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0例GIST中单发9例,其中胃4例、小肠3例、直肠2例;多发(胃及肠系膜)1例。恶性GIST9例,有1例伴肝转移。有4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主要表现为胃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趋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可见不规则坏死或出血。5例行CT、5例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GIST影像学表现对GIST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化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P—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和胃肠道外GIST(EGIS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提高GIST和EGIST的病理诊断、病理分型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CD117阳性和13例CD117阴性的GIST和EGIST间质瘤组织中P—PDGFR-α的表达,并且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41例GISTC—kiI基因外显子9、11、13、17和P—PDGFR-α外显子12、18突变。结果P—PDGFR-α在CD117阴性的GIST表达(69.2%)显著高于在CD117阳性的GIST表达(7.1%)(P〈0.05);P—PDGFR-α在上皮型GIST的表达(27.3%)和混合型GIST的表达(63.3%)均显著高于在梭型细胞型GIST的表达(9%)(P〈0.05);CD117在梭型细胞型GIST的表达(53.6%)明显高于在上皮型GIST(7.1%)和混合型GIST(39.3%)的表达(P〈0.05)。在28例CD117阳性GIST中,19例有c—kit基因的突变,其中15例在外显子11有突变,4例在外显子13有突变,13例CD117阴性GIST中无C—kit基因突变:11例PDGFR-α阳性的GIST中4例有PDGFR-α基因的突变.均发生在外显子18。结论P—PDGFR-α为CD117阴性GIST的病理诊断、病理分型和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PDGFR-α基因突变后引起产物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CD117阴性的GIST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虽然GIST概念的提出已经有20年了,但既往常常把GIST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膜瘤等。对GIST本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最近5年来,特别是格列卫(imatinib mesylate,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对GIST的认识和治疗的观念不断更新。本文主要讨论目前GIST新辅助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kit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在胃肠道问质瘤(GIST)发病中的作用及与其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119例GIST中CD117和PDGFR-α蛋白的表达情况。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50例GIST c—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以及PDGFR—α基因第12、18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本组119例GIST中CD-117的阳性表达率为87.4%,PDGFR-α的阳性表达率为65.5%。50例GIST中c—kit基因突变率为42%。突变均位于11号外显子近膜区的5’端第556~560密码子之间,即所谓的突变“热点”。50例GIST中PDGFR-α基因突变率为20%,最常见的突变为第18号外显子D842V点突变,2例为第12号外显子突变。c-kit基因突变主要见于CD117阳性的GIST,与GIST生物学侵袭行为无明显关系;而PDGFR-α基因突变主要见于CD117阴性的GIST,具高度侵袭危险性。未发现1例GIST有c—kit和PDGFR-α基因同时突变。结论PDGFR-α作为一种GIST特异而敏感的标记物,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GI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为GIST发病的两种分子机制,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是相互排斥,不共存的。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被定义为发生于胃肠道,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并表达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KIT蛋白的间质肿瘤。既往由于对GIST起源和分化缺乏充分的认识,无严格的诊断标准,因此对于该病有多种命名,而且存在临床治疗措施不当的问题。我们根据GIST新的诊断标准,对北京市23所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GIST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新标准普及性进行了调查,对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评价GIST新标准的实用性,为制订GIST的诊断治疗指南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监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其在GIST转移复发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州.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1例原发GIST患者、18例转移复发患者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VEGF含量。结果原发GIST患者术前血浆VEGF水平[(145.31±45.58)ng/L]和转移复发患者血浆VEGF水平[(145.72±52.73)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6±18.3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原发及转移复发GIST患者间血浆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患者手术后及复发转移患者手术联合格列卫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101.81±27.63)ng/L和(112.45±38.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IST患者和GIST转移复发患者血浆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监测血浆VEGF的水平有助于评价GIST治疗效果和预测GIST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7.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发生在胃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表现特殊的间质肿瘤,在约95%的GIST中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KIT、CD117)存在阳性表达。一般认为,GIST的发生与c—KIT基因突变有关:c—KIT基因突变导致KIT受体结构异常,从而无须干细胞因子(SCF)的参与也能持续激活KIT信号传导通路,导致GIST肿瘤细胞不断增殖。GIST对一般的放化疗不敏感,但随着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GIST的治疗获得了极大进展,应用TKI制剂进行辅助与新辅助治疗也是目前GIST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中一种特殊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对GIST分子病理的深入研究和靶向药物的应用,GIST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在GIST传统治疗中,手术切除至今仍是GIST惟一根治性治疗手段。但复发率极高。而放射治疗很少应用于GIST的治疗,因为其邻近器官对射线过于敏感,而肿瘤本身对射线抵抗,仅应用于减少盆腔等部位复发转移所致的疼痛或不适。多种化疗方案被试用于残留、复发的以及转移的GIST,但不论是阿霉索、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氮希咪胺、足叶乙甙、顺铂及其他细胞毒药物单药还是联合化疗,客观有效率均〈7%。目前未发现单药有效率超过10%的药物,所以不主张化学治疗GIST。对于局限在腹膜的病人术后加用腹腔内化疗,仅适用于对格列卫耐药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5例GIST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CD117、CD34、S-100、SMA、vimenfin、desmin、NF共7种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胃38例(69%),小肠10例(18%),其他部位7例(13%)。肿瘤直径0.4—40cm(平均6.7cm)。肿瘤最大直径≥5cm、核分裂像数≥5/50 HPF及有溃疡形成3项在良性与恶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结果为:CD117 39例(71%)、CD34 45例(82%)、S-100 19例(35%)、SMA 12例(22%)、vimentin 32例(58%)、desmin 6例(11%)、NF2/4(50%)。13例良性GIST患者全部存活,42例恶性及潜在恶性GIST中有4例发生转移,13例死亡。结论:(1)GIST好发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2)其主要恶性指标为:肿瘤最大径≥5cm、核分裂像≥5/50 HPF和有溃疡形成。(3)光镜下很难将平滑肌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与GIST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概念的提出和人们认识的加深,GIST作为一种少见疾病正越来越受到重视。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动力细胞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它涵盖了以前所谓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和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以前认为消化道问叶源性肿瘤以平滑肌肿瘤为主,目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以GIST为主,且发病率高于1~2/10万。由于GIST没有绝对的良、恶性之分,随着肿瘤的发展将由低危险性向高危险性及恶性演变,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