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微小癌灶残留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切缘有微小癌灶残留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总结了1965年1月至1995年12月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18例,支气管切缘微小癌灶残留患者分为黏膜内微小癌灶残留和有黏膜外浸润的微小癌灶残留两类。采用Likelihood Ratio方法对可能影响生存的因素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切缘有微小癌灶残留患者62例(5.1%),其中MMRD21例,EMRD42例,平均生存期为44个月,5年生存率为33.9%。不同TNM分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I期51.4%、Ⅱ期16.7%、Ⅲa期6.7%,I期明显高于Ⅱ期、Ⅲa(P=0.0011);MMRD与EMRD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22.0%,有显著差别(P=0.0078);MRD患者术后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42.86%,明显高于术后未治疗组的15%(P=0.002)。结论 影响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有微小癌灶残留患者预后的因素除肿瘤病理分期外,还有支气管切缘癌残留的方式。手术后放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1987年 4月至 2 0 0 2年 6月 180 2例肺癌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132 5例手术患者进行随访 ,统计 1987年 4月至 1997年 12月间接受肿瘤切除的6 39例患者的 5年生存率。结果 肺癌患者中 ,男性 14 6 8例 ( 81 5 % ) ,女性 334例 ( 18 5 % ) ,平均年龄 ( 5 5 0 0±10 6 6 )岁。鳞癌占 5 0 7% ,腺癌占 38 5 % ,其它占 10 8%。术后总的 5年生存率为 2 9 4 % ,其中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Ⅳ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0 %、 5 1 1%、 33 3%、 2 8 0 %、 16 7% ,7 3% ,0 %。Ⅰa与Ⅰb期、Ⅱb与Ⅲa期、Ⅲa与Ⅲb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全肺切除的 5年生存率 ( 19 4 % )远远低于肺叶切除 ( 33 3% ) ,P <0 0 5。 5 0例支气管切缘癌残留患者的 5年生存率 ( 12 0 % )远远低于切缘无癌残留者 ( 30 9% ) ,P <0 0 5。结论 TNM分期、手术方式、支气管切缘是否有癌组织残留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确立减少切缘癌发生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对198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的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T分期,临床分期,肿瘤解剖位置,手术方式,支气管闭合方式,以及是否术中行支气管下切缘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等因素与切缘阳性率间的关系。结果:198例病人中有21例出现癌残留,阳性率10.6%。小细胞癌的支气管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于非小细胞癌(P〈0.05);发生在右肺的肺癌支气管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于左肺(P〈0.05)。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小细胞肺癌宜常规术中行切缘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对于右肺肺癌的适应症及术式选择应更严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的发生及预后特点,优化处理方案,提高5年生存率。方法:1997年初~2004年底10年间经手术切除893例非小细胞肺癌,显微镜下发现支气管残端癌阳性者89例,配以同期根治性肺癌切除574例进行发病及生存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的发生率与不同的肺切除术式,病理学类型及PTNM分期无关。结论:但预后以鳞癌最好,并依PTNM分期的增加生存率逐渐下降。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2月53例原发性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预后。结果 53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占本院同期卵巢上皮癌的4.3%,Ⅰ期患者23例,5年生存率43.48%;Ⅱ期患者15例,5年生存率26.6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6);Ⅰ-Ⅱ期5年生存率36.84%;Ⅲ期患者15例,5年生存率28.6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Ⅰ+Ⅱ期患者理想/不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Ⅲ期理想/不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5年生存率20%/0,差异有显著性(P〈0.02、P〈0.03)。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组与手术+化疗组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3;手术+化疗+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50%,与手术+化疗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期早,但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分期、是否行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治疗方式。术后联合放疗、生物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降低贲门癌治愈性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贲门癌手术后切缘癌残留28例临床资料.结果:贲门癌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0.94%.上切缘癌残留22例,下切缘癌残留5例,上下切缘均癌残留1例,上、下切缘癌残留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且当食管侧切除长度>5 cm时,切缘癌残留率明显下降.经胸、经胸腹联合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7.57%;而经腹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9.7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切缘癌残留与手术径路、食管侧切除长度、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关.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切口选择、推广规范的贲门癌根治术和术中切缘冷冻切片有助于减少贲门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5月~2008年6月517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22例切除术切缘癌残留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肿瘤分化程度、部位、病变长度、吻合位置T、N分期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的关系。结果:517例食管癌术后经病理证实切缘癌残留者22例(4.3%),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7~78岁,平均57岁。食管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癌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病变部位无关,而与病变长度和T、N分期有关。结论:应重视食管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因素,积极治疗预防吻合口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追踪随访18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MC)患者术后5年及10年的肿瘤复发率、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后。方法临床资料为1993—2003年收治的18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02例行患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Ⅰ组),84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术+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Ⅱ组)。结果Ⅰ组患者术后5年及10年期间肿瘤复发率、生存率与Ⅱ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I组,Ⅱ组患者术后发生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后良好,实行患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对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科1989年以来诊治62例青年人肺癌的经验.方法对62例(男39例,女23例)误诊情况、确诊时间、肿瘤类型及分期、治疗及其方法和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探查11例病人术后多在1.5年内死亡.手术切除35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85%,65.55%和26.05%.Ⅰ期、Ⅱ期手术切除率与Ⅲ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及Ⅱ期术后5年生存率与Ⅲ期及Ⅳ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40岁以下肺癌病人性别差异不大,病理类型以腺癌和未分化癌占比例大,鳞癌相对较少,且病情发展快,转移早.②青年人肺癌常被误诊.③本组晚期病人多,是造成本组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980~1994年间手术切除食管贲门癌986例,术后切缘癌残留68例,发生率为0.8%。其中食管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9.2%(44/478);贲门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4.7%(24/508),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5%(34/66)、14.5%(9/62)和3.7%(2/54)。作者认为切缘癌残留与切端距肿瘤的距离有密切关系,主张距肿瘤上下各10cm以上切除,术中残端快速病理检查和术前放疗有利于减少切缘癌残留,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术中肺保护策略对行肺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名择期行肺叶或全肺切除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肺保护策略:单肺通气潮气量为5~6 mL/kg(预测体重,PBW),吸入氧浓度0.4~0.7,术中输液补足出血量并以2.0~3.0mL/kg·h(实测体重,MBW)维持.对照组的通气和输液不予限定.测定术前和术后第1、3、5日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呼气峰流速(PEF),及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氧合指数(01).结果 肺保护策略干预的患者术后FEV1.0(P=0.002),PEF(P=0.004)和OI(P=0.005)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中肺保护策略可以改善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和氧合指数,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移植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结合近几年文献,针对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GF)所采取的肺保护方法如低温、肺通气、肺保存等作一系统性回顾,旨在为临床移植肺保护提供更好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肺移植治疗终末期间质性肺病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方法4例终末期间质性肺病患者包括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和2例矽肺,均接受单侧肺移植,其中1例由非血缘供体肺叶移植.术后均接受抗排异免疫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结果手术死亡率及术后早期(术后<90 d)死亡率均为零.术后肺动脉压力、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率为100%.1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术后生存2年3个月死亡,其余2例仍在随访中.结论肺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间质性肺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肺水肿、排异反应、感染、呼吸道并发症以及过度通气等是引起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证肺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Thoracoscopic lung biopsy is becoming the procedure of first choice for the diagnosis of many localized and diffuse lung diseases. We have performed thoracoscopic lung biopsy for 17 patients with diffuse infiltrative lung disease, in Kurume University Hospital. There were 13 females and 4 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48 years (range: 19-71 years). Thoracoscopic surgical biopsy was performed in the right lung in 12 and in the left lung in 5. Adequate lung tissue from each case was obtaine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mean surgical biopsy time was 49 min (range: 25-72 min) and bleeding was negligible. The mean duration for chest tube drainage was 2.6 days.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such as prolonged air leakage occurred. A specific diagnosis from the biopsy was achieved in 13 (76.4%) of the 17 cases. In only 6 (35.2%) of the 17 cases,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the same as that from the thoracoscopic biopsy. In these 6 cases, the same diagnosis was obtained only in those with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or diffuse panbronchitis. Thoracoscopic lung biopsy was safe and useful for diagnosis for diffuse infiltrative lung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17.
Busulphan lu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表现,提高对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认识。方法搜集连续4个月收治的肺挫伤及肺撕裂伤患者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车祸伤18例,坠落伤6例,撞伤6例,棍击伤2例,挤压伤2例,刀刺伤1例。均行胸部平扫,层厚5.0-10.0mm。结果肺挫伤33例,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33例;小点状、小片絮状影9例;磨玻璃影5例;斑片状、片条状影24例以及叶段分布的大片影3例;以上各种表现混合存在,且合并肺不张3例。肺撕裂伤5例:其中肺气囊肿4例:3例与肺挫伤并存,1例多发,圆形或扁形,可见小气液平面;肺血肿2例,表现为边缘光滑的椭圆形结节影,最大径4.0cm,其中1例也与肺挫伤并存。结论结合病史,CT能明确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肺损伤肺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肺成纤维细胞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半胸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35只Wistar大鼠常规分为A~F、N组共7组,每组5只大鼠.A~F组在接受相同剂量照射后分别在放疗后1 d,1、2、4、8和12周处死,N组在实验第1天处死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以免疫组化检测双侧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照射野内肺成纤维细胞(阳)免疫组化α-SMA呈强阳性,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对侧未照射肺组织也可见散在分布梭形样形态的间质细胞,α-SMA阳性表达且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 肺内成纤维细胞无论射野内或射野外肺FB照射后均活化成为功能活跃的肌纤维母细胞(MF),由此猜测具有增殖和分泌活性的MF可能有部分来源于肺外,通过血液传递分布于肺组织照射野内或野外,可能参与了淋巴细胞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