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除术的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0~75岁,体重45~86 kg,随机分为两组(n=30):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D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F组)。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后行丙泊酚靶控输注,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后行丙泊酚行靶控输注。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T1)、麻醉诱导后(T2)、胃镜置入后(T3)、行内镜下黏膜剥除术(T4),胃镜退出体外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术中镇静评分,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后留观时间。结果:D组在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样饱和度下降小于F组;D组在术中体动次数、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留观时间少于F组;F组丙泊酚所需量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维持循环稳定,减少术中体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节约了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输注(MCI)两种方式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应。方法:选择60例需行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丙泊酚人工输注组和靶控输注组,丙泊酚人工输注组采用丙泊酚MCI,消毒后静注丙泊酚2mg/kg,术中有体动反应时追加0.5~1.0mg/kg,丙泊酚靶控输注组采用丙泊酚TCI,设定初始靶浓度5μg/ml,术中有体动反应时追加靶浓度1μg/ml。分别记录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诱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及注药前1min、扩宫颈开始后1min、吸宫开始后1min、术毕时、孕妇能唤醒时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体动、舌后坠、术后头晕发生例数等。结果:2组患者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总用量丙泊酚靶控输注组明显大于丙泊酚人工输注组(P<0.5),丙泊酚靶控输注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人工输注组(P<0.05);丙泊酚诱导后平均动脉压下降程度丙泊酚人工输注组明显大于丙泊酚靶控输注组(P<0.05),术中心率的变化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呼吸抑制、体动、舌后坠及术后头晕例数丙泊酚人工输注组明显多于丙泊酚靶控输注组(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优于丙泊酚人工控制输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持续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恒速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ASA I~Ⅱ级,随机分为靶控(T)组和人工控制输注(R)组,每组20例.T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设定为4μg/ml,诱导和维持连续输注;R组泵注1%丙泊酚,负荷剂量1.8mg/kg,再以6mg/kg-1·h-1连续输注.记录术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和BIS值,并观察患者术后的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与基础值对比,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两组的HR波动较明显(p<0.05).T组MAP变化趋势较R组平稳.T组苏醒时间与R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PONV发生率与R组比较更低(p<0.05).结论 靶控榆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人工控制输注方式有心血管反应小、苏醒即时等优点,更适合于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调控丙泊酚靶控麻醉运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组将脑电双频指数视作掌控变量的闭合环路行丙泊酚靶控,根据BIS值调整丙泊酚靶控浓度;恒速组以恒速输注丙泊酚,术中根据经验调整输注值,两组均维持BIS值45~60。于入室后(T0)、诱导后(T1)、切皮(T2)、锯胸骨(T3)、CPB前(T4)、停机后10 min(T5)及术毕(T6)分别记录患者的MAP、HR、BIS及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TCIP);记录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统计术中丙泊酚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用量。结果两组诱导后各时间点HR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诱导前相比,两组诱导后MAP均降低,但靶控组MAP在T1~T5时点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恒速组(P0.05);与恒速组比,靶控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需处理的低血压发生率也明显下降;靶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恒速组(P0.05);靶控组血管活性药用量少于恒速组(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调控丙泊酚靶控是靶控输注最为核心的靶控体系方案,可以获得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精确控制麻醉深度并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丰富了麻醉途径,明显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用于老年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组(E组)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Narcotrend指数(NI),并记录术中体动、呛咳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时MAP和HR均低于T1,但E组下降的幅度比P组小,且在T2、T3、T4、T5时无明显变化;P组诱导后各时间点的RR和SpO2均低于诱导前,且低于同时间点的E组;两组患者的麻醉和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E组体动或呛咳和SpO2<9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麻醉用于老年患者ERCP术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行静吸复合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术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40例,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0~1.5mg,瑞芬太尼4μg/L血浆靶控输注,P组丙泊酚3mg/L血浆靶控输注,S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mg/kg,2组均用琥珀胆碱1.5~2.0mg/kg静脉注射后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维持:S组吸入2%~4%七氟烷,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1MAC,同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P组仍为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2组均静脉滴注琥珀胆碱,吸入65%氧化亚氮。随手术进程调整麻醉深度。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HR在诱导后1min(T1)较术前(T0)明显降低(P<0.05)、MAP在诱导后1min(T1)及插管后1min(T2)较术前(T0)明显降低(P<0.05);P组患者在诱导后1min(T1)、插管后1min(T2)及术毕(T7)的HR明显低于S组(P<0.05);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结论2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支撑喉镜术,应用七氟烷麻醉的患者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效应室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ERCP术患者15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3组(n=50):P4.0组、P4.5组和P5.0组.ERCP术前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行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设为4.0、4.5和5.0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为1.5 ng/mL,靶控输注泵显示二者效应室浓度达目标浓度时开始检查,检查结束时停止靶控输注.于麻醉诱导前(T0)、进镜时(T1)、镜至十二指肠乳头(T2)、术中(记录术中任意3次取均值)(T3)和患者清醒(T4)时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Narcotrend麻醉深度评分(NT).记录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用量、SpO2最低值、操作时间及患者苏醒时间.记录需麻黄碱静注、体动、呛咳和打鼾的患者例数.结果 3组SBP、DBP、HR和SpO2数学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P5.0组的打鼾患者比例最高(P<0.05),SpO2值最低(P<0.05),苏醒时间最长(P<0.05).P4.0组体动和呛咳的患者比例最高(P<0.05).3组均无出现SpO2<85%或心率失常的不良事件.结论 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4.5μg/mL复合瑞芬太尼1.5ng/mL靶控输注行ERCP术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3种输注方式在门诊拔牙手术中清醒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门诊拔牙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按采用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持续输注、手控推注等3种不同静脉麻醉输注方式又分为靶控组、微泵组、手控组,对照组常规局麻下拔牙,每组20例。观察4组拔牙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HR、MAP、SpO2)。试验组镇静评分、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麻醉诱导用药量和总用药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中HR和MAP波动明显,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HR和MA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给药1 min时,手控组和微泵组的HR、MAP较给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靶控组仅MAP较给药前下降(P<0.05)。术中镇静程度评分靶控组满意度高于微泵组和手控组(P<0.05)。靶控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微泵组和手控组(P<0.05),靶控组丙泊酚总用药量明显低于微泵组和手控组(P<0.05或0.01),但麻醉诱导用药量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伍用丙泊酚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优于常规局麻下拔牙;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快、苏醒快,能维持平稳的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持续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恒速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靶控(T)组和人工控制输注(R)组,每组20例。T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设定为4μg/ml,诱导和维持连续输注;R组泵注1%丙泊酚,负荷剂量1.8mg/kg,再以6mg/kg-1.h-1连续输注。记录术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和BIS值,并观察患者术后的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与基础值对比,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两组的HR波动较明显(p〈0.05)。T组MAP变化趋势较R组平稳。T组苏醒时间与R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PONV发生率与R组比较更低(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人工控制输注方式有心血管反应小、苏醒即时等优点,更适合于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持续丙泊酚靶控输注与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病人20例,ASAI级~Ⅱ级,无药物过敏史,术前禁食、禁饮>8h,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组,吸入安氟醚(A)组,每组各10例,丙泊酚靶控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T组靶控维持,A组安氟醚呼入维持,术中控制麻醉深度于双频指数在(BIS)40~60之间,记录术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血糖、血压、心率和BIS值。结果:与基础值对比,诱导后两组血糖值在切皮后均显著上升,A组术中高于T组,术毕低于T组,诱导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抑制明显,大多数病人需注射阿托品。结论:靶控输注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能较好地抑制应激反应,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取石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麻醉下行ERCP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38例(D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组38例(P组)。观察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诱导入睡(T1)、插镜(T2)、套石(T3)、退镜(T4)、睁眼(T5)时的HR、MAP、RR、SpO2,所需丙泊酚浓度、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镇静评分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P组T1时点MAP、RR较T0时点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P组T1时点MAP、RR较D组T1时点下降(P<0.05);D组T1~T3时点HR较T0时点下降(P<0.05或P<0.01)。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D组(P<0.01),D组患者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P组(P<0.05),D组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5),D组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P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诊疗麻醉中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节俭丙泊酚的用量、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不影响患者的清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效应室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ERCP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65~90岁,随机分为A、B、C 3组(n=30)。ERCP术前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行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设为3.0、3.5和4.0 ?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为1.5 ng/mL,靶控输注泵显示二者效应室浓度达目标浓度时开始检查,检查结束时停止靶控输注。于麻醉诱导前(T0)、进镜时(T1)、镜至十二指肠乳头(T2)、术中(记录术中任意3次取平均值)(T3)、患者清醒(T4)时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用量、SpO2最低值、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记录需麻黄碱静注、体动、呛咳和打鼾的患者例数。结果 3组SBP、DBP、HR、SpO2数学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C组的打鼾患者比例最高(P<0.05)、SpO2值最低(P<0.05)、苏醒时间最长(P<0.05)。A组体动和呛咳的患者比例最高(P<0.05)。C组出现2例SpO2<85%,3组均无出现心率失常的不良事件。结论 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3.5μg/ mL复合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1.5 ng/mL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ERCP术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咪啶(Dex)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年轻患者30例(ASA Ⅰ~Ⅱ级),诱导方法: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浓度(Ct)为4 mg/L,同时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1 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1 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以雷米芬太尼0.2 μg/(kg·min)~(-1) 维持麻醉,定时追加肌松药,调节丙泊酚靶控输注的Ct值,使BIS维持在50±3;维持10 min稳定后将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D组(n=15):Dex 0.4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 ml静脉泵注(5 min),C组(对照,n=15):生理盐水5 ml,方法同D组.记录20 min内BIS、AAI、MAP、HR.结果:D组静注Dex后BIS由51.4±2.2逐渐下降,20 min时降为42.2±15.7(P<0.05);而AAI给药前15.1±3.3,20 min内没有明显变化;C组对照观察期间BIS、AA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稳定后,静注Dex能使BIS进一步下降,而AAI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赵娜  刘朝文  程波  李有长 《重庆医学》2015,(23):3213-3215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中老年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因盆底功能障碍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盆底重建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及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行腰2~3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研究组硬膜外麻醉建立后,采用靶控输注静脉泵注丙泊酚,调整丙泊酚剂量,维持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于65~80,改良镇静/警醒评分于3分,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封皮。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研究组患者术中镇静程度、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硬膜外麻醉镇静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的 HR 及 MAP 低于手术麻醉前(T0)、术后30 min(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 T2、T3的 HR 及 MAP 高于 T0、T4(P <0.05),研究组患者围术期 T1、T2、T3的 HR 及 T2的 MAP 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有2例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研究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14),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 BIS 维持于(73.3±4.8)~(76.1±3.4),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范围为(1.32±0.29)μg/mL ~(1.52±0.26)μg/mL。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应用于中老年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短效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子宫肌瘤凝固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麻醉应用效果,探讨其在该类手术中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选择凝固刀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应用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对照组).应用组静注雷米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0mg/kg,继而以丙泊酚4 mg/(kg·h)+雷米芬太尼0.3μg/(kg·h)输注.对照组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继而以丙泊酚4 mg/(kg·h) +芬太尼0.6μg/(kg·h)输注.观察两组患者HR、SpO2、MAP在诱导前(T0)、注药后3min(T1)、10min(T2)及停药后5min(T3)的变化,同时记录呼吸频率下降情况、术中体动反应、注入诱导剂量后至针刺无反应的诱导时间、停药后至呼之睁眼时间和停.结果应用组、对照组在T0~T3时的HR无明显差异;T1~T3与T0比较,对照组MAP明显下降(PT1<0.05,PT2<0.05,PT3<0.05),应用组的MAP下降的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间、SPO2、呼吸频率下降项目上无明显差异(Pα>0.05),应用组术中体动小于对照组(Pβ<0.05)、停药后至呼之睁眼时间、停药至完全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γ<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子宫肌瘤的凝固刀手术,起效快、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arcotrend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联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25):Narcotrend反馈丙泊酚麻醉联合舒芬太尼靶控组(NS组);舒芬太尼靶控组(S组);Narcotrend反馈丙泊酚麻醉组(N组);对照组(C组)。Narcotrend反馈控制变量定在35。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3μ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0.4 ng/ml,麻醉期维持靶浓度不变。记录诱导前患者清醒状态下(T0)、MOAA/S评分≤1时(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切皮后5 min(T4)、术毕停药(T5)、拔管时(T6)各时间点的HR、MAP;记录丙泊酚的使用剂量、计算丙泊酚单位标准化剂量、患者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Narcotrend反馈调控丙泊酚麻醉与舒芬太尼靶控可产生协同作用,可使MAP更稳定(P=0.028 6);降低丙泊酚总量(P=0.037 9)和丙泊酚单位标准化量(P=0.025 0);缩短苏醒时间(P=0.012 2)与定向力恢复时间(P=0.018 3);但对HR不存在交互效应(P=0.5703)。结论:Narcotrend作为丙泊酚靶控反馈调控变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是可行的,与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使术中血压更平稳,减少丙泊酚使用量,苏醒快,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无痛肠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70例肠镜检查患者,年龄20~65岁,随机分成靶控输注组(TCI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4.0μg/mL)和对照组(丙泊酚1~1.5mg/kg静注),静注芬太尼1μg/kg,观察患者给药前、插镜时、停药时、睁眼时的HR、MAP、SpO2,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和麻醉并发症.结果 TCI组插镜时、停药时、睁眼时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P<0.05),TCI组插镜时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TCI组(P<0.05),恢复时间显著长于TCI组(P<0 01),准确定向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L组丙泊酚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对照组明显多于TCI组(P<0 01),TCI组的体动(偶见手动)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肢、下肢和臀部同时动);术中知晓、嗜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用于肠镜检查能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麻醉效果,缩短入镜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6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异丙酚2mg/kg,B组异丙酚靶控输注,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异丙酚总量(mg)、诱导时间(s)、苏醒时间(s),并观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包括局部注射痛、呼吸抑制(SpO2<90%)、术中体动、苏醒延迟。结果①两组患者诱导时间、异丙酚总量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②A组诱导后MAP较术前下降了15.16%,SpO2下降了2.77%,B组诱导后MAP较术前仅下降了13.49%,SpO2下降了1.30%;③A组有3例病人在麻醉开始时出现轻微静脉注射部位疼痛;4例在扩张宫颈时出现短暂肢体活动,追加异丙酚后很快消失,B组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和术中体动。所有病人未发生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术中及术后无药物过敏及恶心呕吐。结论在未使用术前药的情况下,以血浆药物浓度6μg/ml靶控输注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可使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迅速而且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所以这种麻醉方法更适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在中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与麻醉维持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中老年患者,年龄55~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 Ⅰ~Ⅱ级纳入本研究.纳入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丙泊酚依托咪酯联合组(L组),每组20例.P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诱导与术中维持,E组采用依托咪酯靶控诱导与术中维持,L组采用依托咪酯靶控诱导后改用丙泊酚靶控术中维持.术中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整药物输注速度,记录入室(T0)、插管前1 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5 min(T4),切皮(T5)、拔管(T6)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停药后到患者苏醒睁眼的时间、停药后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每组20例.P组患者的MAP和HR在T1时明显低于T0时点(P<0.05),T3、T6时MAP和HR升高;E组和L组患者的MAP和HR在T1 ~T4时与T0时点比较无显著变化.E组拔管时间略有延长;所有患者均无肌颤、术中知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P组有9例(45.0%)出现注射痛,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E组有4例(20.0%)出现恶心呕吐,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使中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趋于平稳,用于术中维持造成苏醒延长,更适合与丙泊酚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及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找人流术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80例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B组先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μg/L输注3 min后,开始输注丙泊酚。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2.0 mg/kg,稳定1 min后每次递增0.5~1 mg/kg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值,维持麻醉完善,手术结束后停药。结果:麻醉效果B组优于A组(P<0.005)。B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B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少于A组(P<0.01)。苏醒期躁动、兴奋多语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麻醉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扩宫时最低,术毕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两组受术者满意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满意度VAS评分B组高于A组(P<0.01)。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时间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效果优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是一种安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