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运气学说是古人在认真观测天体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大地上万物的生长变化及相互关系基础上 ,以五运六气概念来归类自己的经验和阐述对自然气候变化认识的结晶 ,并通过天干配五运、地支配六气阴阳 ,建立起一套对自然气候变化的运算公式。无疑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灵魂 ,然而 ,其运算公式可用文字来表述 ,即用文字来描述自然气候变化规律 ,如果在此基础上 ,再用数字及数字化公式来反映自然气候变化规律 ,则是对自然气候变化规律更抽象、更高度的概括 ,即可以通过运气学说数字化 ,更深刻地反映自然气候变化规律 ,进一步更好地指导中医…  相似文献   

2.
运气学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运气学说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临床研究。其中理论研究主要有基础理论研究、天文历法体系研究、合理内核及物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中医时间医学研究、气象学与运气学说关系研究、五运六气与人体发病规律研究、时疫发病与运气学说关系研究等;临床研究主要包括岁运理论、六气理论的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气化规律对人体先天体质的影响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制定小儿疾病与五运六气关系表,结合2000个临床病例调查样本,采用文献整理与临床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南宁地区五运六气气化规律对人体先天体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收集的2000份病例,在一个五运周期中小儿患肺脾系统病的概率非常大,其主要原因:①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关。②与五运六气气化规律有关,即胎孕期的运气与小儿出生后发生的疾病有关,此外患病当年运气对当年疾病也有重要的影响。结论:运气气化活动与人体先天体质的形成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五运周期中形成的先天体质与南疆地域小儿发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运气学说为主要理论根据,结合天文气象资料,对12年中1927例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急性脑梗塞发病具有显著的运气节律(大运、五运及六气节律),并与《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内容基本吻合。证实了运气影响地球气象和人体病理的部分规律,揭示出运气节律的实质与五大行星运动有关,为预测和防治脑血管病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运气学说是我国古代研究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物、对人体的影响,关系到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物候学,历法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一门科学,它从宇宙的节律上探讨了气象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充分地反映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空出了自然变化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节律,在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涉及广泛,内涵丰富,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因此,学习运气学说理论,掌握运气学说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运六气是中医传统的自然科学模型,是对阴阳五行理论框架的扩展。运气学在概括自然气候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阐发气候变化与人体生命活动节律的关系,切实指导中医临床证治,是中医学理论灵魂——天人相应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它是探讨自然界天时气候变化与疾病关系的一种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结合古代的天文、历算等各方面知识,作为推测气候变  相似文献   

8.
五运六气作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研究气象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其对生命活动影响的一门学说。按照《内经》理论,干支运气对生命活动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当年的气象特征决定着即时罹患疾病的种类、系统与证型,还表现为干支运气通过影响胎儿的孕化来决定人的先天禀赋,即人的体质特征,且这一特征与后天疾病的罹患倾向亦有密切关联性。这一理论存在的思想基础是《内经》气化学说思想,是古代哲学自然哲学思想“气一元论”在医学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略论运气学说与肾病临床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气 ,即五运六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古代医学根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以定“运” ;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定“气”。所谓运气学说 ,就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 ,结合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 ,来揭示气候变化与疾病关系的规律的学说。今试以肾脏的生理、病理、辨治与运气的关系为例 ,来说明运气学说的实际运用。1 运气学说与肾脏生理、病理的关系祖国医学认为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 ,深受大自然的影…  相似文献   

10.
论五运六气对现代时间医学发展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文、气象、地理、地质、生态及医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论证了五运六气的科学价值。指出五运六气是集天地生于一休,以五运阴阳为纲,在形成整体统一的时间医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和基础,是中医学术思想的核心,对现代时间医学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时间医学角度来看,阴阳五行是日月五星与生命和人体周期节律变化的高度概括。五行理论和运气学说的“上应五星”与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之间有对应关系,现代时间医学的发展可借鉴五运六气时间医学模式,以尽快地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9.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