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总结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及效果分析。方法对56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使用吻合器行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结果 56例中颈部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痊愈,1例术后因纵膈胸膜破裂,疝入右侧胸腔,出现胸胃扩张,幽门扭曲不全梗阻,多次出现呕吐症状,于透视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支持治疗痊愈。无1例出现吻合口瘘、狭窄及出血,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最大限度切除食管病变,食管残端阳性率降低,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改良术式减低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是常用的食管重建术式,其特点是增加了食管切除长度,减少了食管残端癌导致的局部复发,但其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1994年以来我们用改良术式为320例病人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无1例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994至1998年行食管癌切除760例中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改良术式者320例。其中男223例,女97例;中位年龄56.7岁。食管癌发生于胸上段者161例,胸中段137例、胸下段21例,胸中、下段双位癌1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4年 5月至 1999年 5月共收治中段食管癌 14例 ,均采用颈部小切口吻合 ,获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0 9(5 4~ 73)岁。经左胸食管癌切除、左侧颈部食管胃吻合 10例 ;经右胸食管癌切除、右侧颈部食管胃吻合 1例 ,右侧颈部食管结肠吻合 3例。死亡1例 ,术后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吻合口瘘 1例 ,经鼻饲流质 ,颈部切口换药而痊愈。2 手术方法  常规游离胃或结肠及胸段食管后 ,在胸顶沿食管周围继续向上钝性游离 ,超过锁骨水平后 ,用手指向上顶起胸顶组织及皮肤 ,于颈部手指顶起处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69例食管癌行三切口颈部食管胃前壁圆空端侧吻合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及经验总结,方法:颈、胸、腹三切口.首先进行胸部操作然后改平卧位颈腹部手术同时进行,胃代食管经食管床颈部吻合,胸顶、胸腔内、膈肌食管裂孔三处固定胃壁结果与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适合于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其优点是暴露好,利用淋巴结消除;胃前壁圆孔吻合符合食管口径生理解剖,避免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颈、腹手术同时进行不增加手术时间。食管次全切后,食癌残留、复发减少,胃代食管经食管床符舍生理解剖,减少了胃张力,颈部吻合利于暴露,胸腔内渗出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高龄食管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10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行胸部及腹部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性切除102例,姑息性切除4例(2例侵犯气管,2例侵犯胸主动脉).26例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20例、主动脉弓下吻合6例.左后外侧切口+左颈部切口颈部吻合8例.右颈、右胸及上腹部正中三切口手术20例,右胸及上腹部正中两切口手术52例.胸内吻合采用管型吻合器吻合,颈部吻合采用间断全层食管-胃端侧吻合,并浆肌层包埋.结果 合并心、肺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合并心、肺疾病患者(P<0.05);并发症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 高龄食管癌术前合并心、肺疾病,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多均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可防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18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食管癌,将残胃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10例,弓后吻合8例;手工吻合2例,器械吻合16例. 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3/18).1年生存率73.3%(11/15),3年生存率55.6%(5/9),5年生存率28.6%(2/7). 结论 采用将残胃、脾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该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因此,可作为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食管胃颈部吻合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经验。方法将苏北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850例,按手术先后分成A、B两组。A组行管状胃代食管手术,共425例,男287例,女138例;年龄(58.2±11.5)岁,其中食管上段癌27例,食管中段癌346例,食管下段癌52例。B组行全胃代食管手术,共425例,男298例,女127例;年龄(58.5±12.8)岁,其中食管上段癌33例,食管中段癌338例,食管下段癌5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A、B两组手术时间[(175.0±12.8)min vs.(171.0±10.5)min,t=1.702,P>0.05]和术后住院时间[(16.0±8.5)dvs.(16.3±8.8)d,t=1.77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无失访,A组吻合口瘘(χ2=5.550,P<0.05),反流性食管炎(χ2=9.150,P<0.05),胸胃综合征(χ2=10.500,P<0.05)等并发症发生率比B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05)。结论在经"颈、胸、腹"三切口治疗食管癌手术中,管状胃代食管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降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作者自1990年6月至1996年8月对206例食管,贲门癌切除行食管胃吻合术,颈段、胸上段、胸中段食管癌经右胸后外侧、腹、左颈部三切口,颈部食管胃垂直褥式内翻一层缝合法吻合。胸下段及贲门癌经左胸第6肋骨床切口胸腔内弓下食管用吻合器(上海产GF-1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器械头部外径28mm)吻合。结果无1例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1例,无手术死亡。本文介绍了手法,吻合器的使用和体会,并对术式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57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1996年4月至2001年4月,576例食管癌患者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和上腹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改良Ivor—Lewis手术),切除胸段食管癌,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右胸顶吻合。结果术后发生乳糜胸1例,再次开胸手术治愈;术后胸腔内出血行开胸止血4例,发生吻合口瘘1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病理检查食管残端癌残留1例,给予放射治疗。围手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本组1、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77.7%(446/574),57.8%(258/446),49.2%(127/258)。结论改良Ivor—Lewis手术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 18例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8例均采用经左胸或胸腹联合切口食管癌切除 ,将残胃连同脾胰尾转移胸腔 ,主动脉弓上或弓下食管残胃端侧机械吻合术。结果 延伸了残胃上提高度 ,保证了吻合口无张力状态 ,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该术式相对简单 ,创伤小 ,并发症少 ,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ͷ��������֮�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一直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且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达十余种,如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改良的或合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