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介绍与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5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5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随访2~5年。结果18例无术中死亡,16例功能恢复满意(88.9%),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2例(11.1%)。结论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12月~2004年5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平均随访2.8年。结果 24例无术中死亡,20例功能恢复满意(83.3%),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术后复发4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4例(16.7%)。结论 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前血管介入栓塞和术后盆底肌张力重建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6例,其中脊索瘤5例,骨巨细胞瘤1例.术前24h肿瘤供血血管栓塞5例,术中根据骨缺失形态采用重建钢板塑形成框架结构,利用钢板孔洞使骶骨周围韧带附着,并拉线成网,采用自体、异体骨填充骨缺损,重建盆底肌张力5例.结果:术前未栓塞血管的1例,术中出血5000ml,其余5例术中出血(1200±480)ml,手术时间(175±21)min,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12~24个月随访,骶骨全切的2例大小便功能无恢复,未重建盆底肌的1例大便费力,其余3例大小便功能恢复良好,无大便费力,重建骨盆环的5例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术后1.5年骶骨脊索瘤局部复发1例.结论:术前全面的肿瘤供血血管介入栓塞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术中出血的效果,盆底肌张力的重建对大便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后路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资料,均行后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后症状改善、复发、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16例获得随访,随访4~86个月,平均36.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麻木症状均较术前缓解,术后有4例复发。结论通过后路切除原发性骶骨肿瘤,疗效良好,术前准备充分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收治骶骨肿瘤21例,包括骨巨细胞瘤8例,脊索瘤7例,神经纤维瘤和腺瘤各2例,骨髓瘤和低恶脂肪瘤侵犯骶骨各一例。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共22次手术。其中骶骨次全切除13例,肿瘤刮切术9例。全麻插管,以前后联合手术入路为主,但有4例S3以下肿瘤单纯后路手术。随访19例患者平均2.5年,15例获良效,骶尾部疼痛消失,大小便及行走功能正常;3例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其中一例踝跖屈力较差,另有一例复发再次手术。作者认为骶骨肿瘤应采取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骶骨肿瘤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骶骨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文献报道在骨肿瘤中其发病率为 3 %~ 4% [1] ,较常见的原发性骶骨肿瘤为脊索瘤 ,其次为骨巨细胞瘤和神经鞘瘤。本文 3 2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 ,均接受了手术切除 ,并进行了随访。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从 1 985年~ 1 996年 ,治疗 3 2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 1例 ,最小年龄 1 3岁 ,最大年龄 5 7岁 ,平均 42 .3岁 ,脊索瘤 1 5例 ,骨巨细胞瘤 8例 ,神经鞘瘤 5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 2例 ,骨母细胞瘤及软骨肉瘤各 1例 ,均行手术切除 ,脊索瘤、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进行放疗 ,4例脊索瘤…  相似文献   

7.
骶骨切除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5年共收治原发性骶骨肿瘤13例,其中脊索瘤5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软骨瘤、滑膜肉瘤、骨肉后各1例。主要症状为疼痛、括约肌功能障碍,肛诊触及包块。X线片表现:广泛溶骨性破坏、骨皮质薄而膨胀,边缘不规则,无反应性新骨增生。9例行手术治疗,除1例骨软骨瘤经骶后入路行骶骨部分切除外,余8例巨大骶骨肿瘤均经腹部、骶部联合入路行骶骨切除:全骶骨切除1例,次全骶骨切除6例、骶骨大部切除1例.术中无死亡。除1例术后生存不足一年外,其余8例平均随访4.5年,无复发和转移。7例二便及性功能得以保留,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2例尿失禁。本文分析了延误诊断的原因,讨论了早期诊断和有关外科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8.
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骶骨肿瘤种类比较多 ,其中以脊索瘤最为常见 [1 ,2 ]。由于骶部神经血管密布 ,解剖关系复杂 ,术中涉及到的组织、器官很多 ,而手术结果又往往与二便功能有关 ,故对这种手术应认真对待。本文对骶骨肿瘤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我院 1978~ 1993年共收治骶骨肿瘤病人 43例 ,男 2 0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73岁 ,以 40~ 5 5岁居多。其中脊索瘤 2 7例 ,占 6 2 .8%,巨细胞瘤 2例 ,转移癌 2例 ,骨髓瘤、滑膜肉瘤、恶性畸胎瘤、神经纤维肉瘤、软骨瘤恶变、血管外皮肉瘤、脂肪肉瘤各 1例。良性的神经纤维瘤、神…  相似文献   

9.
脊柱肿瘤作为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肿瘤类型,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其特点为破坏脊柱稳定性,造成脊髓受到压迫,累及神经根诱发反射性疼痛[1,2]。脊柱肿瘤包括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瘤两大类,临床中以转移瘤为主,多为肺癌、肝癌、胃癌等肿瘤转移所致。脊柱原发性肿瘤(Primary T umor of Spine )分为原发良性肿瘤和原发恶性肿瘤,脊柱原发恶性肿瘤侵袭部位多集中在胸椎、腰椎,其次是颈椎和骶椎。原发良性肿瘤可侵袭并破坏正常骨组织,但并不累及其它组织,而原发恶性肿瘤不但对椎骨有侵袭及广泛破坏作用,还可累及其它组织器官。脊柱原发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椎体,从而向椎弓侵袭。脊柱有其所特有的解剖结构,使脊柱的肿瘤不能类同于四肢肿瘤的分期,亦不可像其他部位肿瘤只行简单的瘤段骨的整块切除。目前对于脊柱原发性肿瘤的诊治多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三者结合来确诊,且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Enneking分期系统[3]和WBB分期系统[4]的提出和临床应用,使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在改善脊髓受压、恢复患者的神经压迫症状、控制肿瘤的生长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研究通过收集2009年9月—2014年9月间在宁津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60例,探讨手术综合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为今后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如何根据患者条件,减少骶骨肿瘤手术中出血,保证手术顺利彻底完成及术后如何选择放疗、化疗时机,提高骶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对肿瘤向盆腔内生长较大,骶骨破坏严重及患者经济条件允许者首选介入栓塞肿瘤血管的方法。对肿瘤虽向盆腔内生长但不大,必须经前路和后路同时手术才能彻底切除肿瘤及患者经济条件困难者,可在手术时结扎髂内动脉和骶中动脉。术后根据肿瘤的类型选择放疗和化疗,且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掌握后继治疗的时机,对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应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中出血关。肿瘤达到彻底清除的效果,经随访,8例恶性肿瘤死亡2例,3年生存率75%。结论 只要阻断了骶骨肿瘤的血供,就能顺利彻底的清除肿 瘤。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掌握时机,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李家祥  熊传芝  马超  冯杰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40-1041,F0003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9例原发骶骨脊索瘤采用后方入路手术6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3例,腰骶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5例。结果随访2~6年,1例复发,2例大小便功能短暂障碍,其余效果良好。结论骶骨脊索瘤的最佳治疗为广泛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84例肝炎肝硬变癌变AFP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4例肝炎肝硬变癌变患者(称HCC给)及同期收住的443例肝炎肝硬变患者(称LC组)的AFP(RIA法)检测,结果显示HCC级AFP总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LC组17.61%(P〈0.001)。在HCC组中,中晚期HCC患者AFP阳性率82.14%明显高于早期患才60.71%,(P〈0.05)。提示AFP在肝癌诊断中仍然是良好指标之一,但在部分早期肝癌诊断中,易漏诊或延误诊断。衣采用AFP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对1980年8月~1999年6月治疗的24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组男8例,女16例,年龄6~69岁(40.3±15.8岁)。其中20例为粘液瘤(左房17例,右房3例),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恶性间皮瘤1例。21例子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其中8例未行升主动脉阻断。结果1例于术前死亡。1例围术期死于低心排,手术病死率4.3%。随访2月~8年。良性肿瘤无远期死亡和复发,3例恶性肿瘤分别于术后6月内死亡。结论一旦诊断确立应尽早手术治疗。右房经房间隔切口是最适人路。为改善预后、减少复发,肿瘤蒂应作全层、广泛切除。对恶性心脏肿瘤手术目的主要是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气管节段切除7例,气管对端吻合6例,人造血管间置1例,放疗2例,在手术7例中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3例,类癌2例,术后30d内死亡l例。失访2例,17月死于局部复发及肺转移l例,其余随访6个月~7年仍健在。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气管肿瘤的有效方法,应安全性与根治性同时兼顾,围术期处理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1996-2006年1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颈横切口8例,颈纵隔切口2例,10例均采用气管环形切除对端吻合术,术后病人均顺利恢复,鳞癌和腺样囊性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结果: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5年生存率为62.5%(5/8)。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气管环切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的主要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07年5月我院5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8例病例中,单纯肿瘤切除42例(72.4%),扩大切除13例(22.4%),单纯探查3例(5.2%).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3.4%.结论:病史、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尽早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1月~2005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74例纵隔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中胸腺肿瘤89例,神经原性类肿瘤43例,畸胎瘤21例,纵隔囊肿9例,胸骨后甲状腺6例,淋巴瘤5例,血管瘤1例。其中恶性肿瘤共23例。手术切除166例(95.4%),姑息性切除2例,剖胸探查6例。随访3个月~3年。良性肿瘤无复发,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7例,3年死亡6例,3年存活率73.9%。结论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手术中防止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8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癌栓的患者,采用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73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单纯手术切除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64.3%、42.8%、28.5%、14.3%,肿瘤平均复发时间6.5个月。术后行TACE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8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60.3%、41.1%、27.4%,肿瘤平均复发时间11.5个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以10 cm为界)、门静脉主干是否有癌栓对术后生存有影响。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癌栓摘除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TACE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月~5年,12例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改善。结论:根据肿瘤侵犯的部位、性质,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瘤体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