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继勇  李好鹏  裴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2000-200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扫描对浆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浆膜下肌瘤14例、阔韧带肌瘤7例的患者MRI影像。结果:21例患者均表现为盆腔内单发病灶,子宫右侧5例,子宫后方9例,子宫左侧3例,子宫前方4例。8例患者表现为T1W1呈等信号,T2W1呈低信号,其内可见散在细线条状高信号影;13例患者表现为T1W1等信号为主,其内可见散在片状更低信号影;T2W1呈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颗粒状低信号影,大小不等。21例患者增强后实性成分均表现为中等或明显强化。结论:MRI扫描对浆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及其变性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用于睾丸附睾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 6例睾丸附睾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 6例睾丸附睾肿块病灶MRI影像显示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界清或不清。其中精原细胞瘤5例,以实质性改变为主,病灶内见均匀等T1、T2信号及大小不等片状长T1、T2信号,病灶轻度强化;混合型生殖细胞瘤2例,MRI表现T1 WⅠ、T2 WⅠ呈高混杂低信号;畸胎瘤3例,良性畸胎瘤呈椭圆形,T1 WⅠ、T2 WⅠ呈高混杂低信号及轻度强化,恶性畸胎瘤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胚窦瘤(卵黄囊瘤)1例,边缘欠规整,T 2 WⅠ高信号及不均匀强化;附睾囊肿及附睾结核各发生1例;非特异性肿块3例。结论M R I的多方位、多序列扫描能清楚显示睾丸附睾病变,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病例报告患者男,16岁,住院号6947.于1979年7月6日入院。入院前4小时被人推倒头部下地,俯卧位胸腰部被其双腿夹住,并抓住头部向后猛拉。事后颈部运动障碍,左上下肢不能活动。诊断脑挫伤。检查:体温38.5℃,呼吸30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120/70毫米汞柱,神志清楚,瞳孔右侧0.8毫米,左侧0.5毫米。对光反射均正常,左鼻唇沟稍变浅,左眼睑部轻度下垂。两侧颈肌无痉挛。颈椎1~2棘突处压痛,有凹陷现象.左上下肢运动呈弛缓性瘫痪。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1~2级。左肢体浅感觉存在,深感觉与位置觉消失。左上肢痛觉过敏,左下肢巴氏征阳性。右上下肢肌力4~5级,痛觉迟钝,位置觉存在,无病理反射。X 线摄片检查:示环椎向前半脱位,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MR I表现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信号特点、邻近脊髓及硬脊膜情况及增强后表现。结果肿瘤多位于颈胸段、髓外硬膜下,均边缘清楚,平扫T1W 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 I呈等或略高信号,Gd-DTPA增强后具一定的强化特征,多见“硬膜尾征”。结论脊膜瘤MR 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最后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原发性肝癌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以金华市广福医院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病理确诊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I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扫查结果提示块状型肝癌43例(71.68%),T1WⅠ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Ⅰ呈稍高信号,静脉血栓12例(27.91%),肝内转移20例(46.51%),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1例(25.58%);结节型肝癌8例(13.33%),T1WⅠ呈略低或等信号,T2WⅠ呈稍高或高信号,静脉血栓1例(12.5%),肝内转移1例(12.5%),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12.5%);小肝癌7例(11.67%),T1WⅠ呈低信号,T2WⅠ呈高信号,静脉血栓0例,肝内转移0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0例;弥漫型肝癌2例(3.3%),T1WⅠ呈略低或等信号,T2WⅠ呈略高或高信号,静脉血栓2例(100%),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50.0%)。结论:MRI影像学特征可准确判断原发性肝癌,MRI增强扫描利于病灶的发现,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一般发生于相应的感觉神经根的神经节炎,多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等。而发生于上、下肢的带状疱疹并发疹后神经痛实属少见,本文报告2例,并略加讨论。例1,男,68岁。于1989年5月,于农田劳动时,突感左上肢针刺样疼痛,误认为“劳动中扭伤”。次日疼痛加重,影响睡眠,服用镇静剂、止痛药无显效。三天后发现左上肢前外侧及左前臂桡侧有2~3个聚集一起小疱疹,从上向下散在排列呈条带状,7~8天后疱疹逐渐消退,但左上肢仍然疼痛不止、伴有麻木、手无力。转入我院神经科。此次发病前两周曾有感冒史。神经系统阳性所见:左上肢肌力3级,垂手征,颈5~7痛觉减低,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消失,末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岁,主诉缘于6个月前发现左膝关节前侧肿物,不影响日常生活,未予特殊诊治.近日患者家属发现左膝关节肿物明显,患者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行左膝关节彩超示:左下肢肌层不均质回声.患者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左膝关节MRI如图1所示左侧股骨下段外侧肿物,呈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7岁,因复视、肢体乏力、颈部疼痛10 d于2005年6月23日首次入院。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1个月前足月平产一健康男婴,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T37℃,神清语利,精神可,双瞳孔等大等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视力1·5,左眼内收及外展不到位,双眼球水平及垂直眼震,余颅神经征阴性,左上肢肌力3级,右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全身深浅感觉正常。入院后辅助检查:脑脊液:压力70 mmH2O,常规、生化正常。头颅、颈髓核磁共振报告:桥脑及延髓、左颞叶、C1~C7椎体平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提高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对经X线、CT检查为阴性或不典型,而临床证实为脊柱结核的92例患者,用MRI行矢状位T1WI、T2WI、PDWI及冠状位T1WI,个别加扫轴位,其中6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和冷脓肿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改变。结果 (1)椎体骨炎及终板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2)椎旁或椎前冷脓肿呈长T1长T2均匀无结构信号,且上下跨越范围较大;(3)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只出现退变;(4)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5)骨内小脓肿和/或椎旁脓肿、椎体终板破坏是MRI诊断早期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椎体骨炎、椎旁脓肿、椎体终板破坏和神经损害情况,对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具有确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多发性硬化(M S)的C T与M R 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 0 1 1年6月~2 0 1 3年1 2月间,2 6例临床确诊颅脑多发性硬化的C T与M R I检查资料,总结C T与M R I征象,比较C T与M R I的诊断价值。结果 2 6例病例中以侧脑室白质旁区病灶多见(1 0例),额叶(6例),顶叶(4例),颞叶(2例),枕叶(1例),基底节区(1例),小脑(1例),脑干(1例),对比发现C T图像模糊,边界不清;M R I显影清晰,分辨率高。结论 M R I发现硬化斑块阳性率高于C T,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 S 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特征。方法观察3 0例G I S T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D o g-1、C D 1 1 7、C D 3 4、S M A、S-1 0 0、P G P 9.5、D e s和K i-6 7及K I T和P D G F Rα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 0例G I S T主要是三种病理分型:梭形细胞型2 4例、上皮样细胞型3例和混合细胞型3例。免疫组化D o g-1、C D 1 1 7、C D 3 4阳性,S M A、S-1 0 0、P G P 9.5阴性,且分子检测c-K I T和P D G F Rα基因突变,诊断为G I S T。依据肿瘤的大小,核分裂的多少、K i-6 7指数、肿瘤的原发部位及肿瘤破裂进行危险度分级。结论 G I S T病理形态多变,联合检测D o g-1、C D 1 1 7、C D 3 4、K i-6 7及c-K I T和P D G F Rα基因突变情况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风险分级、预后、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诊断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共31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手术及病理对照,经MRI诊断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有27个符合,4个不符合。在27个符合病例中,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者13个,T1WI呈高信号而T2WI呈等或低信号者7个,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7个。其中边缘毛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7个,部分不清7个,边界清楚3个。结论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表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在MRI表现为T1WI、T2WI均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以中、高信号为主。②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信号特点与其内部病理成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 I动态增强、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先进行冠状面T1W I、T2W I和矢状面T1W I平扫,然后进行GD-DTPA冠状T1W I动态增强扫描,最后进行冠状面T1W I常规延迟扫描,对MR 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中,平扫显示病变10例,动态增强显示病变39例,常规延迟增强显示病变32例。三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可明显提高MR I显示垂体微腺瘤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褥疮的发生与患者的饮食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我院老年病区收治了7例老年瘫痪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褥疮的发生与病人的饮食状况很有关系。现报告3个病例,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饮食的重要性。病例1,秦某,男性,85岁,1998年2月9日入院。住院诊断:脑中风后遗症,高血压IV期,糖尿病I型,房性早搏。体检;T36.6”C,P72次/分,R23次/分,BP22.5/11kPa。神清,营养不良,卧位腰防部及右臀部皮肤有浅血斑块,四肢肌肉萎缩,右肢体瘫痪,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左侧肢体反射存在,右侧肢体解反射亢进,未引出病理征。病例2,陈某,男性,88岁,1998年3月3日入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足底筋膜损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足底筋膜损伤患者的MRI与I临床资料,总结MRI表现特征。结果足底筋膜损伤的MRI表现有4种类型,(1)急性筋膜炎:T2WI、Stir足底筋膜内斑片状高信号,筋膜周围软性组织呈高信号改变。(2)慢性筋膜炎:T1wI足底筋膜呈纺锤形增厚,信号增高,筋膜附着部跟骨见骨性突起或局灶性皮质缺损。(3)筋膜完全断裂:T1WI、T2WI、Stir筋膜连续性中断,断裂部位呈高信号改变。(4)筋膜部份断裂:T1WI、T2WI、Stir筋膜连续性部份中断,断裂部分增厚,呈高信号改变。结论MR是诊断足底筋膜损伤的最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HE)的核磁共振(MRI)影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确诊的29例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核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T1W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20例,基底节区、胼胝体、海马T1W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11例,左颞叶后部皮层下T2稍高信号2例,弥散加权序列(DWI)高信号25例。16例在3月~2年内追踪复查,其中4例严重新生儿低血糖脑病,3例为双侧枕叶后部皮质萎缩表现,脑沟增宽改变。结论新生儿低血糖脑病脑损伤最常受累部位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其次为胼胝体,基底节区,海马等,对称分布,弥散加权序列(DWI)对早期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鞘膜囊肿的MRI表现以及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R myelography,MRM)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神经根鞘膜囊肿86例,男55例女31例,平均年龄(49±2)岁,均行1.5 TMRI常规扫描,其中50例行冠状面脂肪抑制重T2WI脊髓水成像,8例行增强T1WI扫描,分析脊神经根鞘膜囊肿的常规MRI及MRM表现。结果 86例共139个囊肿,腰骶椎多见,囊肿近似脑脊液信号,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内可见中等信号脊神经根穿行,增强后不强化。大多数囊肿呈左右对称性多发,大小不一,部分位于椎管内偏一侧,向同侧椎间孔延伸,相应椎间孔或骶管扩大,椎体弧形受压。MRM冠状面病灶显示与周围组织关系非常清晰,多发者常为葡萄串状或叠八字形表现。结论 脊神经根鞘膜囊肿的MRM表现具有特征性,MRM对其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30岁,左下肢麻木1年,突发双下肢无力、小便难解,伴腰痛1 d入院。查体:神清,双侧瞳孔正常,颈软,双上肢活动可,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3级,腱反射亢进,双侧下肢病理征阳性,左侧胸7以下痛温触觉减退。颈胸椎MR I:胸7-9髓内占位病变,大小4·5 cm×1·5 cm×1cm,考虑胶质瘤,伴颈4-胸7脊髓空洞。全麻下行胸7-9椎管切开,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胸7-9髓内,灰红色,血供极其丰富,边界不清楚,质软。术后病理诊断血管外皮细胞瘤。免疫组化证实。患者术后即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力0级,脊髓反射阳性,大小便失禁。现仍在行康…  相似文献   

19.
罗国安 《现代保健》2012,(28):164-164
典型的腰脱的诊断与治疗并不困难,大部分症状和体征与CT、MRI结果一致。笔者所在医院在行36例腰脱的手术中,有1例不符,术中发现为L5~S1神经根变异,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36岁,有过腰扭伤史,患者以腰腿疼痛伴左下肢麻木入院。查体:脊柱侧弯,L3~5棘上与椎旁压痛,左侧有放射痛、运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左小腿后外侧与足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CT示:L4~5椎体后缘见软组织突出影,部分骨化,神经根受压。手术经过:行L4~5与L5~S1左侧半椎板切除,在L4~5间隙见L5神经根位置较低,于L5肩背部见间盘突出、部分骨化,将其摘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MRI资料。结果 19例中,脑膜瘤6例,表现为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神经鞘瘤3例,均位于延颈髓交界区,有沿颈1、2椎间孔向外生长趋势,除囊变外较明显强化;室管膜瘤3例,均伴囊变,实性部分不均匀中度强化;表皮样囊肿1例,主要位于小脑蚓部,向下达椎管内,类似水样信号,增强无强化;骨转移6例,表现为斜坡下半部、枕骨鳞部前缘、寰椎等T1WI多低T2WI多高信号影。结论低场MRI对颅枕骨大孔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