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03—2017-07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进行腮腺肿瘤手术的1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超声刀完成腮腺手术94例(超声刀组),使用电刀手术75例(电刀组)。分析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发生率、涎瘘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组中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8%,涎瘘发生率为4%,而超声刀组中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2.1%,无涎瘘发生。结论:超声刀作为一种新型手术器械,在腮腺肿瘤手术中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简化了腮腺的手术操作,术区视野清晰,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精细化,减少了面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改良腮腺筋膜瓣术式对预防Frey’s综合征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Frey’s综合征)的发生。方法:治疗组选择3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保留腮腺筋膜的区域性切除术,常规筋膜上翻瓣,然后切开筋膜制作腮腺筋膜瓣。切除肿瘤及瘤周部分腺体组织,对位缝合筋膜瓣,复位分层缝合皮瓣。对照组选择3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常规筋膜上翻瓣的区域性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的32例病人,无1例发生Frev’s综合征,对照组的30例病人,有6例发生Frey’s综合征(占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腮腺筋膜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术后Frey's综合征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镜辅助下腮腺切除术1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进行腮腺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9月就诊的15例腮腺肿物住院患者采用无注气内镜辅助下腮腺切除手术。通过耳垂后下方皮纹小切口,在颈深筋膜浅层,采用高频超声刀切割分离,远端借助监视器锐性分离,暴露腮腺浅叶。内镜下解剖面神经主干及分支,超声刀切除腮腺,伤口负压引流。结果:耳垂后下方切口长4.0—5.4cm,平均4.8cm。手术麻醉时间平均115min。腮腺浅叶切除3例,部分腮腺浅叶切除1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形性腺瘤8例,Warthin瘤4例,淋巴上皮病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随诊6~31个月,平均14个月。面神经轻度麻痹5例,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内镜辅助下腮腺切除手术适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切除,切口小且隐蔽,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腮腺行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手术疗效经进行系统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0年我科诊治的128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其中60例患者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为A组,68例患者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从而判定手术疗效以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优于浅叶切除术。目前可作为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腮腺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探讨部分切除术的合理性。 方法 选择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03例,其中53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在距肿瘤边界0.5~ 1.0 cm 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耳大神经分支。50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0.5~ 5年,观察并比较(卡方检验)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术后较少出现面部畸形,腮腺功能良好,相对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组,Frey综合征、口干、耳垂区麻木以及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2组患者术后肿瘤均无复发。 结论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既能保证腮腺良性肿瘤彻底切除,又可以显著减少各类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4月梅州市人民医院17例内镜辅助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以及22例传统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病例。内镜辅助手术组采用耳后进路,传统手术组采用S形切口。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围手术期及术后情况,对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术后外观满意度采用VAS评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内镜辅助手术组长于传统手术组,而术后外观满意度内镜组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经耳后切口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方法简单和可靠,获得满意术后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超声刀与电刀在下颌下腺手术中的效果,探讨超声刀在下颌下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2013年10月—2014年7月进行的40例下颌下腺手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由经验丰富的同一手术团队完成。试验组手术过程使用超声刀进行手术,对照组使用电刀进行手术。术后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4 h和48 h引流量等指标,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肿块大小及疾病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的手术方式下,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和48h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超声刀应用于下颌下腺手术安全可靠,较电刀有明显优势,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对组织损伤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值得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腮腺良性肿瘤区域切除与传统手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总结2000年7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96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与1996年7月-2000年7月间收治的109例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两组病例均随访1/2~3年。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发生以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病例。两种手术方式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对于界限清楚、直径较小的腮腺浅叶肿瘤,应尽量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90例患者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组病例随访1年至6年,观察不同术式术后短期并发症。结果 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伤口平均长度、唾液积存及涎瘘、面部凹陷畸形、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两种术式均无明显复发。结论 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性术式,符合功能外科原则,并发症少,同时保留了残余腺体的分泌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术中各项参数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96例.其中102例采用区域性切除术,94例采用腺体浅叶及肿物切除术,随访1~3年,2组参数比较.结果: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Frey's综合征、腺体功能、涎瘘与积涎、耳周皮肤麻木、面瘫等方面区域性切除组优于浅叶切除组,术后复发、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明显优于浅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