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青 《重庆医学》2014,(26):3499-350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肝叶切除患者围术期肝功能及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n=30)。麻醉前20min,D组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定10min,然后以0.5μg·kg-1·h-1持续输注,S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0)、肝门阻断后10min(T1)、肝门开放后10min(T2)、肝门开放后30min(T3)、肝门开放后60min(T4)5个时相点抽取静脉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两组的ALT、AST在T1~44个时相点均升高,但D组升高幅度较S组低(P<0.05);D组TNF-α和IL-6浓度自T1升高,T2时明显升高,T4时达到峰值,但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肝叶切除术中TNF-α和IL-6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功能保护作用的区别。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2组),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15minD1、2组给与初始剂量:两组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的右美托咪定1u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20ml,输注时间均为15min。D1组、D2组分别以0.2、0.6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并维持至肝门阻断,C组以相同方法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阻断前(T0),阻断结束时(T1),术后第一天(T2),术后第三天(T3)测定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NF-α,IL-6的水平,同时记录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尿量,并且记录术中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NF-α,IL-6术后各时间段升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NF-α,IL-6术后各时间段升高水平更低。结论:低剂量与高剂量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对肝门阻断后肝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功能损伤具有很好的器官保护作用,但高剂量临床应用副作用较大,因此临床应用还是以低剂量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组)、右美托咪定干预组(Dex组),I/R组和Dex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Dex组右美托咪定干预。再灌注后12 h,采集血清并测定ALT、AST、BUN、Cr的水平,收集肝脏组织并测定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再灌注后12 h,I/R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高于对照组,Dex组大鼠血清中ALT、AST的水平低于I/R组(均P<0.05);I/R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Dex组大鼠肝脏组织中IL-1、IL-6、TNF-α的水平低于I/R组(均P<0.05);I/R组大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的水平高于对照组,Dex组大鼠血清中BUN、Cr的水平低于I/R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肝损伤,改善肾功能,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帮健  吴勇  沈娟 《西部医学》2013,25(5):752-75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啶,用时20分钟,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0.3μg/kg·h右美托咪啶直至手术结束前40分钟;C组患者泵注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T1)、拔出气管导管时(T2)、拔管后2h(T3)、4h(T4)、8h(T5)、24h(T6)等6个时段两组患者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T3~T64个时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VAS疼痛评分。记录2组患者在拔管后24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躁动、寒战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T2、T3、T4、T5时间点D组患者SBP、DBP和HR低于C组(P<0.05);在T3、T4、T5时间点D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P<0.05);D组的恶心、呕吐、躁动和寒战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TNF-α及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30只,体重150~220 g。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S组和IR组用1 mL/(kg·h)速度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30 min;Dex组用右美托咪定5μg/(kg·h)预处理30 min。间隔2 h后IR组和Dex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开腹后不作缺血再灌注。缺血1 h后行再灌注4 h,然后处死大鼠取材。测定大鼠血清ALT和AST,检测肝组织TNF-α活性和ICAM-1水平,观察大鼠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Dex组血清ALT、AST和肝组织TNF-α和ICAM-1表达明显升高。Dex组血清ALT、AST酶升高幅度明显较IR组小,肝组织TNF-α和ICAM-1表达低于IR组,肝细胞损伤程度小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抑制肝缺血再灌注细胞的TNF-α和ICAM-1表达;TNF-α可能通过调控ICAM-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0例。D组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2组患者术前(T0)、开气腹即刻(T1)、术毕(T2)及术后24 h(T3)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2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1、T2、T3的MDA、ROS水平均较T0明显增高(P<0.01),而SOD则均较T0明显降低(P<0.01);D组T1、T2、T3的MDA、SOD和ROS水平均较C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预防芬太尼诱发患者全麻诱导期间呛咳反应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手术拟全麻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年龄25-55岁,体重42-85kg,ASA分级1-2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40);对照组(c组)不输注右美托咪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D2,D3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脉微量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0ug/kg,0.8ug/kg,0.5ug/kg.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至病人呼之不应,约60s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ug/kg,注射时间5S.记录芬太尼注射后1分钟内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C组,D1组,D2组,D3组呛咳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5%,10%和10%.与C组比较,D1,D2,D3组呛咳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静脉右美泵注托咪啶0.25ug/kg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先吸入在右肝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ASA Ⅰ或Ⅱ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 min,随机分为2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预先吸入组(S组).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均保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0~50.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30 min后洗脱15 min.于麻醉诱导前(T0)、缺血/再灌注即刻(T1)、1 h(T2)、6 h(T3)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缺血/再灌注即刻、1、6 h血清ALT、AST、LDH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组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含量均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七氟醚预先吸入对右肝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正常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处理组(IR+Dex组).IR+Dex组小鼠于造模前25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Sham组和IR组于造模前25 min腹腔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成功后于再灌注24 h处死取材.分别取小鼠血清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肾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取肾脏和肝脏组织匀浆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指标.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小鼠血清中Scr、BUN、ALT和AST等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IR组小鼠肾脏、肝脏组织匀浆液中SOD明显降低(P<0.05),MDA、TNF-α、IL-6、MCP-1和IL-10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R+Dex组小鼠血清中Scr、BUN、ALT和AST等指标含量明显降低(P<0.05);IR+Dex组小鼠肾脏、肝脏组织匀浆液中SOD和IL-10明显升高(P<0.05),MDA、TNF-α、IL-6和MCP-1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明显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致肾、肝损伤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缺血再灌注后肾、肝的抗氧化能力,抑制氧自由基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原花青素预处理组.各实验组肝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时采血和收集肝脏标本,分别检测血清、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结果 (1)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肝组织MDA高于假手术组(P<0.01)、SOD低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与原花青素预处理组比较,MDA升高(P<0.05),SOD降低(P<0.01);(2)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AST、ALT含量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组与原花青素预处理组比较AST、ALT含量升高(P<0.05).结论 原花青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拮抗脂质过氧化有关.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51-753
目的:比较静脉泵注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啶在经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异物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麻醉诱导前开始泵入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10min后改为维持量0.6μg/kg·h;丙泊酚组(P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泵注丙泊酚5mg/kg·h。两组均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根据手术需要间断推注肌松剂维持麻醉。分别在T0麻醉前,T1置入硬质支气管镜时,T2异物取出时,T3拔管前,观察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并采集血样检验血浆醛固酮指标。记录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D组在T1、T2两个时点的心率值高于P组(P<0.05);但两组的血压、BIS值和醛固酮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P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D组(P<0.05);P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在降低手术应激方面与丙泊酚相当,但右美托咪啶能够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降低术后烦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及S100β蛋白(S100β)、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切皮时泵注乌司他丁2 000 U/kg,随后以1 000 U/(kg·h)的剂量静脉泵注至术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输注右美托咪定,切皮时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h)的剂量静脉泵注至术毕前30 min。分别于诱导前(T0)、切皮前(T1)、切硬膜后(T2)、术毕(T3)、术后24 h (T4)检测2组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S100β和NSE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T2、T3、T4时氧化应激指标SOD水平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T2、T3、T4时MDA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SOD下降及MDA升高更显著(P<0.05);2组T2、T3、T4时S100β、NSE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S100β、NSE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轻幕上肿瘤切除术对患者SOD活性的抑制,减少MDA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对于S100β、NSE水平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强脑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孙浩  薄惠龙  李艳 《吉林医学》2014,(5):937-93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分为四组,A组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15例),B组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复合丙泊酚(1 mg/kg,n=15例),C组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复合丙泊酚(2 mg/kg,n=15例),D组单纯丙泊酚(2~2.5 mg/kg,n=15例),观察并记录推注丙泊酚前(T0)、胃镜检查开始时(T1)、胃镜通过咽喉部时(T2)、检查完成时(T3)4个时点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个数、清醒后患者的遗忘程度、不适感觉和满意度。结果:T1、T2、T3时点B组、C组、D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镇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动个数A组与B组、C组比较,T1、T2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T1~T3时点,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患者,既减少了丙泊酚的平均用量,又降低了患者围术期呼吸循环抑制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经帝视内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啶组+瑞芬太尼组(D组,n=30)、表面麻醉+咪达唑伦组+瑞芬太尼组(M组,n=30).咽喉壁及声门表面麻醉后,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10 min;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H)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LH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U、D、UD和C 4组,每组20例。U组予以乌司他丁(1.0×104 U/kg),D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持续10 min,然后以0.5 μg/(kg.h)维持至术毕前30 min),UD组予以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处理,C组予以等容量0.9%氯化钠。于术前(T0)、术后30 min(T1)、术后24 h(T2)、术后3 d(T3)、术后5 d(T4)采集静脉血样。记录T0~T2时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T0和T2~T4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并记录肝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T1时,与C组比较,U组、D组和UD组血清α-GST、MDA、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UD组比较,U组和D组α-GST、MDA、TNF-α和IL-6浓度高于UD组(P<0.05)。T2时,与C组比较,U组、D组和UD组MDA、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UD组比较,U组和D组MDA、TNF-α和IL-6浓度高于UD组(均P<0.05);而4组患者α-GS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与C组比较,U组、D组和UD组ALT和AST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UD组比较,U组和D组ALT和AST浓度高于UD组。与C组比较,UD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4组患者术后肾功能、肝功能不全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协同抗氧化应激与抗炎反应,对肝脏IRI具有进一步的保护作用,从而减轻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术期肝损伤,加速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0-5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h)(D1组)和右美托咪定1.0μg/(kg·h)(D2组)。C组、D1组和D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0.5μg/(kg·h)和右美托咪定1.0μg/(kg·h)(20ml),输注时间为10min。后以0.5μg/(kg·h)泵注至术毕前30min。3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及全麻恢复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词语等级量表评分法(VRS)评估苏醒5min时的疼痛程度。结果: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VRS评分降低,镇痛有效率提高,D2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VRS评分、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及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可以改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或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心脏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阻断前使用右美托咪定组(D1组)、开放后使用右美托咪定组(D2组)和不使用右美托咪定组(C组),每组20例。D1组于诱导后予右美托咪定1μg/kgl0min静脉泵注作为负荷量,0.4μg·kg-1h-1维持半小时;D2组于主动脉开放后予右美托咪定1μg/kgl0min静脉泵注作为负荷量,0.4μg·kg-1h-1维持半小时。比较患者术毕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排量CI和SVV数值,术后第一天的心超EF值、胸痛组套CK-MB和高敏肌钙蛋白T。结果与C组比较,D1、D2组术毕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D2组、C组比较,D1组术毕CI增加,术后一天心超EF值增加、CK-MB和高敏肌钙蛋白T降低(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够增加术毕心排量CI,降低术后CK-MB、高敏肌钙蛋白T,提高心脏射血分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及肝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EX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假手术组(Sham组)。DEX组于建模前30min腹腔注射DEX(100μg/ks),其余两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h、8h、24h肝肾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level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乳酸(lactate dehydrogenases,LD)、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结果与IRI组相比,DEX组肾匀浆SOD升高,总NO降低,T—AOC升高(P〈0.05),LD再灌注8h后降低明显(P〈0.05);肝SOD升高,总NO升高,T—AOC升高(P〈0.05),LD再灌注8h、24h降低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提高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及肝的抗氧化能力,减少乳酸堆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患者采用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挫裂伤患者90名,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布托啡诺静脉泵注,B组采用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C组采用右美托咪啶泵注。对比分析三组患者2 h、6 h、12 h和24 h的镇痛镇静效果、VAS评分、Ramsay评分和GCS评分。结果 B组在各时间点内VAS评分均低于对A组和C组;B组在各时间点内Ramsay评分均高于A组和C组;B组在各时间点内GCS评分低于对A组和C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脑挫裂伤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对减少患者焦虑及躁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观察和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Ⅲ级,高血压分级1~2级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50)和对照组(C组,n=50)。右美托咪定组(D组)予以0.5μg/kg右美托咪定在麻醉诱导前15 min泵注完毕,后改为0.3μg/(kg·h)泵注直至子宫韧带剥离完毕。对照组(C组)予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泵注。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Bio Z-2011)分别记录给药前即刻(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即刻(T3)、术中1 h(T4)、术毕即刻(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5 min(T7)患者的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及心率(HR)。拔管后2 h采用40项术后恢复质量调查问卷(QoR-40)进行术后回访。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CO、SVR、HR与T0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2 h进行术后回访,右美托咪定组(D组)术后恢复质量调查问卷(QoR-4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减轻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