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强度脉冲超声在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LIPUS)促进下颌骨骨折临床愈合的效果.方法:下颌骨骨折病例分为LIPU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病例采用颌间固定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于术后3d开始治疗组行LIPUS治疗,1次/d×4周.分别记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同时在伤后2周、4周、6周分别摄下颌骨正侧位片,观察骨折线愈合情况,将两组病例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X线片骨折线愈合定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IPUS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X线片骨折线愈合定量检查结果表明LIPUS治疗组4~6周时骨折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LIPUS治疗能够促进下颌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植骨的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OSFE)在牙槽嵴重度萎缩(当RBH<8 mm)的上颌后牙区种植方案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既往于本院施行不植骨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病例资料,观察上颌窦底黏膜提升术后同期种植体植入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通过OSFE技术在34位患者植入种植体42颗。术前X线片测量的平均余留牙槽嵴高度(RBH)7.41 mm,新骨平均生成高度为2.22 mm,现窦底提升区域有新骨形成的比例为92.3%。种植体植入术后随访观察3~39个月,种植牙成功率100%。结论:使用OSFE技术行上颌窦底黏膜提升不植骨的术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钛片表面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MSCs分别接种于光滑钛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SLA)钛表面,进行矿化诱导并实施超声干预和假刺激.于矿化诱导后3、7d进行碱性磷酸酶(ALP)定量检测,14 d进行ALP染色观察;矿化诱导21 d后行茜素红染色;于矿化诱导14、21 d检测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矿化诱导后3、7d超声组ALP活性较对照组高(P<0.05),14 d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钛片表面ALP染色明显深染;茜素红染色显示,21 d后超声组的染色更明显且形成更多的矿化结节;超声组的成骨相关蛋白成骨转录因子2、骨形成蛋白、骨桥蛋白表达增高;RT-PCR检测到成骨相关基因、ALP、成骨转录因子2、骨形成蛋白、骨桥蛋白、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增高(P<0.05).结论:LIPUS可以促进光滑及SLA钛表面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对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将120枚需要进行内提升手术的种植体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60枚为实验组,在上颌窦内提升后植入骨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第二组60枚为对照组,上颌窦内提升后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对两组种植体进行临床追踪(平均18个月),观察种植体骨整合、临床检查指标、种植体存留率及影像学变化。结果仅有1例种植体覆盖螺丝暴露,种植体颈部出现骨吸收。所有两组种植体均能完成修复,种植体存留率达到100%,无1例脱落。种植体均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骨整合良好。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周围均有新骨生长,骨整合良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后不植骨可以取得与植骨同样的效果,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种植牙费用,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使用半水硫酸钙人工骨治疗颌骨缺损的效果,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方法16例颌骨挺肿术后患者,梢骨组6例采用Osteoset半水硫酸钙人工骨填充颌骨囊肿术后遗留的骨腔,对照组10例不植入人工骨。并于术后1d、1个月、3个月拍曲面断层片,观察愈合情况和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末出现感染和排异反应。植骨组2例患者术后3d出现眶下区肿胀,及时引流后伤口完全愈合。术后3个月内曲面断层片提示新骨逐渐形成,人工骨逐渐吸收,成骨效果满意。对照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肿胀,新骨形成时间晚于植骨组,结论医用半水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成骨性能优良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同期种植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完成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病例91例,男35例,女56例,随机分为2组,植骨组47例,植入57颗种植体;不植骨组44例,植入种植体51颗,共植入108颗种植体。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11mm,提升幅度为2~6mm。平均随访56.8个月。35例患者(41颗种植体)于后期随访中行锥形束CT(CBCT)和根尖片,观察种植体新骨形成量和种植体突出窦底高度,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植骨组7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87.7%;不植骨组3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94.1%。CBCT扫描显示,提升幅度为2~4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2.7±1.3)mm,不植骨组为(2.4±1.5)mm,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升幅度为4~6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3.5±1.3)mm,不植骨组为(1.3±0.4)mm,植骨组比不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显著增加。结论:在上颌后牙缺失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是安全可行的,植骨材料对于促进新骨形成并非必须,然而提升幅度较大时,植骨能获得更多的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及Geistlich Bio-Gide胶原膜修复在即刻种植牙膜引导骨再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行即刻种植牙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9)及B组(n=39)。给予A组患者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B组则采用Geistlich Bio-Gide胶原膜修复。比较两组植骨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种植修复效果,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植骨厚度、植骨高度、成骨厚度、成骨高度、水平骨成长效果及垂直骨生成效果均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B组患者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种植成功率高于A组,且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海奥口腔修复膜比较,Geistlich Bio-Gide胶原膜修复能改善即刻种植牙膜引导骨再生治疗患者植骨情况与种植修复效果,且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 8岁以上双侧完全性腭裂患者同期行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可行性及植骨效果。方法 对 15例同期行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和创口愈合情况。对术后随访的X线片进行植骨效果的客观评价。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平均手术时间延长 5 2分钟 ,没有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患者术后恢复好 ,无创口感染和植入骨暴露 ,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 83.3% ,其中以 8~ 11岁组的成功率最高 (93.8% )。结论 双侧完全性腭裂患者的同期腭裂修复和齿槽嵴裂植骨是安全和可行的 ;对于 8岁以上的腭裂未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均应同期完成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 ;双侧齿槽嵴裂同期植骨的最佳手术时间与二期植骨相同 ,为尖牙萌出前 ,年龄在 8~ 11岁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实验性骨质疏松(OP)对兔种植体周自体骨移植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假手术。术后12周测量股骨骨密度(BMD),证实OP状态。同时在2组家兔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制备骨缺损,行自体髂骨移植和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植骨术后第8、12周分2批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制作不脱钙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骨计量学检测。结果实验组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证实OP造模成功。植骨术后第8、12周,种植体在2组植骨区均达到了骨结合。然而,实验组植骨区内骨皮质厚度(TCB)、松质骨区骨量(BVC)、种植体骨结合率(IB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新生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OP虽然不会延迟自体骨移植内种植体骨结合,但可促进植骨吸收,减少BVC,降低IBCR。因而,对于行自体骨移植同期牙种植的患者,OP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骨缺损中应用种植体种植固定骨块的同期Onlay植骨技术的临床效果。资料:自2003年至2009年12月,共完成8例患者17枚种植体的同期Onlay植骨技术。随访6年1例、4年1例、2年以上6例。方法:采用ANKYLAS种植体17枚。前两例骨块应用微型取骨工具,后6例应用德国Bernhard环状取骨器取骨。下颌正中联合及下颌升支部骨块与种植体同期垂直植入受植区内。结果:8例患者。17枚种植体加骨块3枚种植体骨块暴露部分或全部坏死,去除后伤口愈合。失效率占17.65%。种植体无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