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bFGF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的治疗作用及Notch/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10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T10节段SCI模型,其中32只造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bFGF组,每组16只;另取16只SD大鼠仅暴露T10棘突、硬脊膜和脊髓,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bFGF组腹腔注射100μg/kg bFGF(1次/d,共28 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同法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于造模前及造模后即刻、14 d、28 d行BBB评分评估后肢功能。造模后28 d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行HE、Nissl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神经元存活(尼氏体数量)和凋亡(PI红染细胞数量)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水平;Western b...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在二氮嗪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40~260 g,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媒组(V组)、二氮嗪后处理组(D组)、STAT3信号通路阻断剂Stattic组(St组).采用阻断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V组和D组分别于再灌注即刻经股静脉注射0.4% DMSO和7 mg/kg的二氮嗪(溶于1ml 0.4%DMSO),St组于再灌注前10 min经股静脉注射Stattic,其余处理同D组.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心肌梗死体积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STAT3的mRNA表达和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与I/R组比较,D组心肌梗死体积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小,STAT3的mRNA表达和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V组和St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St组心肌梗死体积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STAT3的mRNA表达和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二氮嗪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氯胺酮对骨癌痛模型大鼠腰段脊髓背角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4组(n=6):A组(对照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 μl Hank液;B组(模型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3 μl 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9/L);C组(氯胺酮10 mg/kg体重);D组(氯胺酮20 mg/kg体重);C,D二组造模同B组.从第14天开始,A,B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 ml,C,D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氯胺酮10mg/kg体重(1 ml)及20mg/kg体重(1 ml),1次/d,连续4 d.术前及术后1~22 d,各组大鼠隔日观察辐射热痛阈值变化.第22天,取大鼠脊髓L4~6节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STAT3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对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22 d,与A组大鼠对辐射热痛刺激缩爪阈值比较,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腰脊髓背角Ⅰ~ⅣSTAT3免疫反应吸光度值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注射20 mg/kg体重氯胺酮抑制了胫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背角STAT3表达,NMDA/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骨癌痛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川芎嗪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 1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川芎嗪组(T组)和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组(AG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开胸暴露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仅穿线;T组于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20 min静脉注射川芎嗪20 mg/kg; AG组于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20min静脉注射川芎嗪20 mg/kg,再灌注前5min静脉注射AG490 3 μg/g.再灌注l20 nin时,取下腔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观察心肌超微结构,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T组和AG组血清CK和LDH的活性升高(P<0.01);与I/R组比较,T组血清CK、LDH活性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AG组血清CK、LDH活性降低(P<0.01);与T组比较,AG组血清CK、LDH活性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5).T组心肌病理学损伤较I/R组和AG组减轻.结论 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川芎嗪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胫骨癌痛模型大鼠脊髓STAT3的表达,探讨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10),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9/L);对照组(n=10),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Hank液。第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双标法观察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变化和关系。结果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癌细胞后第14天,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脊髓STAT3、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加(P<0.05);荧光双标免疫组化显示患侧脊髓STAT3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有共表达。结论胫骨癌痛敏的产生和维持与脊髓STAT3的表达上调相关,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参与骨癌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激活包括Notch信号在内的多种信号通路。研究证实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不利于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和症状改善,其机制包括抑制神经元分化和轴突再生,促进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促进M1型巨噬细胞极化和促炎因子的释放,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以抑制Notch信号为靶点治疗脊髓损伤已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治疗策略。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通过药物、细胞移植或转基因技术来调控Notch信号,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从而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Notch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加以总结,同时归纳近年来通过干预Notch信号通路来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治疗的新策略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代谢,增殖与存活,血管生成,延缓细胞衰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另外,mTOR信号通路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及修复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mTOR信号通路相关抑制药物相继问世,并在免疫抑制和抗肿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mTOR信号通路的细胞分子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调节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产生神经保护、神经再生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和死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TOR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TOR能够参与调节神经保护功能,但ro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综述相关文献,进一步拓深在脊髓损伤中mTOR信号通路在神经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IL-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17等有关.IL-17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表达均增高.IL-17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并能诱导活化T细胞,促进滑膜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抑制软骨细胞合成基质,增强破骨细胞活性,最终导致骨侵蚀.IL-17能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进一步发展.IL-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进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抗IL-17抗体生物治疗有望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节点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CD44含量的变化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 ~ 250 g,雌雄不限.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 h、3d、1、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C7段脊髓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10×2.5 g·cm;对照组只暴露C7脊髓.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各时间点两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CD44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伤后肺泡灌洗液的CD44无明显变化,血清CD44含量于伤后24 h开始下降,伤后3d达最低值,伤后1周含量开始回升,伤后24 h和3d实验组大鼠血清CD44含量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性.CD44含量变化周期与SCI后肺水肿及肺病理变化周期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D44含量变化周期与SCI后肺水肿及肺病理变化周期呈负相关,急性脊髓损伤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可能与SCI后血清CD44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采用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分别十伤后3h、1d、3d、7d时(每个时间点6只)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其神经功能;然后处死动物,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CHOP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并应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其量的评定借助于IPP(Image-Pro Plus 6.0)软件,结果分别用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及平均光密度(mean density)表示.结果:对照组大鼠均末见明显瘫痪,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对照组各时间点的Tadov评分均高于实验组(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坏死细胞和细胞凋亡,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和凋亡.实验组CHOP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内CHOP表达1d增加,3d达到高峰,7d减少.实验组内细胞凋亡1d时增加,3d达到高峰,7d减少,且3h<1d<3d>7d(P<0.01).CHOP表达与细胞凋亡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644.结论:急性脊髓损伤能够诱导CHOP表达,CHOP表达的增高可能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62在早期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62在急性SCI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后1、3、7、14 d组,每组6只。采用高空重物坠落击打方法造成大鼠SCI。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取损伤的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急性SCI后大鼠脊髓组织中p62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1、3、7、14 d组BBB评分分别为(2.00±0.89)分、(4.67±1.03)分、(7.83±0.75)分、(14.50±1.05)分,均低于假手术组(2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造模后1、3、7、14 d组损伤的脊髓组织神经元和白质髓鞘发生肿胀,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变性和坏死。造模后1、3、7、14 d组p62表达逐渐增加,并呈持续增长趋势。结论 p62在大鼠发生急性SCI后表达持续增加,提示p62在急性SCI后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17β-雌二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PBS对照组)和B组(E2治疗组),每组42只,B组造模成功后15min及24h腹腔注射E2(4.0mg/kg,以PBS溶解),A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无菌PBS。分别于伤后7d、14d、21d及28d,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于伤后6h、24h、3d、7d、14d及28d时处死动物,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从伤后14d起,B组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TUNEL法检测表明,大鼠SCI后存在细胞凋亡,3d时达高峰,与caspase-3的表达基本一致,B组伤后24h、3d及7d时凋亡细胞比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伤后24h、3d、7d、14d及28d时caspase-3表达低于A组(P〈0.01或P〈0.05),而Bcl-2表达高于A组(P〈0.01或P〈0.05)。结论:E2能促进大鼠SCI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E2可能是通过减少SCI后继发性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后脊髓损伤大鼠Semaphorin 3A表达的变化,探索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受到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雌性健康SD大鼠,8周龄,体质量(210.00±9.88)g,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0只)和模型组(B组,20只).A组仅切开T10全椎板及T9、T11部分椎板,对脊髓未作其他处理;B组切开T10全椎板...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2在成年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Slit2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点表达量的变化和分布,探讨轴突再生导向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采用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SCI)模型,分别于损伤后第2、4、7、14天取材,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ht2 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Slit蛋白在损伤脊髓区的分布情况。结果RT—PCR提示脊髓损伤后Slit2即开始出现转录上调,表达量持续增高并于第7天达到顶峰,之后逐步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提示Slit2阳性信号先后出现在急性SCI区灰质胶质细胞及神经元胞质中,以前、后角及中央管周围较为聚集。结论大鼠SCI后有Slit2表达上调出现并在损伤脊髓灰质广泛分布,可能是轴索再生过程中生长锥导向性生长的关键调节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Wnt信号分子Wnt-1、β-连锁蛋白(β-catenin)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脊髓损伤局部的表达情况.方法: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下手术显露T9~T11椎板,切除T10全椎板,实验组大鼠用NYU打击器以10g×5cm的打击能量致伤T10脊髓,对照组只行全椎板切除,不致伤脊髓.分别于术后1d、3d、5d、7d、14d每组各取5只大鼠,取以损伤区为中心共15mm范围内(对照组取相应部位)脊髓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及GSK-3β的mRNA表达量.结果:脊髓损伤后1d和3d时Wnt-1和β-catenin出现高表达,5d后其表达逐渐减弱,14d左右其表达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在脊髓损伤后1d和3d时GSK-3β呈低表达,5d后其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Wnt-1和β-catenin及GSK-3β均呈低表达,各时间点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及GSK-3β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Wnt信号在脊髓损伤后的早期被激活,其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的修复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时相和空间特点。方法 大鼠脊髓(T8,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分别在30min、2h、4h、8h、24h、48h、72h、7d、14d、和21d处死取材(n=4)。应用HE、Nissl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 损伤4h后,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细胞,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8h达高峰,24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量在72h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白质中胶质细胞为主,主要分布于相邻节段。结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并有其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Thereisextensiveapoptosisafterinjury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Apoptosisisarathercomplicatedprocess,involvingwithsubtleregulationsofmacromolecules,likecellreceptor,adaptormolecule,proteaseandinhibitor.Among them,Caspaseproteasefamilyisthecoreinthe processo…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硬膜外注入硫氧还蛋白(Trx)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脊髓组织中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Wister大鼠56只,分为假手术组(A组,n=8)、损伤对照组(B组,n=24)和Trx治疗组(C组,n=24).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30 g/cm致伤大鼠T8脊髓制作损伤模型,同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C组术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按0.75mg/kg从硬膜下导管推入硫氧还蛋白,B组在相同时问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组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在术后3、7、14 d分别对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n=8),评分完毕即处死动物,取受损节段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组织中Nogo-A阳性细胞的表达,同时计数阳性细胞.结果 各时间点B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伤后7、14 d时C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B组在术后7与14日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在伤后7、14 d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显著升高,Trx能明显抑制Nogo-A的表达,可能促进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20.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aspase-3、Cathepsin B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aspase-3、Cathepsin B的表达,并初步探讨Caspase-3、Cathepsin B在脊髓损伤后表达的意义.[方法]将78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T8 、T9)急性压迫损伤模型, 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各时间点Cathepsin B、Caspase-3 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 标记法(TUNEL 法) 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中Caspase-3,Cathepsin B,TUNEL阳性细胞较少;在脊髓损伤后3 d Cathepsin 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5 d达高峰,7 d未见明显衰减.Caspase-3阳性细胞数在脊髓损伤后8 h明显增多,3 d达高峰,7 d表达减弱.TUNEL阳性细胞数也在8 h明显增多,3 d达高峰,7 d表达减弱.Cathepsin B阳性细胞形态及表达的部位均与Caspase-3阳性细胞、TUNEL阳性细胞差别较大.[结论]Caspase-3参与了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调节,Cathepsin B则可能通过炎性细胞为媒介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