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发性低颅压症(SIH)的影像学特征及硬膜外注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体位性头痛伴恶心、呕吐,腰穿脑脊液(CSF)压力测不出。头颅MRI显示有典型的硬膜下积液、硬脑膜的弥漫性增强、静脉窦充血扩张、垂体充血增大、脑组织下移。高分辨率CT脊髓造影精确显示CSF漏出点。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15ml治疗,头痛症状缓解。结论SIH的影像学特征为静脉窦扩张、硬脑脊膜强化、硬膜下腔积液;硬膜外注液治疗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七例报告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研究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脑脊液(CSF)和影像学的改变。方法对1年8个月时间收治的7例SIH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CSF压力、生化指标及头颅CT和MRI增强扫描。结果当患者起立时即出现头痛、呕吐及颈强直,卧位时症状消失。CSF压力均低于7cmH2O。其中5例呈血性CSF,蛋白增高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示脑室缩小。增强MRI示硬脑膜强化、硬脑膜下积液、桥脑扁平、桥池变窄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特征性改变。当临床症状好转时,其CSF压力和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结论了解SIH的临床、CSF和MRI表现至关重要,因其极易与SAH相混淆。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和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脊液(CSF)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CSF压力均<70mmH2O,细胞数增高2例,蛋白增高9例;16例行头颅CT平扫,11例正常,2例脑肿胀,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积液;9例行头颅MRI检查,4例硬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脑下沉改变.结论 认识SI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CSF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SIH的确诊率;本病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症 (SIH)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 ,腰穿CSF压力小于 6 0mmH2 O。头颅MRI表现为硬膜信号增强及整个脑的“下沉”。CT脊髓造影及同位素脑池造影可能显示脊髓或颅内有潜在的CSF漏。治疗上除补液 ,激素 ,咖啡因外 ,硬膜外血斑 (EBP)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SI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听力丧失、行走不稳、一过性视物模糊、复视、颈肩部疼痛、颈强直 CSF压力均<70 mmH2O,蛋白升高12例,WBC增多11例,RBC增多7例 全部患者行头颅CT检查,8例见脑肿胀,脑沟变浅,脑室变窄,临床症状消失后复查均恢复正常 15例行头颅MRI检查,8例行增强检查示硬脑膜弥漫性强化,头颅CT及MRI检查见4例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 全部患者采用内科综合疗法,1例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均痊愈.结论 SIH的临床表现多样,体位性头痛是特征性症状,腰穿CSF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本病预后良好,但少数并发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总结42例确诊为SIH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和诊治过程。结果 42例SIH患者中,出现体位相关性头痛的41例(97.62%)、水平侧卧位脑脊液(CSF)压力60mm H2O,26/27(96.30%);MRI显示脑下垂16例(38.10%)、硬膜下积液11例(26.20%)、静脉窦充盈扩张18例(42.86%)、脑垂体增大4例(9.52%)、硬脑膜弥漫均匀强化39例(92.86%)。采用补液、抗脉络丛血管痉挛及止痛、镇静等治疗40例,血贴疗法治疗2例,随访1~2年无复发,均治愈。结论 SIH的诊断需满足3个方面:1.体位相关性头痛;2.符合以下至少1项:1侧卧位CSF:压力70mm H2O;2 MRI影像学具有SEEPS五联征之一或(和)硬脑膜弥漫、对称、连续、均匀强化,静脉窦弥漫或局限充盈扩张增强;3具有活动性CSF漏的证据及伴随神经症状;3.除外继发性低颅压的各种常见原因、诱因如颅脑损伤、脊髓麻醉、腹泻等病史。但有少数病例缺乏上述典型特征,应引起足够重识,避免漏诊、误诊。本病可内科综合疗法治疗,效果不佳者行CT脊髓造影(CTM)检查,有CSF漏者确定漏点后行血贴疗法、封堵CSF瘘口及外科手术治疗,经正规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6例临床确诊的SIH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与随访资料。结果 84.6%的患者存在直立位头痛,伴随恶心(61.5%)、颈强直(30.8%)、耳鸣(23.1%)、听力减退(15.4%)、畏光(7.7%)等症状。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78.9%患者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 H2O。头颅MRI检查总体阳性率为65.2%,弥漫性硬脑膜强化最具特征,其它表现依次为硬膜下积液、脑下沉和垂体增大。结论直立位头痛症状、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 H2O及MRI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SIH最具意义。头颅MRI增强检查是临床诊断SIH的主要检查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预后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16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13例脑脊液压力<60mm H2O,3例脑脊液压力为0。6例头颅CT提示硬膜下积液/积血,2例脑叶出血,5例存在双侧侧脑室体积减小,8例未见明显异常。头颅增强MRI检查示硬脑膜弥漫强化9例,硬膜下出血3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组织下移4例,垂体增大2例。结论体位性头痛是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相对典型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头颅增强MRI可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等典型的低颅压改变,头颅CT亦可提示部分改变。在详细询问病史的基础上,重视对头颅CT检查的判读,避免对头颅增强MRI检查的过度依赖,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脊液(CSF) 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0例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直立性头痛,部分病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头晕、颈强直;脑脊液压力测定,20.4~40.8 mmH2O为8例,41.8~51.0 mmH2O为11例,52.0~68.34 mmH2O为6例,测不出压力5例.CSF红细胞(440~600)×109/L 13例.白细胞(52.02~68.34)×109/L 9例,蛋白400~600 mg/L 8例,压颈实验无阻塞.影像学检查:本组全部行头颅CT检查,正常8例,双额颞硬膜下积液6例,脑室变小、脑组织肿胀9例,8例头颅CT检查正常者行头颅MRI检查,2例弥漫性硬脑膜增厚.给予大量补液、对症、支持治疗,颅压≤35 mmH2O者予以生理盐水鞘内注射,效果良好.结果 认识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CSF和影像学表现至关重要,本病应警惕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并注意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鉴别.结论 正确了解S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和MRI特点,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SI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男5例,女4例;均为缓慢起病.7例有体位性头痛,2例为颈肩部疼痛.头颅MRI平扫发现脑干移位4例,其中1例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硬膜下积液2例,垂体增大2例,窦汇后缘呈弧形改变6例;增强发现7例大脑半球硬脑膜、大脑镰及小脑幕弥漫性均匀强化,“铠甲”样包绕脑组织;1例同时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脊髓MRI平扫发现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袖囊肿及腰椎管内神经鞘瘤各1例;增强后发现脊膜均匀显著强化3例.结论 SIH影像学特征为“下沉脑”及脑脊膜均匀强化,MRI检查有助于对其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症状、脑脊液、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38例临床确诊的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治疗与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存在直立位头痛,伴随恶心或呕吐68.4%、颈强直78.9%、头晕或眩晕47.4%、耳鸣或听力下降7.9%、视觉症状(视力障碍、畏光、复视)10.5%。94.7%患者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头颅MRI检查总体阳性率73.3%,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及强化最常见,其他表现依次为硬膜下积液、脑下沉和垂体增大等。结论直立位头痛症状、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及MRI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SIH最具意义,头颅MRI增强检查是临床诊断SIH主要的无创检查方式之一。治疗以脚高头低卧床休息及补液治疗为主,大多数预后好,少数需硬脑膜修补治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脑脊液(CSF)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可伴恶心、呕吐、头晕、耳鸣、行走不稳、复视、颈肩部疼痛、颈强直;CSF压力均<70mmH2O,蛋白升高11例,WBC增多9例,RBC增多7例;28例行头颅CT检查,21例正常,3例双侧脑室系统缩小,3例硬膜下积液,1例硬膜下血肿;22例行头颅MRI检查,5例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脑膜增厚并弥漫性强化,1例"脑下垂"改变;给予大量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是PIH特征性症状,腰穿CSF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再综合征(PI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脊液(CSF)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5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CSF压力均小于70mmH2O,细胞数增高2例,蛋白增高9例;13例行头颅CT平扫,9例正常,2例双侧脑室系统缩小,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积液;9例行头颅MRI检查,4例硬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脑下沉”改变。结论认识PIH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CSF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PIH的确诊率;本病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与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IH患者及6例HC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SIH患者的头痛多与体位改变有关,脑脊液压力明显低于正常,HCP患者除头痛之外,多组颅神经损害较SIH更为常见。影像学上两组均可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并异常强化,但HCP硬脑膜强化可为局限性,部分病例可见邻近部位感染灶,而SIH可出现硬膜下积液。结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与肥厚性硬脑膜炎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临床及影像学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19例老年人PIH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脑脊液(CSF)压力、生化、头颅CT及MRI扫描.结果 起立性头痛和呕吐是其显著的特征,CSF压力均<7cmH2O;部分病人脑膜刺激征阳性.CT可见脑室系统、脑池及脑沟变窄、缩小,部分患者可见硬膜下积液;MRI增强示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桥脑扁平、桥池变窄及小脑扁桃体疝.结论 老年人PIH发生率低,容易误诊,了解老年人PIH的临床、CSF、CT及MRI的特异性改变,对正确诊断PIH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特点,脑脊液(CSF)及影像学改变,以了解PIH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3例PI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PIH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均<70mmH2O,细胞数增高者2例,蛋白增高者6例;11例行头颅CT平扫8例正常,2例(例4、9)硬膜下积液,1例(例7)例双侧侧脑室缩少;6例行头颅MRI 2例(例1、5)硬脑膜增厚,并均匀强化,1例(例9)硬膜下积液,1例(例13)"脑下沉"。结论 PIH患者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脑脊液压力<70mmH2O,头颅CT/MRI可提示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增厚及"脑下垂"等改变。经大量补液及鞘内注入生理盐水,口服尼莫地平等,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intracranialhypotension,SIH)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IH患者的临床和CT、MRI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特征性体位性头痛症状,伴有头晕4例,耳鸣3例,颈项强直2例,9例均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均<70mmH2O,4例患者脑脊液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头部影像学表现硬脑膜增厚6例,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出血1例,伴有脑下垂3例。结论:体位性头痛是SIH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为硬脑膜增厚,硬膜下积液或出血,伴或不伴有脑下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至2018年收治的23例SIH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行了历时3年的随访了解其预后和转归。结果所有SIH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1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60 mmH_2O,6例脑脊液量少无法测量压力,1例脑脊液压力为80 mmH_2O。经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有13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异常,包括硬脑膜增厚强化、硬膜下积液、颅内静脉窦增宽、小脑扁桃体下移、垂体饱满。所有患者经保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每间隔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共随访3年,其中9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复发,余13例预后良好未复发。结论 SIH诊断应结合其临床症状、腰穿脑脊液压力检测结果和影像学异常表现,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8例,女16例;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体位相关性头痛,即座位或站立位时头痛,平卧时减轻或明显缓解;头痛一般位于前额,也可位于后枕部及颞部;头痛性质均为胀痛。24例患者腰穿脑脊液检查示压力均≤60 mmH2O(1 mmH2O=0.0098 kPa)。本组24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发现,21例正常,2例脑肿胀,1例脑肿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发现,10例脑下坠,8例静脉窦扩张(以上矢状窦扩张为主),6例脑室、脑池变小,9例硬膜下积液;4例行增强扫描检查发现,3例弥漫性硬脑膜强化。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体位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脑脊液压力常≤60 mmH2O。头颅CT、MRI检查可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低颅压征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征(SIH)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病因。方法 对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腰穿及脑脊液(CSF)常规、生化、细胞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DNA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常有的体位性头痛,及头晕、呕吐、耳鸣、颈抵抗和眼底静脉充盈等。腰穿压力低于正常。CSF常规白细胞略升高,生化蛋白轻度升高,细胞学示轻度淋巴细胞性白细胞反应。1例2次CSF HSV-DNA阳性。影像学示脑肿胀及脑室狭小。结论 SIH的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但体位性头痛及腰穿压力低于正常为SIH所必有。影像学改变推测为低颅压所继发。脑脊液检查结果支持SIH存在病毒感染,但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