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促进剖宫产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法将12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于术后6h开始服用大黄苏打片,每日3次,每次3片,连服3d;术后入病房低枕平卧后,早期随意卧位,即侧卧、平卧、左右半侧卧、低半卧位,随产妇意愿选择。对照组不服用任何促排气药物;常规术后平卧6~8h后随意体位。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乳量充足时间明显提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观察组产妇术后6h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苏打片口服结合早期翻身能促进剖宫产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吴彬彬 《医疗装备》2022,(8):179-181
目的 探讨体外加温仪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寒战的预防及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流程实施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加温仪,比较两组不同时段手温、术后寒战发生率及...  相似文献   

3.
汤琼瑶  李建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414-2418
目的对比分析左侧倾斜30°位与常规平卧位对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评分的影响,为改善剖宫产术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16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左侧倾斜30°位)和对照组(常规平卧位),每组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时刻[包括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15 min(T4)、胎儿娩出时(T5)]血流动力学[包括收缩压(S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胎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低血压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不同时刻的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观察组产妇的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5时点观察组产妇的SBP较平稳,但对照组产妇的SBP波动较大。观察组胎儿的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的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平卧位相比,左侧倾斜30°位可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对新生儿窒息评分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6小时束腹带对产妇术后舒适度和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4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共5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将50例剖宫产产妇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束缚带对两组产妇的不同影响和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分组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随访观察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在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上,在术后舒适度上,在肛门排气前自行母乳喂养时间上,观察组产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6小时束腹带能明显缩短肛门排气时问,对产妇早日康复和母乳喂养成功率都起到促进作用,还可明显改善产妇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后产妇不同体位和不同喂养方法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爱萍  林丽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316-231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产妇体位和采用不同喂养方法添加牛奶与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系。方法:剖宫产产妇120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术后常规去枕卧位6h后改为随意卧位,母乳不足时添加牛奶,用小勺喂哺;实验组产妇术后取垫枕卧位3h后改为随意卧位,母乳不足时添加牛奶,用简易哺乳辅助装置喂哺。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有效吸吮次数比对照组多,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结论:剖宫产后产妇取垫枕卧位3h后改为随意卧位,母乳不足时,用简易哺乳辅助装置补充牛奶,能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与泌乳量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对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随机分组法,设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术后6h给产妇半流饮食,肛门排气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产妇肛门排气后半流饮食。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4h内泌乳量增加,纯母乳喂养率达98%,对照组仅为6%,经统计学2检验,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能使泌乳时间提早,泌乳量增加,满足了产后24h新生儿需要量,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子宫瘢痕切除对再次剖宫产产妇的治疗效果及对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PCSD)、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术的5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直接进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观察组在剖宫产术后先行子宫瘢痕切除,再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异常阴道流血、PCSD形成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异常阴道流血、PCSD发生率及瘢痕憩室容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瘢痕憩室残余子宫肌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瘢痕切除对再次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术式不仅可降低产妇术后PCSD的形成风险,还可改善产妇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在常规母婴接触的基础上增加父婴接触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并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根据有无增加父婴接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中仅有传统的母婴接触护理,观察组产妇术前经过同意增加术中父婴接触。术前、术后分别对产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统计分析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产妇SA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增加父婴接触的护理实施有助于产妇术后的身心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产妇应用分娩球减轻分娩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08年6月在南岭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入院单双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临产后,由助产士指导孕妇在宫缩间歇期骑坐在分娩球上,或者通过滚、靠、抱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对照组临产后采用常规体位,即卧位(平卧位、交替左右侧卧位)。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缓解的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分娩球可以减轻分娩疼痛。  相似文献   

10.
管玲玲 《工企医刊》2009,22(4):16-18
目的:观察早期半卧位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带气道插管者除外)。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12例,程度重,有2例诉腰酸痛难忍。结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恢复情况、血浆炎性细胞因子、血流动力学、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及并发症产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恢复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术后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均上升,观察组增加幅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和并发症产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抑制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对母婴的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剖宫产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子宫角按摩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组间均衡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在行剖宫产术后采取子宫底按摩护理,对照组产妇则在行剖宫产术后采取宫角按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阴道流血量、疼痛评分和产后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宫缩好,阴道流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疼痛感轻,产后舒适度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后采取宫角按摩护理方法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阴道流血量,减轻疼痛,进而提高产妇产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对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作用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产科96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均在剖宫产术后6h内给予气压治疗仪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产后DVT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观察组的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气压治疗仪的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预防DVT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汤乐 《医疗装备》2022,(20):170-172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在上饶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8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子宫复旧情况、泌乳情况与术后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泌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可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复旧与泌乳,有利于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产妇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各项实验数据.结果 :两组产妇经不同方式护理后,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术后疼痛评分、娩出婴儿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确保剖宫产术顺利完成,更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院自采用剖宫产术中口服米索前列醇片400ug后,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明显减少,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5年,在我院剖宫产6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剖宫产指征按林琼等提出的分类法[1]。二组剖宫产指征包括产妇年龄孕次、产次、胎儿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0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46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再行剖宫产术16例产妇为观察组,未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前直接做剖宫产术3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出血2例、对照组出血10例,观察组子宫切除1例、对照组12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的剖宫产术产妇术中、术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率明显降低,确保了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01月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疼痛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高唐县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6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9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始动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用于基层医院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产妇,可提高其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缩短剖宫产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112例剖宫产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产妇术后腹胀情况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产妇术后腹胀率仅3.58%,显著低于对照组25.02%的腹胀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定向给予产妇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加速产妇首次肛门排气,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强化产妇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