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生部、人事部日前颂布《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标志着今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有了纲领性文件。 《规定》指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是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将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学科专业分类提前公布,供各地卫生技术人员选择参加。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行考核、登记、评估制度。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都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现代医学科学突飞猛进发展以及现代医疗体制、医疗模式转变三方面入手,讨论了继续医学教育在基层部队卫生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实际情况,对在基层部队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并阐述了加强军队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策略——转变观念.深化做好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毕业后临床规范化培训;引进全科医学概念,结合军队基层卫生工作特点,制订军队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大纲;调整基层卫生人才培训的经费投入;拓宽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途径;建立军队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体系。从而使继续医学教育能更好地为基层部队卫生工作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区医学》2004,10(4):13-14
为充分发挥全省重点学科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体系,促进我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的开展.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认可标准及管理试行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人事厅《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美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现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2009年10月-11月,作者通过由部分省市继续医学教育专业管理干部组成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培训团的契机,围绕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专题,对美国卫生部、巴尔的摩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等单位进行访问交流。了解美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美国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教学医院和住院医师实习资格认证、继续医学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等内容,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出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是适应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加强卫技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继续医学教育对提高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绍兴地区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后,要继续学习以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内容的一种终身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1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后,以学习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的一种终生教育,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和湖北省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使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对我省各级医院医技科室医技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观察其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知及满意度.对医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可以更好的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在我省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尹照玲  陈希 《现代保健》2009,(20):171-171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医学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以往的"十年寒窗,终身受益"的医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领域,是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终身性医学教育.它既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卫生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医学科技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