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关于“超越5天戒烟法”的探索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教研室朱锡莹吸烟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有3亿多烟民,据预测到2025年将每年有200万人因吸烟致病死亡。本项研究通过对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生吸烟情况调查和吸烟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非吸烟孕妇被动吸烟状况,对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成都市两家妇幼保健医院128名非吸烟孕妇被动吸烟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同时对她们进行为期16周的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孕妇对于被动吸烟的知识、态度均有显著改善(P<0.000),对待丈夫或家人在自己面前吸烟所采取的行为也有显著改善(P<0.05).电话咨询、宣传小册子和医生咨询是孕妇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结论 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变非吸烟孕妇关于被动吸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青少年成瘾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3~5月,随机抽取石家庄市6类32所学校学生7176名进行有关成瘾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石家庄市青少年目前吸烟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1.9%;吸烟行为发生率男生均明显高于女生。结论石家庄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已不容忽视,应根据不同地区、性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减少吸烟饮酒成瘾行为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是以健康传播学、健康教育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经六、七年来反复试验、探索而提出的一种以团体为干预单位、以特定人群(单位成员)为对象的控制吸烟行为的方法。其特点是:针对性强,目标要求明确,强调传播与教育并重,联系实际,注重群众参与,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思考,在吸烟与健康之间作出选择。着重发挥集体力量,使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支持和鼓励,互相帮助和约束,建成一个文明的、无烟的集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郑州市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为今后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在郑州市区内随机抽取8个社区共400名儿童作为干预组,随机另抽取8个社区38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学龄前儿童实施1 a的健康饮食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不良饮食行为调查,从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为期1 a的一系列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的实施,干预组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社区进行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干预是有效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以儿童意外伤害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对于影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最终提高被伤害对象以及家属的认知行为。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学龄前儿童,监测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对健康教育(为幼儿教师进行安全课程设计、为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为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家长对家庭环境中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从数据显示结果来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明显降低(P0.05),家长对于家中危险因素的认识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意外伤害比例。  相似文献   

7.
漯河市高职高专学生吸烟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是目前人类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吸烟都成为重大的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耗大国,据WHO统计,每年世界新增加的吸烟者中有半数在中国。而且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吸烟始于青少年时期,90%的成年吸烟者在18岁前开始吸烟。青少年吸烟逐渐呈低龄化的趋势。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成为降低人群吸烟率及吸烟引起的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关键因素。为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吸烟状况,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制定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措施。笔者于2003年11月对某地2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进行了吸烟行为的现况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江苏省某炼油企业职工不良生活习惯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利用企业自己的厂报、广播、宣传栏及知识手册等形式,开展为期3年的系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并对职工的吸烟、膳食、体育锻炼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职工少食新鲜蔬菜人数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被动吸烟的发生率较干预前(43.60%)下降至38.1%(P〈0.05)。未发现年龄、学历、岗位等因素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的影响。结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企业职工某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全面改善企业职工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需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和更持久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在社区散居儿童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社区散居儿童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实施视频结合图文式健康教育方式,举办专题讲座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教及行为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实施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实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实施率,增强防控意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袁绍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56-385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现状,探讨学龄前儿童龋齿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选取禄丰县辖区内乡镇40所幼儿园3岁~6岁学龄前儿童共10220例进行口腔龋齿的调查,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0例未发生龋齿的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牙齿保健教育,干预组给予家庭式健康教育干预。对比2组保健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禄丰县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为31.09%;经过健康教育,干预组家长牙齿保健知识得分和儿童牙齿保健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禄丰县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家庭式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家长保健知识,促进学龄前儿童养成牙齿保健习惯。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中小学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中小学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探讨适合深圳市中小学生特点的控制吸烟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10所中小学校学生共5000名,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吸烟率比小学生吸烟率高,尝试第1次吸烟以小学阶段占比例最高(50%),尝试吸烟后仍想吸则以中学阶段占比例最高(85.4%)。在中、小学生吸烟者中,尝试戒烟成功的只占34.9%,表示会复吸烟的占25.6%,认为促使自己吸烟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朋友、同学、父亲,大多数在无聊、朋友聚会和心情烦闷时吸烟;没有参加过预防吸烟活动的占78.0%,其中认为学校或班级没有组织过预防吸烟活动的占52.5%。结论学生吸烟行为与心理发育、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他们需要适宜的控烟健康教育,目前学校的控烟健康教育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不同营养宣教方式对小学生钙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4所小学的三~五年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析因设计原理随机分成4组后分别进行不同模式的营养宣教,在营养宣教前后分别调查他们的钙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方面的变化.结果 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宣教对小学生的钙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具有交互作用.小学生及其家长都接受营养宣教的小学生的钙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营养宣教前后变化最大,在营养宣教前、后得分均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钙营养知识0.441~0.464、0.538~0.561,营养态度0.684~0.723、0.743~0.780,膳食行为2.835~2.940、3.080~3.180.结论 为提高小学生的钙营养知识水平,端正营养态度,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必须对小学生及其家长都进行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小学生中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提高其血防知识知晓率、行为正确率,以便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方法 选择如皋师范学院附小的951名小学生(及家长910名)作为实行渗透教育法实验组,选择条件相当的如皋陆桥和丰乐小学学生作为一般宣传和上课法对照组,研究结束后以基线调查结果为依据,评估研究效果,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法组学生的血防知识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干预前的3.1%和55.1%加学生负担,易为学生和教育部门接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近10年我国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现状,为促进其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万方数据库获取高血压健康教育相关文献并筛选,设计Excel表格来提取相关内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至2015年,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研究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有面对面教育、发放材料、举行讲座以及随访等;高血压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有高血压相关知识、运动、合理膳食、控制情绪、遵医行为、戒烟限酒以及控制体重;经健康教育后,患者在合理膳食、遵医行为、运动、控制情绪、控制体重、限酒及戒烟等方面的指标均有所提升。结论 我国高血压健康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后应着眼于健康教育项目的科学规划、建设电子健康教育平台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小学生口腔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衡  蔡俊源  武剑  周海滨  彭绩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631-1632,1579
目的了解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及患龋情况,分析患龋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口腔防治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2所非试点小学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组织专业人员入校进行口腔健康状况普查,与2002年开始口腔疾病社区综合防治试点的2所小学的情况比较。结果非试点与试点小学1-4年级学生乳牙患龋率分别为65.25%、37.42%,5~6年级恒牙患龋率分别为38.20%、14.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试点学校与非试点学校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大力加强口腔卫生保健教育,提高学生整体口腔保健水平;“社区(医院)-学校-家长”这一健康教育和干预模式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茂名市人群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省级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根据统计学方法随机抽取茂名市3个县(区)的9个乡镇(街道)居民4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人群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等因素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茂名市群众吸烟、喝酒的比例分别为23.38%和13.92%;26%的群众有夏天衣服多穿一两天的习惯;19%的居民有随便吐痰习惯等。结论茂名市人群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较高。其中性别是影响茂名市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因素,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的人群健康相关行为习惯总体上差异没有显著性。今后应加强开展交通安全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两所中学控烟知识KAP的两年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2所控烟试点中学学生控烟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两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对烟草致病作用的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再次吸烟率从15.45%降为11.18%。持久地开展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对降低青少年吸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特需病房的10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以临床护理路径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表,依表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对两组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8.2%,患者满意率为100.0%,出院后6个月不良生活方式(除吸烟及喝酒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临床护理路径制订的健康教育,可促进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明显提高代谢综合征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认识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为防控慢性病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18岁以上1 980名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相关因素的干预调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得到提高,吸烟、运动锻炼、食盐摄入等行为方式有较大变化。结论慢性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影响个体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的外在因素是可以干预的,而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成本低廉、效果较好的治未病的卫生战略。  相似文献   

20.
薛净  杨玉平  韩建英 《中国病案》2012,(11):80-80,F0003
目的在综合医院离退休人员中开展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离退休人员在高脂血症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方面(KAP)的差异。方法对我院84名离退休人员进行高脂血症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并于开展健康教育一个月后对照研究。结果离退休人员在高脂血症相关知识及行为两方面的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吸烟、肥胖易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对于离退休人员认知高脂血症相关知识,改善自身行为有重要作用;但在改变人们的态度方面无显著性作用;健康教育的内容对离退休人员认知高脂血症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