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动试验对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8例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结果54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34.2%),104例平板运动试验为阴性(65.8%)。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者36例(22.7%)。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中33例有冠状动脉狭窄,占冠状动脉狭窄病例91.6%。结论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并非慢性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改变,而绝大多数即是由其他原因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中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之间的关系,探讨ECG变化预报IRA的可靠指标。方法:急性下壁心梗病人45例,根据冠脉造影为标准判定IRA为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动脉,比较两组间心电图差异。结果:RCA组Ⅰ导联ST段下降18例(51.5%),aVL导联下降19例(54.3%),明显高于LCX组(1例,10%,P〈0.05);LCX组V1导联ST下降7例(70%)高于RCA组2例(5.8%),  相似文献   

3.
黄健 《天津医药》2005,33(12):773-774
目的:分析心电图改变在临床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来住院的80例经肺CT、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特征以及心电图变化。结果:肺栓塞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其中最多见的为QⅢ占63.8%,其他SⅠ58.8%。TⅢ47.5%,同时具备SⅠQⅢTⅢ者占35%。右胸导联V1-V6T波倒置占48.8%。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占38.8%,右束支阻滞占27.6%,ST段下移改变占27.5%。肺型P波仅占6.3%。结论: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有许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彩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30-2131
目的 观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的剂量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方法 对持续服用氯氮平治疗2年以上的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氯氮平时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氯氮平≥200 mg/d有35例患者,其中27例有心电图异常,占77.14%;<200 mg/d有46例患者,其中24例有心电图异常,占52.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P<0.05);两组心电图异常均以T波异常占首位,窦性心动过速居第二位.结论 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和氯氮平的剂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并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2010年4月20日至8月31日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884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两种检查手段对慢性肺心病临床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的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进行右心导管、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后两种检查手段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呈波动性和可逆性改变。30例曾有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其中12例(40%)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PAPM)在正常范围。在急性发作期,30例PAPM均高于正常范围。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100%,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100%。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肥厚与扩张的诊断敏感性不管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优于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①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②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③V1~V3 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6月浑源县人民医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36例,对其进行心电图扫描,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情况。结果136例患者中,水平型11例(8.1%),水平抬高4例(2.9%),上斜型94例(69.1%),下斜型2例(1.6%),U字型4例(2.9%),弓背型21例(15.4%)。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进行正确观察和描述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亮  陈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42-94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变化,探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进行分组,对95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在体表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0例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18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0例;35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3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2例死亡。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拾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李芳  崔智飞  孟素芳 《医药世界》2009,(12):820-821
目的:探讨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及意义。方法:对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显示:左胸V1-V5ST段抬高呈递减性,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1mm15例;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10例;添加右胸导联,V3R-V4RST段抬高≥1mm18例,V3R-V6RST段抬高≥1mm21例。结论:右胸导联特别是V3R-V6RST段抬高是诊断右心室梗死的有力证据,当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高侧壁及侧壁导联q波消失,及时加做右胸导联对诊断右心室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常情况下,人体液中的电解质维持动态平衡,疾病或其他因素可破坏其平衡状态造成电解质紊乱。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可引起心肌细胞激动起源和传导异常,甚至引起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在各种电解质中,钾对心肌细胞影响最为明显。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的提高和透析治疗的普及以及心电图一过性改变难以记录捕捉的特点,窦室传导心电图越来越罕见,故探讨高血钾致窦室传导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40岁。因间断性胸闷2年加重2天,于1999年2月22日来我院门诊就医。体检:体温36℃、脉搏61次份、呼吸21次/分、血压98/82 mmHg(13/11kPa)。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温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1次/分,律齐,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HR61次/分),(2)左室高电压。心电图12导联T波均正常,V_2~V_6T波均直立。给予常规治疗及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在监测中患者夜间无心绞痛发作,睡眠可,夜间小便2次,夜间4点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起搏频率和(或)节律改变起搏器的频率及节律与其周围的体温以及由此伴发的电池内部阻抗有关,起搏器在植入人体数小时后频率已稳定,一般以此时的起搏频率作为对照起搏频率,以此时的磁频率作为对照磁频率.起搏频率及节律的改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持续使用氯氮平药物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对愿意合作的门诊中持续使用氯氮平药物10年以上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用药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心电图异常有9例(17.3%),其中QTC延长2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T波改变3例。心电图与氯氮平联用中成药(银杏叶制剂)治疗有显著性相关(r=-0.338,P=0.014)。结论 长程持续使用氯氮平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可能不大.银杏叶制剂可能对氯氮平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影响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起搏系统包括起搏器本身(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心内膜及心肌3大部分,各部分均可发生故障。引起起搏系统故障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有以下5个方面:①阈值升高;②电极导线移位;③电极导线断裂;④起搏器与电极导线尾端接触不良;⑤起搏器电路或元件失灵;⑥电池耗竭。  相似文献   

16.
(六)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具有心房感知并能触发心室的起搏器(DDD、VDD、VAT)均可发生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acemaker—mediated tachycardia,PMT)。  相似文献   

17.
停搏后起搏性逸搏 应用抑制型起搏器的患,在自身心率较快时见不到起搏搏动。只有当发生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显的窦不齐时,起搏器才有机会发放脉冲引起1次或数次起搏性逸搏。如为心房起搏器表现为房性起搏性逸搏。如为心室起搏器则表现为室性起搏性逸搏,见图109。如系双腔起搏器则表现为房室顺序起搏性逸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观察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h)、1h、2h和6周的心电图(ECG)变化特点,并结合心肌酶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判断兔AMI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术前描记常规导联ECG均正常,术后ECG最显著的变化为:心率减慢,R波振幅降低,T波高尖。胸导联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出现。结论 术后心率减慢及R波振幅降低可作为早期诊断兔AMI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了解老年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生理性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6例无器质性病因的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进行24h监测,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心率的变化、合并其他的心律失常进行统计。结果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占首位;大多数发作时心室率较慢;发作时间存在昼夜节律,有两个高峰和一个低谷。结论老年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心房肌、房室交界区生理性退行性变有直接关系,也提示与迷走神经兴奋性的增高及隐匿性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20.
1.5超常期起搏 超常期起搏是指在心室舒张期的一个很短的时间段(超常期)内,阈下刺激可引起心室起搏,也称超常应激或阈下起搏。在心室电舒张期内,输出能量低于起搏阈值时,表现为不起搏(呈现为自身心律),但当刺激信号落在自身搏动的T波末尾(T波下降支与U波之间)时则可起搏,即起搏器输出电压或电流低于心室的起搏阈值时也能起搏。这是因为刺激信号落人心室激动的超常期,阈下刺激也能引起心室激动。常见于起搏器电池耗竭或阈值升高等情况,见图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