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伟  路长岭 《光明中医》2012,27(12):2492+2504
围刺法[1]又称围针法、围剿刺法,是多针围刺以治疗病灶相对局限、边界较为清楚病症的一种针刺方法。其源于《灵枢·官针》[2]十二节刺中的"扬刺"法。扬刺法经后世历代医家相传成为丛刺法,而丛刺法再分围刺法和群刺法。围刺法多取阿是穴和体穴,中间  相似文献   

2.
正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刺法。围刺法的主要特点:一是不拘泥于针的数量,本刺法是由扬刺演变而来,但依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可以围绕病变部位进针。二是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环形针刺。所以,它既和周围仅刺4针的扬刺法不同,又和在一个点或面上集中或分散刺的丛刺法也不一样。操作要领:取1.5~2寸毫针,在病灶边缘皮区刺入,针尖呈15°角向病灶  相似文献   

3.
徐春娟 《陕西中医》2009,30(2):250-252
围刺法又称围针法、围剿刺法,是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的方法,且针刺较为浮浅,其操作既与扬刺相似,却又不限于只用4根针围刺,故一般认为是扬刺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丛刺法是指用多针齐刺1个或1组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或加强治疗效果的一种刺法。丛刺法实际上是传流的扬刺法的现代的发展,它较之扬刺法用针更多及刺激范围更大。项丛刺即是针刺颈项部15个特定。1997年7月至1998年12月,我们采用项丛刺治疗眩晕,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管正斋刺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遵惠 《中国针灸》1998,18(9):557-560
简介管正斋老中医刺法经验 ,阐述了单针透刺法、两针傍刺法、三针齐刺法、四针恢刺法、五针扬刺法、多针连刺法的针刺方法及临床运用 ,探讨了管氏刺法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多针刺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针刺是指在病变局部或腧穴处,用多支毫针刺入的治疗方法.所谓多,是与单针刺相对而言,与传统的用穴原则"少而精"相比,此法的特点是"多而密",此法最早起源于<灵枢@官针>的傍针刺、齐刺、扬刺等刺法,现代临床上亦多有发展和应用,名称并不统一,如围刺、对刺、集合刺、丛集刺、交叉刺、纵横刺等.近年来,有学者在躯体某一区域内用多至10~20根针,并称之为"群针术",亦很有特色.本文在复习多针刺法文献及临床报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此做以下几方面的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简介管正斋中老医刺法经验,分析了单针透刺法,两针傍刺法,三针齐刺法,四针恢刺法,五针扬刺法,多针连刺法的针刺方法及临床运用,探讨了管式刺法的理想渊源和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扬刺、齐刺、傍针刺不同刺法分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寻找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最佳模式。方法:将62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多针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1例。多针针刺组根据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表现、Cohen Albert分级的不同阶段,选取患者患侧的翳风穴和阿是穴,分别采取不同的多针针刺治疗,即面肌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为4级的患者采用扬刺法,3级的采用齐刺针法,2级、1级的采用傍针刺法,普通针刺组采用常规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面肌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评定,并进行Cohen Albert分级改善疗效评定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评估及强度变化均有改善,但多针针刺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扬刺、齐刺、傍针刺不同刺法分期治疗面肌痉挛,具有疗效高、针对性强、取穴少、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9.
经筋病针灸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经筋病的病候,指出经筋病主要是在经筋分布之处的筋肉挛急、掣引、痹痛、转筋、强直、弛缓、肢体不用等症,临床以痛证为主,取穴特点大都是痛点及附近部位.并分析探讨了古代<内经>针法,列出治疗经筋病的火针疗法;以多针浅刺法治疗的傍针刺法、齐棘法、扬刺法;以单针多向刺的关刺法、恢刺法、合谷刺法等;以沿皮浅刺的浮刺法、直针刺法等.指出现代所用的三针集合同刺法,围刺、对刺、交叉刺、骨骼肌竖横针刺法、浮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某些穴位的透刺等都可以治疗经筋病.  相似文献   

10.
浅谈围刺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刺法又称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为目的的刺法。本法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操作要领是:取1.5~2寸毫针,在病灶边缘皮区刺入,针尖呈15°角向病灶中心平刺0.5~1寸,针距相隔1.5~2 cm左右,病灶中心可刺入1~2针。对于病灶面积较大者,可采用双重围刺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发疱期)、股外侧皮神经炎、肱骨外上髁炎等病。  相似文献   

11.
《灵枢·官针》篇多针聚刺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官针》篇有谓“凡刺之要 ,官针最妙”,考其所载之“九针”“十二刺”“五刺”共 2 6种刺法。特别是“傍针刺”“齐刺”“扬刺”等局部多针聚刺法 ,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笔者采用以上局部多针聚刺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肩峰下滑囊炎、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等疼痛性疾患 3 8例 ,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以上病种 75例 ,不分年龄大小和病种 ,随机分为多针聚刺组 3 8例 ,常规针刺组 3 7例。治疗方法1.常规针刺组 采用对症取穴、近部取穴、循经辨证取穴的方法 ,常规选穴 ,并予以常规针刺。每日 1次 ,5次为 1个疗程。未愈 ,休息 …  相似文献   

12.
纪晓平 《中医杂志》1989,30(5):22-23
近年来,我们根据《灵枢·官针》的傍针刺、齐刺、扬刺、关刺、合谷刺、输刺等法,将其融汇变通,称为局部多针刺法,运用于临床,对近千例痹证、伤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网球肘、髌  相似文献   

13.
论多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针刺疗法是总结毫针的多针多向刺法的概括。所谓多仅与单针刺相对而言 ,并非针刺和针数愈多愈善 ;只不过是辅刺之义 ,多即辅佐 ,也可称辅刺。常用的多针刺法包括 :集合刺、放射刺、双针刺、散刺、围刺、纵横刺等。多针刺疗法主要是针对治疗局部病为主 ,常常采用循经取穴等方法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 ,均有独特疗效。其推广应用的价值很高。1 集合刺三针以上的组合式针法。在位置相近的腧穴选取 3~ 5穴以上。针刺由腧穴表面刺入 ,针尖在体内向中心集中 ;本法类似于《内经》所谓之齐刺。亦即《内经》所云 :“针柄在体表相远 ,针尖在体内相近…  相似文献   

14.
"多针浅刺"以《黄帝内经》中的皮部理论为指导,由其中多种刺法发展而来,包括半刺、毛刺、直针刺、扬刺、浮刺、分刺等。通过阐述余伯亮"多针浅刺"的针灸理论源流,总结其选穴规律、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为临床上应用中医经典治疗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项丛刺合围针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 1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 ,针刺组采用项丛刺和围针治疗 ,西药组采用麦角胺咖啡因、尼莫地平口服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 94 .4 % ,西药组 75 .4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项丛刺合围针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针灸围刺法首见于《灵枢·官针》,由古代"扬刺法"发展而来,现已成为针灸临床上治疗结节性疾病的常用刺法,其操作要点是:在结节中心最高点垂直刺入一针,针尖达到结节底部;在肿块边缘多针等距围刺,针尖与皮肤呈15°~45°刺向结节中心到达结节底部,留针30min,于留针15min时行针,调节针感,提高治疗效果。围刺法具有化痰消癥,通络散结,行气活血的功效。通过临床观察,应用本法治疗甲状腺良性肿块、乳痈、脂肪瘤的效果显著,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门诊就诊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双侧八脉交会穴,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法配合病侧常规体针,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统计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对于头穴丛刺法配合病侧体针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发病表现和病理特点,从针具选用、针刺取穴及手法上进行研究,取穴采取局部和远端相结合,针刺手法采用动刺和留针、局部丛刺和透刺相结合,分步治疗,并与常规针刺法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温针灸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住院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温针灸关元、气海、八髎穴。对照组头穴丛刺长留针的基础上针刺关元、气海、八髎穴。结果: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有良好的效果,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治愈率高,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兰靖杰 《中医研究》2008,21(7):52-54
目的:研究比较温针扬刺与普通针刺的疗效。方法:将98例腰部软组织劳损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温针扬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无论在近远期治疗效果还是在消除痛点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扬刺在治疗腰部软组织劳损方面比普通针刺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