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方法 将25例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对照组用安定分次静脉注射或鼻饲,两组每日安定用药总量相仿。结果 治疗组的24小时抽搐缓解率要高于对照组(P=0.0260),预后较对照组好(P=0.0318)。结论 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鼻饲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可行性。方法对70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临床分度,鼻饲不同剂量的安定进行分析,轻度每天2.5mg/kg;中度每天5mg/kg;重度每天7.5-10mg/kg,每6h给药1次。结果治愈50例(71.4%),其中轻度15例,中度24例,重度11例;好转13例(18.5%),其中中度10例,重度3例;自动出院2例(2.8%);死亡6例(8.5%)。结论鼻饲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疗效满意,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安定化”量为:轻度每天2.5mg/kg;中度每天5mg/kg;重度每天7.5-10mg/k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纳络酮联合大剂量安定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月艳  钟京梓 《右江医学》2006,34(4):355-356
目的探讨纳络酮联合大剂量安定对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安定+苯巴比妥钠的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纳络酮联合大剂量安定微泵持续静滴,两组疗程均为15天,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每日呼吸暂停,痉挛性窒息,惊厥次数等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24 h抽搐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好转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纳络酮联合大剂量安定微泵持续输入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安定为主治疗新生儿破伤风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大剂量安定为主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7例新生儿予以大量安定为主的治疗,安定的用法为:每次0.5 mg/kg-1 mg/kg静脉注射,每(1 h~2 h)/次,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3 min。抽搐好转后予以每次0.5 mg/kg-1 mg/kg的安定鼻饲,每(2 h~4 h)/次,然后根据患儿抽搐控制情况逐渐减少鼻饲安定量及延长鼻饲时间直至停药。结果:57例患儿中安定最大用量为每天15 mg/kg,最小用量为每天8mg/kg,单次最大剂量为1.5 mg/kg。治愈31例(54.4%);好转12例(21.1%);无效5例,其中3例应用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后治愈,2例需加用鲁米那或亚冬眠;放弃9例。治疗期间仅1例因呼吸抑制需行气管插管。结论:大剂量安定治疗破伤风经济,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大剂量安定为主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7例新生儿予以大量安定为主的治疗,安定的用法为:每次0.5 mg/kg~1 mg/kg静脉注射,每(1 h~2 h)/次,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3 min.抽搐好转后予以每次0.5 mg/kg~1 mg/kg的安定鼻饲,每(2 h~4 h)/次,然后根据患儿抽搐控制情况逐渐减少鼻饲安定量及延长鼻饲时间直至停药.结果:57例患儿中安定最大用量为每天15 mg/kg,最小用量为每天8 mg/kg,单次最大剂量为1.5 mg/kg.治愈31例(54.4 %);好转12例(21.1 %);无效5例,其中3例应用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后治愈,2例需加用鲁米那或亚冬眠;放弃9例.治疗期间仅1例因呼吸抑制需行气管插管.结论:大剂量安定治疗破伤风经济、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劳丽秀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23-123
目的观察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方法对年龄28d内的62例新生儿破伤风用安定持续静滴,并将结果按发病时间迟早进行分析。结果62例新生儿破伤风60例治愈,治愈率96.7%。结论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安定为主,治疗新生破伤风68例、分三组:安定组26例,安定与科眠灵交替应用组22例,安定与鲁米那交替应用组20例。治愈38例,治愈率56%,死亡24例,死亡率36%,三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而单用安定组比较安定与鲁米那交替应有 死亡率明显低0.01〈P〈0.0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与死亡均高,占同期新生儿住院人数的16.5%,占同期新生儿住院互亡人数的31.9%,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生命,应引起民  相似文献   

8.
官剑英 《中外医疗》2008,34(34):53-53
目的 评价大剂量安定与鲁米那交替鼻饲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和体会. 方法 以10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安定与鲁米那交替鼻饲治疗,每4~6小时1次,安定每次5~10mg,鲁米那15毫克.结果 经临床观察疗效较满意,疗程5~7d,少数7~14d,本组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8例治愈.结论 大剂量安定与鲁米那交替鼻饲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止痉效果可靠,副作用小,安全度大,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赵燕来  李泽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20-120
目的观察大剂量654-2对破伤风的疗效。方法125例破伤风患者中,新生儿破伤风25例,1~5岁14例,5~10岁26例,10岁以上60例;轻型20例,中型38例,重型50例;有合并症者17例。在抗感染、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同时,给予654-2针,1~5mg/(kg·次),4~6h一次,好转后给予维持量0.5~1mg/(kg·次),1~3d后停用。酌情使用安定1~2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0%,对照组有效率66.6%;痉挛完全缓解时间治疗组为4d,对照组为1Od,且对新生儿破伤风及重度疗效显著(P〈0.01)。结论654-2治疗破伤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地西泮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给药途径及给药剂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地西泮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及有效剂量范围。方法将45例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为两组,鼻饲给药治疗组22例,输液泵给药治疗组23例,观察两组疗效及两组安全有效治疗剂量范围。结果输液泵组控制抽搐好转时间明显短于鼻饲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抽搐缓解时间、张口吸吮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治愈率、死亡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持续泵注地西泮最大剂量16~20mg/(kg.d),速度〈50μg/(kg·min),鼻饲地西泮最大剂量10~13mg/(kg.d),控制痉挛效果好,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西泮经鼻饲给药、输液泵维持泵注均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值得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方法对年龄28d内的62例新生儿破伤风用安定持续静滴,并将结果按发病时间迟早进行分析。结果62例新生儿破伤风60例治愈,治愈率96.7%。结论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住院新生儿符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标准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新生儿均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183;kg^-1&#183;d^-1,1~2h微量泵输注完毕,7d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每天进奶量、腹胀、胃潴留、体重、大小便情况。结果: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后与对照组比较喂奶量增加,胃潴留减少,腹胀消失,体重增加,喂养的不耐受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小剂量红霉素使用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应用静脉营养,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饲大剂量地西泮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表现40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分为轻、中、重度,口饲地西泮按不同剂量,每6小时给药1次。结果:治愈24例,好转10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1例,治愈率60%,总有效率85%。结论:口饲大剂量地西泮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疗效满意;地西泮用量为轻度2.5~5mg/(kg·日),中度5~7.5mg/(kg·日),重度7.5-10mg/(kg·日)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盛瑛  黄明明 《嘉兴医学》2001,17(3):174-174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胃管鼻饲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例新生儿破伤风采用鼻饲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增强了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抵抗力,提高了治愈率。结论:胃管内鼻饲因损伤小,喂养方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总结新生儿破伤风在基层医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1993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入院后予脐部清洁护理、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2万单位静脉点滴,第2天再加用半量、安定1.0~1.5mg/kg静脉推注,止惊后,立即插胃管,以后安定每次0.5 mg/kg,鲁米那每次5~8 mg/kg,肌注,每6 h交替应用,以基本不出现抽搐为准,定时鼻饲母乳或奶粉,以维持正氮平衡。结果痊愈8例,好转13例,未愈5例,死亡0例。结论凡有旧法接生史的新生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拒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应想到新生儿破伤风的可能,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干扰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berpessimplekeratitis)的效果。方法对21例(23只眼)HSK患者用基因工程干扰素10万单位/ml球结膜下注射0.1~0.2ml/次,隔日1次,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每天4~6次;对32例(39只眼)HSK患者予干扰素滴眼液、无环鸟苷滴眼液交替点眼每天4~6次。结果干扰素球结膜下注射组治愈时间为14&#177;5.6天,治愈率为85.7%,干扰素滴眼液组治愈时间为15&#177;4.9天,治愈率为90.6%,二者无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HSK患者是有效的方法,但不同给药途径尚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鼻饲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家卫 《广州医药》2009,40(4):35-36
目的探讨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效果。方法分析1999—2008年62例新生儿破伤风病情、安定剂量与预后关系。结果治愈39例(62.90%),其中轻型15例,中型14例,重型10例;好转6例(9.68%),其中轻型3例,中型1例,重型2例;死亡9例(14.52%);自动出院8例(12.90%)。结论治疗中在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的同时予鼻饲大剂量安定疗效明显优于过去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作用。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5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为接受咪唑安定治疗的患儿30例;对照组为接受苯巴比妥治疗的患儿24例,咪唑安定以0.01~0.06mg/(kg&#183;小时)持续维持,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稀释后静推,12小时后以2.5mg/kg,每12小时推注。观察两组镇静效果及记录两组心率、血压、呼吸机参数及血气值。结果:两组达理想镇静例数有显著性意义,应用咪唑安定的患儿呼吸机参数下降快。结论:咪唑安定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镇静效果优于苯巴比妥。能改善人机同步性,提高机械通气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破伤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1例重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6例,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辅助治疗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昏迷清醒的时间、治愈率、病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压氧辅助治疗组昏迷患者清醒时间为(2.5&;#177;1.6)d,治愈率为100%(15/15),病程为(21.4&;#177;2.5)d,常规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为(5.3&;#177;2.1)d,治愈率为87.5%(14/16),病程为(28.4&;#177;4.6)d,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破伤风可以缩短昏迷患者清醒的时间和病程,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29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自成  杨育燕 《河北医学》2005,11(12):1114-11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29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儿均治愈.结论:及早准确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TAT),交替使用安定和氯丙嗪等药物控制抽搐,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是该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