TACE,由此对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仍可积极治疗,TACE+RT联合治疗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