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120 mg静滴1次/d;观察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800 mg静滴1次/d;2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语言、肢体运动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脑梗死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袁育红  汪锦儒 《光明中医》2014,(10):2136-2137
目的:寻找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共选56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以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和荷丹片联合治疗,对照组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与荷丹片联合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用与不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取等量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加入25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每分钟应小于2ml,同时应用疏血通等活血药物。观察组不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0.4g:2ml),只用活血药物。结果: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快。对照组疗程长、容易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神志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较好且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适宜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56例采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4例仅用苦碟子注射液.2组均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D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NDS及ADL,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4):425-426
目的:研究天丹通络胶囊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研究组运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上下肢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患者低,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比单纯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SI)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对其安全性及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发病在1周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DCSI。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积分评定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ESSS)和Barthel指数(BI)对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DCSI还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无不良反应。结论DCSI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DCSI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卢慧清  谭锋慧  钟少碧 《新中医》2014,46(6):223-225
目的:观察京万红软膏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68例压疮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将单号患者分入对照组,双号分入观察组,2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创面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京万红软膏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结果:观察组压疮痊愈率(55.81%)、有效率(88.37%)均高于对照组的32.50%、62.50%;2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Ⅲ期、Ⅳ期创面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Ⅲ期、Ⅳ期创面显效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京万红软膏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压疮可加快压疮创面愈合,痊愈率高于常规创面护理。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盐城市第一 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 80 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及常规术后处 理的基础上静滴奥拉西坦,观察组予以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静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 4 周后的脑 损伤标志物〔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简易智 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 S100B、NSE、GCS、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 S100B、NSE 水平较对照组低,GCS、MMSE 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有确切应用价值,能有效降低血清 S100B、NSE 水平,减轻神 经功能损伤,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治疗机制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作为脑缺血诱导的神经元保护性物质,具有抗脑缺血后细胞凋亡、清除细胞内异常蛋白和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等作用.现将HSP70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及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HSP70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脑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关玲  石现  杜元灏 《针刺研究》2002,27(1):29-32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脑梗塞的机理。方法 :采用血管内皮细胞荧光染色及白细胞荧光示踪法 ,结合显微录像系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动态定量地观察了针刺对MCAo后 3、6、2 4hr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密度、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 :①模型组各时段微血管内皮细胞着色差 ,组织渗出荧光多 ,针刺组明显好于模型组。②各时段模型组缺血区软脑膜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 ,针刺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③各时段模型组缺血区软脑膜微血管血流速度降低 ,而针刺组流速较模型组明显提高。结论 :针刺能及时有效地改善MCAo后脑微循环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学改变以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醒脑开窍”针法并通过电镜与光镜来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引发大鼠脑神经元、胶质细胞、毛细血管等结构损伤,针剌可改善脑缺血周围区超微结构损伤。并且发现在3h时间点给予针刺干预较其他时间点理想。结论: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3h内给予针刺干预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外周血清蛋白表达的变化及针刺百会、足三里穴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针刺组3个大组,每大组再按照再灌注后时间分成12 h、24 h、48 h、72 h、96 h和144 h等6个亚组;每个亚组有大鼠7只;另设正常对照组7只。应用SELD I-TOF-MS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150个差异蛋白峰(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结果比较,有89个差异蛋白峰出现显著性变化,包括正向峰32个和负向峰57个;模型组血清蛋白峰值的分布呈双峰型,针刺干预使第一峰峰值降低,第二峰峰值时间前移。结论: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能够通过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蛋白的表达,干预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针法对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的时效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各8只,脑缺血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各40只。后两组又分为1、3、6、12、24 h各时段组,每时间段组各8只。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制作一侧大脑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施以“十二井穴”针法,在造模后1、3、6、122、4 h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动物脑皮质及血清中TNF-α含量。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后1 h,脑皮质及血清TNF-α即明显升高,至24 h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后各组动物脑皮质及血清中TNF-α含量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针刺“十二井穴”有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TNF-α的作用,这可能是“十二井穴”针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早期介入治疗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平衡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AXDI和MAXD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针刺前后最大红细胞变形指数 (MAXDI)、最大红细胞聚集指数 (MAXD)的变化 ,探讨平衡针法在缺血性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 ,光化学法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激光衍射法测定大鼠 MAXDI,光密度法测定 MAXD。结果  MAXDI测定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降低 (P<0 .0 0 1) ,平衡针治疗组较模型组升高 (P<0 .0 1) ,MAXD无明显变化。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聚集性能力无明显变化 ,平衡针法治疗 ,可增强红细胞变性能力 ,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缺血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针刺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 2 4hr模型 ,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脑缺血 +针刺组 ,每组 2 0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组脑细胞凋亡数与Bcl 2蛋白表达。结果 :脑缺血 +针刺组细胞调亡数 ( 3 .1 6± 1 .1 2个 /视野 )低于脑缺血组 ( 7.2 3± 1 .50个 /视野 ) ,P <0 .0 5。Bcl 2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 ( 89± 1 4个 /mm2 )高于脑缺血组 ( 42± 2 1个 /mm2 )P <0 .0 5。结论 :针刺可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其提高Bcl 2蛋白的表达 ,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是其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学改变以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醒脑开窍”针法并通过电镜与光镜来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引发大鼠脑神经元、胶质细胞、毛细血管等结构损伤,针刺可改善脑缺血周围区超微结构损伤。并且发现在3h时间点给予针刺干预较其他时间点理想。结论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3h内给予针刺干预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对更年期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GFAP和OX4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经筛选为自然更年期,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针刺治疗后,采用Ber-derson神经体征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光镜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GFAP和OX42蛋白表达。结果:针刺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24 h和7 d的神经损伤症状;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状态;对缺血24 h和7 d脑组织中GFAP和OX42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能够抑制胶质细胞GFAP和OX42的活化,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级联反应,从而改善脑组织病理学损伤状态,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袁青  马瑞玲  薛媛  靳瑞 《针刺研究》2004,29(2):90-93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胶质纤维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用NIH雄性小鼠3 8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n =10 )、假手术组 (n =10 )、模型组 (n =8)、针刺组 (n =10 )。针刺“百会”、“神庭”、“率谷”、“脑户”穴 ,1天 1次 ,共 10次。用免疫组化法观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结构中GFA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普遍增强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阳性反应一致 ,而针刺组的阳性反应介于模型和正常鼠之间。结论 :针刺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与使GFAP阳性反应数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 IL - 1β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 IL - 1β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 3- 4 8h,脑组织 IL - 1β含量均较正常组和同时段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0 .0 1) ,6 h达高峰 ;针刺治疗后 ,6 h到 4 8h脑组织 IL - 1β含量较同时段缺血组显著降低 (P<0 .0 1) ,但仍明显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和正常组 (P<0 .0 1或 P<0 .0 5 )。各组动物血清 IL - 1β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能抑制缺血区脑组织 IL - 1β的合成和分泌 ,从而减轻由 IL - 1β引发的一系列脑缺血损害 ,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