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8岁以下1型糖尿病病人管理状况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和评估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 1型糖尿病病人的控制和管理情况。 方法 北京儿童医院进行管理的 18岁以下的病程 1年以上 1型糖尿病病人 12 3例。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统一问卷和标准采血测量HbA1 c。 结果 该组 1型糖尿病病人控制状况并不满意 ,平均HbA1 c为 9.8%,在亚太地区排为中下水平 ,管理方法需要改进。病程长短不是糖尿病控制好坏的决定因素 ;学龄前发病的病人易于管理 ,青春期较差 ;女性较难控制。血糖自我检测次数少 ,每月约 2次 ;胰岛素注射次数 92 %以上为每日注射 2次 ,明显少于西太地区 (WPR)平均水平。胰岛素用量不足 ( 0 .77± 0 2 5U·kg- 1 ·d- 1 ) ,与控制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 血糖自我检测少 ,胰岛素用量不足是糖尿病控制不良的主要因素。增加血糖自我监测次数和及时、足量的胰岛素治疗是改善糖尿病控制的主要方面。学龄前发病的病人依从性好 ,糖尿病得到了满意的控制 ,说明对糖尿病病人的管理比疾病本身对胰岛素的依赖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1材料和方法血糖达标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目标。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同时,严格的血糖控制又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1]。胰岛素制剂因其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及多种生理效应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低血糖作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常见副反应,其发生率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更为显著[2]。严重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治疗的新理念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20年来,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和丹麦Steno-2等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已证实,严格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这使得血糖达标治疗成为一种共识[1]。然而,目前T2DM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不足15%,传统的阶梯式治疗模式并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因此,采用何种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1糖尿病血糖达标治疗的理念20世纪50年代,关于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并发症是否相关就已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UKPDS和Steno-2等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显示了严格控制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   总被引:105,自引:7,他引:105  
目的 调查中国城市市级中心医院糖尿病控制管理和晚期并发症的状况。方法 在中国49家市级中心医院连续选取治疗一年以上的 2 2 48例糖尿病患者 ,通过回顾病历 ,门诊访谈 ,开展回顾 前瞻的大型调查 ,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糖尿病类型及相关治疗、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肾功能等资料 ,并采集指血在中心实验室以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结果 入选的 2 2 48例患者年龄为 (61.3± 11.1)岁 ,发病年龄为 (5 2 .8± 11.1)岁 ,其中大部分 (97% )为 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人群HbA1c为(7.7± 1.7) % ,2 5 .9%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 (HbA1c<6.5 % )。 41.7%的患者在家中进行血糖自我或尿糖监测。平时作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的患者分别为 72 .7%和 5 8.6%。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神经病变 (3 6.2 % ) ,其次为白内障 (3 2 .2 % )和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2 3 .2 % )。多数 2型糖尿病患者 (62 .0 % )为超重 (BMI≥2 3kg/m2 )。结论 仅有 2 5 .9%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 ,因此 ,市级中心医院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提高 ,包括大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推广强化治疗 ,以期预防晚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最新资料表明,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 200万人以上[1].随着治疗经验的累积,控制空腹血糖(FPG)和优化基础胰岛素治疗在2型糖尿病(T2DM)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本文就近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高速递增,糖尿病管理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一直以来,血糖监测都是糖尿病管理中多项干预措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主要包括,SMBG(self monitor blood glucose自我血糖监测),CGM(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持续血糖监测)和Hb A1c(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等等。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其本身的发病机制不同于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用量过大的情况下,时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和反应性晨起高血糖现象[1-2],从而致使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3]。本次研究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睡前补充雅培益力佳SR,通过观察发现雅培益力佳SR对稳定患者夜间血糖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患者全身代谢异常之肾脏损伤 ,在其治疗中我们强调一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DN的防治措施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严格控制高血糖 ;控制高血压 ;纠正脂代谢紊乱 ;逆转胰岛素抵抗 (IR) ;减少蛋白尿 ,保护肾功能和积极治疗并发症。1 控制高血糖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防治试验 (DCCT)和英国 2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 (UKPDS)分别证实了无论是 1型糖尿病 ,还是 2型糖尿病 ,严格控制血糖均能明显减少DN的发生和延缓其病程的进展。严格控制血糖能使 1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下降39 % ,临床蛋白尿的发生率下降 …  相似文献   

9.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糖尿病患者,主要应关注晚期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即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另外低血糖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轻度低血糖往往被患者忽略,但是,对于严重低血糖及失明、肾脏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应给予重视。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但是在研究中止以后的几年之中,糖化血红蛋白逐年上升。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也显示出类似结果,尽管这些患者还在持续使用胰岛素,一旦研究结束之后,血糖水平也逐年增加。同时,上述两个研究均显示…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合并的多种代谢异常可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从而出现多种并发症.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异常,随着病程的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常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和代谢紊乱,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准确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延缓和(或)阻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不管是对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以严重的低血糖发生增加为前提条件,低血糖成为血糖控制达标的最大障碍。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良好的患者,常出现血糖波动,即出现不可预料的低血糖和高血糖;而且,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慢性并发症,及时应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达标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对于血糖的良好控制和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多项研究表明.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特别是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甘精胰岛素(如长秀霖).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死因。冠脉介入(PCI)、冠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是严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血糖控制、管理,其目标是防治急性并发症出现、延缓或阻止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就是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在我国近年来呈现快速大幅增长,18岁及以上成人患病率已高达11.2%,成为了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公共卫生危害。与此同时,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状况总体上很不理想,50.8%的患者接受治疗后仍未控制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都是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空腹血糖管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非常重要,但是其关键作用在过去可能被低估。本文对“控制空腹血糖在Hb A1c水平和血糖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  相似文献   

15.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胰岛素泵治疗 )能够模拟正常胰腺胰岛素分泌模式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使用方便 ,而且控制血糖达标的速度更快 ,且低血糖发生机会少 ,血糖控制良好后稳定性佳。本组资料对CSII治疗与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常规治疗 )控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疗效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8月在瑞金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 40例 ,年龄 12~ 75岁 ,病程半月~ 2 0余年 ,男性 18例 ,女性 2 2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均 >10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均 >14mmol/L。其中 1型糖尿病 12例 ,原…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足量胰岛素并联合其他一些降糖药(不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此时提示患者可能伴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对于该类糖尿病患者,目前临床上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来降低胰岛素抵抗,能有效控制血糖,同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健康人的正常血糖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来维持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者相对缺乏导致急性和慢性高血糖。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疾病的发生,这些并发症使得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越好,并发症的发生越少、程度越轻,预后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及早应用胰岛素,有利于控制血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是患者在家注射胰岛素也有个技术问题,应用不当反而有害。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爱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96-3497
血糖波动和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传统观点认为,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强化降糖治疗不但不能使糖尿病患者受益反而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2〕。尤其是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机体耐受力和血糖调节能力均有限,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血糖波动,如治疗不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进行监测,探讨患者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短期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血糖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60例因血糖控制不佳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组(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预混组),分别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联合餐前口服降糖药以及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两次皮下注射治疗.开始治疗2 w后,采用动态血监测测系统(CGMS)观察血糖波动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全天指血血糖并与人院时比较,记录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2 w后CGMS监测两组平均血糖(MBG),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无明显差别,甘精组血糖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低于预混组;甘精组胰岛素使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预混组(均P<0.05).结论 与预混胰岛素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相当,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