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06例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集的106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106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64.15%),以静脉给药为主要给药途径(82.0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39.63%),涉及药品以喹诺酮类为主,其次是头孢菌素类。结论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定期分析报告数据,及时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信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孙大勤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83-2284
目的:通过对我院发生的71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近年收集的7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的类别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71例ADR报告中年龄最大72岁,最小10个月。从药物类别来看,抗生素类药比例最大,占60.56%(43/71);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71.82%(51/7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和药学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临床药学监护水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宁夏地区105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2003-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52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10524例ADR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居首位,占总例数的65.68%;ADR涉及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例数的47.90%;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35.55%;两种以上合并用药占总例数39.36%。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改善给药途径,减少合并用药种类,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8年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2008年度汇总的15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的15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84.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2.4%;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占38.0%.ADR的临床表现以瘙痒、皮疹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6.7%.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理明 《西部医学》2007,19(5):945-94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0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与抗感染用药有关,所占比例最高(83.0%);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占6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约占50.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靳蓉  赵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70-5171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上报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纳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17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79种药物,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1.41%);其次为妇产科用药(占14.65%).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为107例,占61.1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其附件损害(67例,占总数的36.6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4例,占34.97%).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便保障妇女儿童的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白春桃 《右江医学》2012,40(6):844-8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与规律,分析其原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医务人员上报的106例ADR,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性发生ADR比例多于女性,构成比为58.5%和41.5%;②>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多,占46.2%;③抗微生物药和中成药是引起ADR的前二位药物,分别占35.8%和20.8%;④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途径,占60.4%;⑤ADR累及前三位的器官或系统分别是皮肤及附件占34.1%,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0.7%,心血管系统占15.1%。结论对基层医院ADR进行分析,可明确ADR发生的规律,为临床规范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到的16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统计的ADR中.发现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较多,注射用中成药在抗感染药后,也占较大比例。[结论]医药人员在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同时.要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构成比,探讨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建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2-163,1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收集的11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1.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胃肠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28.7%和23.0%。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总数的88.09%。结论:ADR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周新 《吉林医学》2014,(36):8126-8127
目的:调查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儿童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儿童ADR报告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高72.4%,药物种类以抗菌类药物所占比例最高47.1%,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占40.0%。结论:儿童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医院应对儿童ADR的监测工作给予重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静脉注射给药的比例,同时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7年本院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2007年我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1502株细菌,革兰阴性菌(G^-)887株,革兰阳性菌(G^+)402株,真菌213株。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菌,检出率分别为16.5%、13.5%、6.3%、5.8%、5.5%、4.4%、3。9%。MRSA和MRSE的比例分别为57.9%、86.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8%,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为3.6%。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好;在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为24.0%,对头孢他啶敏感性最好;在血培养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1株,占血液标本阳性率19.3%。结论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推动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源性异常代谢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处于生命活动调控的末端,能反映基因组、转录组等,受内外因素作用后的最终结果。代谢组学通过高通量、高灵敏度对生物体异常代谢变化的小分子物质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对数据分析处理,获得毒物毒性效应、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的信息。本文通过简要概述代谢组学及其分析方法,综述中枢神经抑制类、中枢神经兴奋类、致幻类三大常见毒品滥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为法医毒物分析与鉴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复方碘溶液稀释液在玻璃瓶及塑料瓶内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有效期在玻璃瓶内为21天,塑料瓶内为1.6天。为该制剂包装材料的选择及门诊发药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院9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98例报告中涉及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使用方法、配液环境、输液器材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药物使用不规范引起74例,配液环境引起反应6例,输液器(留置针)引起反应4例,患者体质引起反应14例。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临床药师加强监管,对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2012年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临床送检的细菌检验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依据CLSI颁布标准,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470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107株(66.2%),革兰氏阳性球菌1184株(25.2%),真菌405株(8.6%)。检出的病原菌前七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对于肠杆菌科细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最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是葡萄球菌属敏感性最高的药物。非发酵菌中,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40%的药物仅有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80%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美洛培南及头孢他啶等。另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52.1%和53.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9.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66.9%。结论目前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状况13趋严重,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菌的药物监测,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2006~2008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查该医院2006~2008年住院患者病历每年各120份,其中手术和非手术病历每年各60份,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药物使用排序,围术期预防用药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情况,并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简单评价。结果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围术期预防用药率100%,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70%;病原学送检率及药敏试验率低,围术期预防用药药物选择及给药不规范,联合用药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结论该三甲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尚需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17.
明确致病菌的耐药特性是指导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常规药敏试验需要从标本中分离出菌株,操作烦琐、费时。近年来,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临床应用方面还有待改善。本文重点介绍几种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新进展,为临床实现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书籍、文献,分析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结果: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方面,从而引起药物效应增加或降低。结论: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疗效存在影响,发现其作用规律,将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头孢曲松钠预防泌尿术后感染的疗效 -成本分析。方法 :应用两组不同剂量头孢曲松钠防止泌尿系手术后感染的疗效进行比较 ,并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分析。结果 :单剂量与双剂量组头孢曲松钠防止泌尿系手术后感染有效率分别为 80 9%与 84 8% ,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费用效果比值分别为1 95与 3 73,统计学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使用单剂量头孢曲松钠能有效地防御泌尿系手术后感染 ,是一种预防术后感染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代大顺  吴桂月  李瑜 《重庆医学》2011,40(23):2346-2348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河南省中医院2009年收集的23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中,多为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76.62%;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位居第1、2位。结论医生、护士、药师三方协作,能够及时监测临床发生的ADR,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