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孕妇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分析其营养状况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应用围产营养管理系统软件制定营养指导方案并进行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统计各项营养相关指标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营养指导组孕期增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营养指导组蛋白质、膳食纤维、钙、铁、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摄入量高于对照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营养指导组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营养指导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体化营养指导,可使孕期营养更合理,有助于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丁国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10-1612
目的:分析孕期营养指导应用于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期该院产科门诊建册和产科病房住院的224例孕产妇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只行常规健康教育,对围产期的母婴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定期营养指导观察组孕产妇的蛋白质、钙、铁、钾、硒及维生素A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肪、钠的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胎儿生长受限、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贫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低体重儿、早产、流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孕期营养指导,将营养干预纳入围产期保健工作能够改善妊娠结局,增强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费蓓蓓  钱志红  凌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80-5482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膳食对照研究,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确诊GDM孕妇50例,同期健康孕妇150例为对照组,采用记录饮食日记的方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①GDM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体重指数(BMI)及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孕妇每日总热卡、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蛋白质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GDM组维生素C及维生素E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0.05);④GDM组磷、镁、锌、硒元素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健康教育,改变不合理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孕期营养指导对改善孕妇孕期营养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指导,对比两组孕妇的孕期影响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在蛋白质、叶酸、铁、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日均摄入量普遍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纳、脂肪等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低体重儿、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营养指导能有效孕妇的营养摄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期个性化膳食营养指导对母婴健康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某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492名孕妇。按照随机化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46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孕期健康知识宣教、健康检查和膳食调查;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孕妇营养健康状况,给予全面专业的膳食营养宣教和个性化膳食营养指导。干预周期为自怀孕建档起持续到分娩。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对两组孕妇各开展一次膳食评估。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探究孕中、晚期两组之间营养素摄入及妊娠结局有无差异,评价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的效果。结果 孕中期干预组孕妇能量、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孕晚期干预组孕妇能量、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2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中晚期脂肪供能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膳食营养指导,在保证孕期均衡营养的同时,可降低巨大儿、剖...  相似文献   

6.
陆蓓亦  王芳  孙彩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897-589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饮食干预与围产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将113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控制饮食组56例和常规饮食组57例,控制饮食组根据孕妇个体营养需求制定饮食方案,常规饮食组给予生活指导意见,记录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妊娠初期体重及身高和妊娠末期体重、孕产妇在整个孕期的情况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在整个孕期控制饮食组体重指数增长>6发生率与常规饮食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生长受限(FGR)、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常规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理控制整个孕期饮食及体重增长幅度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孕期营养及糖尿病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及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糖尿病筛查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收集26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收集同期就诊的正常孕妇571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孕妇的膳食情况,动态监测孕期体重增长,探讨孕期膳食及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糖尿病筛查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②GDM组孕妇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并且饱和脂肪酸占能量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单/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能量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GDM组孕妇硒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维生素E的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1)。④对年龄进行分层后,分析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发现除25岁前的孕妇外,GDM组的孕期体重总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⑤糖尿病筛查用于预测空腹血糖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即糖尿病筛查值越高,空腹血糖水平高的可能性越大,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767~0.878。结论:①孕期总能量和脂肪的摄入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有影响,孕妇应当合理的控制饮食,维持体重的平稳增长。②糖尿病筛查高值提示空腹血糖高值,当糖尿病筛查结果超过10.9 mmol/L时孕妇应当先行空腹血糖测定。③加强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及围产期保健,及早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系统管理,对提高母婴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和针对性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和母婴结局的影响,为孕期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该院接受定期孕检的孕妇30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参加常规孕期生理卫生知识学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营养健康教育和针对性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晚期膳食构成和营养素摄入情况,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后贫血的情况,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结果观察组孕妇孕晚期谷类、水果、蔬菜及蛋类摄入量高于对照组,粗粮、鱼虾、动物肝脏的摄入频率高于对照组,蛋白质、维生素C、钙、铁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分娩后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正常体重新生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和针对性营养指导可促进孕妇孕期膳食的合理摄入,改善孕妇孕期的营养状况,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9.
李妍  杨柳  李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15-4516
目的:了解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24周以内体重增长超过12.5 kg的孕妇,给予个体化营养运动指导58例作为实验组,未行系统指导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胎膜早破、糖尿病、羊水过多、巨大儿和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营养运动指导可以控制孕妇体重,利于减少围产期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饮食指导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巨大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0):2834-2835
目的:通过饮食指导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方法:对720例正常单胎孕妇在孕前3周开始给予合理饮食指导,使孕妇在整个孕期体重合理增长;另取720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未进行饮食控制,比较两组孕产妇所分娩巨大儿的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指导组孕产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经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前高体重指数及孕期BMI增幅过大的孕妇,应加强营养指导,合理膳食,进行适宜运动,提高孕期保健质量,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厦门市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分析日常饮食对体内营养素的影响,评价营养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孕期膳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月~2008年8月间,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接受营养咨询的孕妇571例,分别在孕20周前、孕26~27周、孕35~36周进行3次前3天的膳食调查,同时检测体内营养素水平,探讨日常饮食与体内营养素变化的关系,评价孕期营养。随机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分娩、孕20周前正常者,但未接受孕期营养指导的产妇254例,作为对照组。追踪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评价营养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①两组孕妇在日常膳食中,脂肪摄入占总能量的比例均达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的要求,88.3%的孕妇摄入过高,超过了RNI的要求。孕中、后期,孕妇钙、铁的摄入不足,尤其是孕末期,钙、铁摄入量达到RNI的孕妇分别占29.8%及8.5%。孕中、晚期,锌、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达到RNI的孕妇分别占40.9%、36.2%、44.8%、22.7%、45.9%。②孕期同时增加补充铁及维生素C,能较好地延缓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的趋势(P0.05),增加维生素B2的摄入是孕期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保护因素(P0.05),而脂肪摄入过高,则是危险因素(P0.05)。③孕期能量摄入水平控制在1900~2600kCal/d,蛋白质摄入水平控制在70~115g/d时,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发生比例最低。④孕期接受过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指导的孕妇,其孕期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厦门市孕妇膳食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建议孕妇注重蛋白质、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减少脂肪摄入,能量与蛋白质摄入应在适宜范围内。同时大力提倡孕期营养咨询与指导,要加大孕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力度,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孕妇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产妇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围产检查并分娩GDM孕产妇156例,随机分为个体化饮食组和常规饮食组,每组78例,个体化饮食组予个体化饮食控制,常规饮食组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两组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个体化饮食组孕产妇中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酮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低于常规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中巨大儿、新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FDR)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治疗能有效减轻GDM患者母儿并发症,达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孙海丽  胡嫦  吴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05-4706
目的:了解孕妇在不同孕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及时合理为孕妇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将750名孕妇按周期分为早孕(<16周)、中孕(16~28周)、晚孕(>28周)三个实验组,252名未孕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孕妇及对照组妇女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微量元素钙、铁的值。结果:随着孕周的增加缺乏铁的孕妇比例升高,钙元素早孕组缺乏的比例最高。结论:孕妇应定期检测,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应注意钙元素的补充,中孕期应加强铁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生素D、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85例为GDM组,同期定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D和PLGF水平,Westem blot检测与免疫组织化检测分娩后胎盘组织中PLGF相对表达,比较两组维生素D和PLGF水平变化;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血清PLGF水平分为正常组(33例,维生素D≥30ng/ml、PLGF>100pg/ml)与不足组(53例,维生素D<29ng、PLGF<100pg/ml),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情况。结果:GDM组血清维生素D和PL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胎盘中PLGF蛋白相对表达(1.02±0.76)高于对照组(0.78±0.64),PLGF阳性表达(2.97±1.12)高于对照组(1.75±0.97)(均P<0.05);不足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74.5%)高于正常组(21.2%),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67.9%)高于正常组(18.2%)(均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维生素D、PLGF水平较低,其不足与不良妊娠结局与胎儿并发症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资料,采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及其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结果: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的流产率、早产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TSH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孕妇应定期监测血清FT3、FT4、TSH浓度,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并密切关注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对其新生儿建议取脐带血监测血清FT3、FT4、TSH浓度,以及时发现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妊娠期同时补钙补铁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48例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中期开始补钙、补铁的300例孕妇作为A组,孕中期开始补钙而未补铁的118例孕妇作为B组,孕期末服用钙剂及铁剂130例孕妇作为C组,分析三组病例分娩前妊娠高血压疾病及贫血发生情况。结果:B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但与C组相比,两组贫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补钙能降低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妊娠期同时补钙补铁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较单一补钙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营养指导对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及胎儿的发育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在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营养指导组68例和常规饮食组70例,营养指导组给予医学营养指导,常规饮食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结果营养指导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脂联素水平低于常规饮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泌尿道感染、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羊水过多、难产、流产和孕妇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饮食组(P0.05)。营养指导组胎儿中先天性畸形、巨大儿、低血钙症、窒息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饮食组(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营养指导能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并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吴平  宋婧 《现代保健》2013,(23):113-115
目的:观察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液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1月在本院检查并分娩的全部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糖尿病组)共163例,另随机选取在本院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孕妇163例(OGTT试验阴性)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血液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随访326例孕妇的血液指标及妊娠结局,妊娠糖尿病组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新生儿出生体重、子痫发病率较正常孕妇组高(P〈0.05);正常孕妇组孕妇贫血发病率高于妊娠糖尿病组(P〈0.05);血液胆固醇、尿酸、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分娩周数、妊娠高血压、妊娠期肝功能受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胎盘功能不良、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及妊娠结局有影响,应加强妊娠糖尿病营养宣教及饮食指导,妊娠糖尿病孕妇应严格控制好血糖,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超重及肥胖孕妇的营养代谢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使用营养代谢分析的方法,了解正常孕妇和超重及肥胖孕妇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妊娠26周以上的孕妇178人,依据孕前体重指数(BMI=Kg/m2)分3组,利用人体代谢分析仪(间接测热法)测量孕妇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BEE),通过膳食调查了解孕妇的实际摄入量,对正常、超重和肥胖孕妇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比较,观察超重及肥胖孕妇的营养代谢特点,同时将此方法得出的结论与血中营养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①肥胖及超重孕妇存在以高胆固醇为主的高脂血症,同时其低密度脂蛋白也高于正常孕妇(P<0.01)。与正常组相比,超重及肥胖组甘油三脂有所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②肥胖妇女的基础能量消耗(BEE)和全日总能量消耗(TEE)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肥胖孕妇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脂肪的摄入量低于正常孕妇,从而造成营养的失衡。④无论正常孕妇还是超重及肥胖孕妇均存在钙、铁、锌、VitB1、VitB2、叶酸、Vi-tA的摄入量不足。其中超重及肥胖孕妇在镁、VitB1、VitB2、VitA的实际摄入量与理想摄入量的差值上,即缺余值上与正常体重孕妇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孕妇的营养摄入存在不平衡现象,而超重及肥胖孕妇的问题更为突出。个性化的监测及营养指导,对超重及肥胖孕妇减少不良妊娠合并症和妊娠结局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