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汇报POEMS综合征合并糖尿病3例。3例患者均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同时患有糖尿病,初步诊断考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但经过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POEMS综合征。POEMS综合征是发病率较低的一种浆细胞克隆性病变,大多数患者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首发起病。本文归纳了POEMS综合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2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由专人测定超氧歧化酶(SOD)的水平(由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观察组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弱。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是防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之友》2010,(8):67-67
提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许您会有些陌生。但其实,它是一种可以严重危害到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并发症,改善其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为此,我们在全国发起了“阳光行动”,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筛查项目。让我们从现在起,跟着“阳光医生”,一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共享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中医“痹证”或“痿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时常有四肢麻木和/或四肢疼痛等症状。导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是阴虚日久,无以化气,也因脾虚不运,耗伤元气,故常见乏力神疲,少气懒言,舌体胖大或齿痕,舌质淡暗,脉虚无力的气虚之证。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脾虚论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在通过快速强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脾虚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76例患者主要是2型糖尿病,少部分为成人晚发自体免疫性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脾虚证的某些特征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通过快速强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分别给予甲基维生素和黄芪精口服液辅助治疗,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C肽分泌及周围神经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入院时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出院时的正中神经、桡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出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腓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加快。结论:糖尿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按脾虚论治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手段,可作为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因素外,糖尿病者发生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神经周围病变具有多发性和对称性的特征,发病率较高,是糖尿病者死亡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不断增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探寻其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为研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该文结合近年来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探讨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的神经系统损害十分常见,且和年龄性别没有显著的关系,但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尤以周围神经病变者多见。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虽尚未十分清楚。但血管障碍学说得到普遍公认。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的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嗪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胡林雅,沈梅英,田丽红我们采用川芎嗪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病例选择66例NIDDM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川...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是一组以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运动神经病变是慢性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之一,其进展大多隐匿、缓慢,往往容易被病人忽视而延误诊治,酿成严重后果。病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基本病因是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清250H维生素D3(血清250H维生素D3)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究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情况、临床表现,将糖尿病患者分为:5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清250H维生素D3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250H维生素D3的相关性。结果 76.4%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缺乏维生素D3,38.0%的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缺乏维生素D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250H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9.9±12.7)nmol、(53.6±17.3)nmol/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0H维生素D3水平、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石国霰  蒋盼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73-377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有文献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和麻木以及感觉功能衰退等症状,用甲钴胺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的比例为10%左右,而有50%5年以上病程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在下肢截肢以及足部溃疡的患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若使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得以改善,只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4].本实验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 近年来维生素D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也引起广泛关注。该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 系统阐述了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维生素D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的可能机制以及补充维生素D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之友》2010,(9):19-19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高达60%~90%。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全国发起了“阳光行动”,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筛查项目。让我们从现在起,跟着“阳光医生”,一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共享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据统计,60%~90%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能引起多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电生理检查发现上肢正中神经单一损害引起的腕管综合征占一定比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腕管综合征在病理学基础、临床表现方面有相似之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合并腕管综合征存在,糖尿病也是导致腕管综合征的病因之一。本文阐述了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腕管综合征可能的发病机制,电生理检查的各自特点,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近年来研究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6.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辣椒辣素治疗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100853)李春霖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征,可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所导致的病变称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最高,可累及感觉、运动、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或临床判断,发生率可达47%-91%,受累范围广泛。现代研究表明代谢障碍及血管损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近年来我们探讨运用益气养阴、温经通络法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2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由专人测定超氧歧化酶(SOD)的水平(由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观察组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弱.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是防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α-硫辛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α-硫辛酸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再生其他抗氧化剂,通过阻抑神经内氧化应激状态,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神经Na^ -K^ -ATP酶活性等机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多项临床试验证实,α-硫辛酸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称为“三联病症”。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神经病变两大类。周围神经病变较多见的症状为四肢疼痛、感觉异常、感觉减退及肌力减退甚至肌肉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出现在下肢和足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