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很少提及。传统胰岛素抵抗(IR)的定义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器官或靶组织(主要是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正常量的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文琴 《山东医药》2011,51(33):79-80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二甲双胍方案;治疗组给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方案;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FPG、FINS、HbA1c2、h P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为95.00%,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FINSI、R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研究。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符合胰岛素抵抗临床诊断指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口服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如下指标: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OGTF、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用二甲双胍前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为-4.91、-4.62;用格列吡嗪前后分别为-4.87和-4.61;组间和组间用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二甲双胍可使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改善,而格列吡嗪无此作用。结论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均可使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而以二甲双胍较佳。  相似文献   

4.
病例75岁的王景先生虽然有糖尿病20年,幸运的是空腹血糖一直正常,只是餐后血糖很高,一直在15.0~20.0mmol/L徘徊;不幸的是王先生服用格列本脲容易发生低血糖,后改吃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但胃肠反应大,实在受不了。现在早上餐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但目前早餐后血糖仍然12.0m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探讨治疗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BG、HbA1c和Homa IR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2 h PBG、HbA1c和Homa IR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瘦素和脂联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瘦素均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显著升高(均P<0.05),研究组血清瘦素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调节T2DM患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经常找我看病的患者汪先生,一进门诊就说:“主任,我今晚有个饭局,实在推不掉。为了让餐后血糖好一些,我能不能在应酬之前,把今天的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都多吃一片,餐前的胰岛素也多打几单位呢?”我笑道:“这可不行。你并不知道晚上要吃多少、喝多少,盲目地提前加大药量,有可能加多了,也有可能不够用。这就好比生手包饺子和面,没有经验,面硬了,往里兑水,水多了,面软了,又往里掺面,这样弄来弄去,总是不理想。面和不好,顶多影响饺子的口感,这血糖高高低低的,影响的可是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双重病理机制: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根据其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BG)水平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单纯空腹血糖升高 (IFH,即FBG≥7.0 mmol/L且2hPBG <11.1 mmol/L),单纯餐后血糖升高(IPH,即FBG<7.0 mmol/L且2hPBG≥11.1 mmol/L),和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升高(CH,即FBG ≥7.0 mmol/L且2h PBG≥11.1 mmol/L).糖尿病阶段的IFH和IPH,是与糖调节异常阶段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相对应的高血糖状态,前者代表的是空腹状态,后者反映的是餐后状态.研究发现,IFH与IPH在发病率、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方面可能存在差异.现就近年来有关IFH和IPH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泰安市中医二院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血糖水平复常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糖水平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血糖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血糖复常时间,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4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11月—2019年8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62例.采用阿卡波糖对常规组进行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之上,联合甘精胰岛素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究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疗效。方法该次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实行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效胰岛素、降糖药物口服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在该院确诊并用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应用降糖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联用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用药前血糖指标、氧...  相似文献   

12.
胃旁路术(GB)可引起餐后高胰岛素血症,这一现象被认为是术后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血清胰高血糖素肽-1(GLP-1)水平在GB后显著升高,提示其参与餐后血糖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糖、胰岛素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2例纳入本项研究,并视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加以分组,对照组46例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46例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卡波糖治疗。围绕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对比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分析联合用药的优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44±1.02)mmol/L、餐后2 h血糖(8.18±1.2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12±1.0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8、9.630、6.819,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出现,但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对患者血糖、胰岛素功能及不良反应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治疗中阿卡波糖结合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三组,32例对照I组患者接受阿卡波糖治疗,32例对照II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32例研究组患者接受阿卡波糖结合胰岛素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6%)显著高于对照I组(68.8%)、对照组II组(75.0%);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I组、对照组I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治疗中阿卡波糖结合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选取 94例新诊断青年 2型糖尿病患者 (2 0~ 44岁 ) ,分别接受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治疗 3 6周 ,结果显示 3组药物有相似的降糖效果 ,但阿卡波糖可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 ,安全性及依从性更好 ,适合初诊断的青年 2型糖尿病人服用  相似文献   

16.
米格列醇联合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有效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米格列醇是一种新型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其降糖效果比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更为有效。为探讨米格列醇控制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采用米格列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0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对称分为治疗组(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和对照组(格列吡嗪+二甲双胍)为期6月治疗,观察BMI、FPG 2、hPG、HbA1c、FINS、HOMA-IR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BMI、FPG、2hPG、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性明显(P0.05),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组FINS、HOMA-IR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结论格列美脲较格列吡嗪,节约内源性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30例老年T2DM患者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至少2个月,加用阿卡波糖100mg,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及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PCP)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比较,FBG、PBG、HbA1c及TG下降(P均〈0.05),PCP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阿卡波糖可有效地降低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19.
王慧娟 《地方病通报》2010,25(5):107-10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磺脲类药物或马来酸罗格列酮(RGZ)对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优点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喹酮组(甲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乙组),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PG、BMI、HbA1c、Ins、Bp、血脂等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患者的PG、BMI、HbA1c、Bp及LDL-C下降(P〈0.05),但乙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1),HOMA-IR降低(P〈0.01)。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可降压、减重,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但二甲双胍联用RGZ可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20.
阿卡波糖(卡博平)是什么? 阿卡波糖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降低血糖目的的降糖药物,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阿卡波糖可竞争性地抑制位于小肠刷状缘上的各种α葡萄糖苷酶,使淀粉类分解为麦芽糖进而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和蔗糖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