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国内外治疗作为预防(TasP)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ART)早治组与晚治组相比,可以起到预防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作用,但也有研究显示早治组相比于晚治组对HIV阴性人群没有保护效果。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修改为,对于异性感染途径感染HIV的人群,不管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发现即治疗。2016年中国国家卫计委提出,对于所有HIV感染者均建议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因此目前很多高基线CD4细胞计数的HIV感染者能够接受免费ART。然而由于这部分HIV阳性者免疫功能尚未低下,机会性感染、机会性肿瘤等艾滋病(AIDS)并发症发生率低,导致他们服药依从性差,出现HIV抑制失败率高,从而更容易出现耐药。文章将从几个方面对于高基线CD4细胞计数的HIV阳性者ART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现状和治疗效果,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评估ART的免疫学效果和病毒学效果。在国家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数据库中下载治疗病例的历史卡片,对数据进行关联筛选和分析。数据核查后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490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38.1±12.5)岁,男性占91.5%,女性占8.5%。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18个/μL,最近一次随访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393个/μL,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存在统计学差异(Z=-54.584,P0.001)。随访期间共586例治疗对象发生免疫学失败,主要发生在ART 4~6个月之间,达33.4/100人年,治疗满1年后免疫学失败发生率明显下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接受治疗时间3年及以上和使用一线药物的治疗对象,更易发生免疫学失败;女性、同性性传播人群、接受治疗时间3年及以上治疗对象,其病毒学抑制率更高。结论基线CD4细胞计数、感染途径、治疗时间等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应继续开展"早检测、早治疗",针对这些关键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是衡量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经典指标,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仅用CD4细胞绝对计数难以精确反应艾滋病(AIDS)病人的免疫状态,特别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CD4细胞500个/μL以上的患者。CD4/CD8比值在正确评价免疫功能中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HIV感染后导致CD4/CD8比值倒置,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也难以恢复正常。基线状态、治疗方案、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均影响CD4/CD8比值的恢复。CD4/CD8比值与HIV感染后异常免疫激活相平行,不仅作为艾滋病预后的预测因子,也与非AIDS相关事件的发生以及HIV储存库有关。CD4/CD8比值恢复正常有望作为评估HIV感染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解唐山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晚发现情况,以减少晚发现导致的相关死亡和传播风险,对唐山市新报告HIV感染者的晚发现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2015年,唐山市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且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时间与确诊HIV感染时间间隔3个月。共入选589例。1.2方法将晚发现定义为新报告即为艾滋病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2012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病毒(HIV)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检测水平和HIV感染确诊后的导医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CDC VCT门诊点MSM的HIV检测和HIV感染确诊后导医情况等相关数据,并按月份整理。删除重复检测者和既往阳性者后,收集新确诊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HIV感染确诊后CD4细胞水平和开始抗病毒治疗(ART)的相关性。结果2012年,北京市CDC VCT门诊总共检测HIV和梅毒1639人次,其中52.9%(867/1639)是MSM,142例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中,4.9%(7/142)是现患梅毒,12.7%(18/142)是既往梅毒患者。90.1%(128/142)的新发现HIV感染者已进行了阳性告知,85.2%(121/142)检测了CD4细胞计数,48.8%(59/121)的CD4细胞计数350个/μL。在121名接受了CD4细胞检测的MSM中,15名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MSM开始了治疗;在40名CD4细胞计数为200~350个/μL的MSM中,有30人(75.0%)开始了治疗。结论 2012年,北京市MSM中新发现HIV感染的人数依然在增加,HIV阳性MSM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依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男男性行为者(MSM)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后血液和精液中HIV核糖核酸(RNA)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服用统一抗病毒治疗方案(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采集不同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外周静脉全血及精液,离心取血浆和精浆提取HIV病毒核酸。使用测序试剂盒Nucli Sense Easy Q进行HIV RNA检测。结果 HIV感染的MSM共73名,按ART时间不同分5组。基线比较,5组感染者平均年龄、民族、ART前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RT后,血液和精液中HIV病毒量均迅速下降,当ART 6个月,血液RNA可测到的3/61,精液可测到RNA有1/61, 4例血液/精液中能检测到的HIV RNA均来自不同MSM HIV感染者,可测RNA均200拷贝/m L。结论成功ART 6个月后绝大部分血液和精液RNA抑制到测不出水平,对治疗后阻断HIV经性途径传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川省安岳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状况,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对HIV/AIDS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做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93,P0.001);当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其出现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性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5.675倍;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较大。按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血常规等的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后,病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基线CD4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效果就越差;抗病毒治疗病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从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ART)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佑安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例急性期HIV感染者进行跟踪随访和分析。结果 12例HIV感染者均在感染6个月内开始ARV治疗,并坚持服药未中断治疗,随访治疗期6个月-3年。治疗后3个月内检测病毒载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后CD4+T细胞数均>500/μL,无明显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HIV感染者生存状态良好。结论初步结果显示,急性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可能为艾滋病病人带来好的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津市新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未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2005-2013年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细胞计数,与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最后一次CD4细胞计数的差值及其月均变化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942例,CD4细胞计数月均变化中位数为-4.94。68.68%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低于首次,31.32%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高于首次或持平。多因素分析表明,传播途径[比值比(OR)=1.785,95%可信区间(CI):1.025~3.107]、年龄组(OR=1.164,95%CI:1.013~1.338)、首末次CD4细胞检测时间间隔(OR=0.585,95%CI:0.521~0.657)、首次CD4细胞计数(OR=2.388,95%CI:2.016~2.828),与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中,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随访、检测了解病情进展,以便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未经抗病毒治疗(ART)的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IV-1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与血浆HIV-1核糖核酸(RNA)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间的关系。方法 50例未经ART的HIV-1感染者,采用套式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浆中HIV-1 RNA含量,使用磁珠分离法从外周血中分离PBMC并提取DNA采用PCR进行HIV-1 DNA检测,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检测;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未经ART的HIV-1感染者血清中HIV-1 RNA高于检测限的为42/50,平均水平为(4.28±2.57)Lg IU/mL,HIV-1 DNA高于检测限的为47/50,平均水平为(2.63±0.81)Lg拷贝/106 PBMC,CD4细胞计数中位数198(95~328)个/μL。结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IV-1 DNA载量与外周血浆HIV-1 RNA载量呈正相关,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HIV-1 DNA载量检测可用来评估HIV-1感染者体内HIV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伊犁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生存质量,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开始抗病毒治疗的356例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同时通过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系统收集相关的实验结果和诊疗记录。结果 356例HIV感染者中,抗病毒治疗失败者101例(28.4%),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各时间段内,治疗有效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不断地上升,并在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者CD4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不规律,从治疗第9个月开始不断地下降。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治疗方案、最初临床分期(治疗前)、治疗时间、基线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漏服情况等,与抗病毒治疗失败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治疗时间、漏服情况和最初临床分期,是抗病毒治疗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667,2.332,2.181]。结论伊犁地区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前9个月治疗效果较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对HIV感染者的管理和随访,可提高该地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后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措施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现况调查等方法,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有关HIV/AIDS病人ART后进行的随访记录以及现场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资料录入数据库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6周岁接受ART的HIV/AIDS病人670例,其中男性574例(85.7%),已婚/同居345例(51.5%),平均年龄(39.90±13.42)岁。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婚姻状况等相关潜在混杂因素之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较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低[风险比(HR)=0.112,95%可信区间(CI):0.028~0.455],最近一个月漏服药物(次数≥2次/月)组的死亡风险较未漏服组高(HR=8.991,95%CI:2.531~31.938),具有轻度以上焦虑组的死亡风险较无焦虑组高(HR=3.673,95%CI:1.244~10.849)。结论湖州市HIV/AIDS病人免费ART后能够提高其生存率,基线CD4细胞计数高、无焦虑症及未漏服抗病毒药物会降低死亡风险,建议针对HIV/AIDS病人早期加入ART、增强其服药后的心理干预和卫生服务、以及加强服药依从性的宣教,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给临床工作者提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指南的决策依据,系统地查阅相关文献,以评估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500个/mm3(早期治疗)与<500个/mm3(延迟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之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在PubMed、WebofScience、EMBASE内系统地检索2000年...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克力芝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妊娠妇女中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接受基于克力芝的三联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ART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10例HIV感染孕妇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365±171)个/μL,治疗24周时CD4细胞计数为(522±198)个/μL,治疗48周时CD4细胞计数为(546±203)个/μL,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者所占的比例在基线、24周和48周时分别为12.4%、91.0%和96.7%,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肠道反应、贫血和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6.2%、12.4%和7.6%,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基于克力芝的三联抗病毒治疗对于HIV感染孕妇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可在HIV感染妊娠妇女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不同疾病阶段CD39~+PD-1~+CD4~+T淋巴细胞(简称CD39~+PD-1~+CD4细胞)的特点及其与潜伏病毒库形成的关系,探讨CD39~+PD-1~+CD4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细胞上CD39及PD-1的表达情况,分析CD39~+PD-1~+CD4细胞与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CD4细胞内病毒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重建成功患者(CRs)和免疫重建失败患者(INRs)的HIV库,分析CD39~+PD-1~+CD4细胞与HIV库的关系。结果入组11例健康对照(HCs)和69例HIV-1感染者,其中包括38例未抗病毒治疗(ART)者(TNs)、21例CRs、10例INRs。1)与HCs相比,TNs组患者CD39~+PD-1~+CD4细胞亚群占比显著升高(平均值0.99%vs. 2.50%);与TNs组相比,ART后,CRs组患者的CD39~+PD-1~+CD4细胞亚群占比显著降低(平均值2.50%vs. 0.86%);而INRs组患者该细胞亚群占比显著高于CRs组(平均值2.74%vs. 0.86%);2)在TNs组患者中CD39~+PD-1~+CD4细胞亚群占比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59 6, P=0.026 6),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51 1, P=0.004 5);3)ART两年以上患者CD39~+PD-1~+CD4细胞亚群占比与HIV脱氧核糖核酸(HIV DNA)正相关(r=0.565 9,P=0.047 3),与细胞相关的未剪接HIV核糖核酸(HIV us RNA)正相关(r=0.675 8,P=0.013 7)。结论 CD39~+PD-1~+CD4细胞与ART后免疫重建失败相关,其机制可能是CD39~+PD-1~+CD4细胞促进HIV建立潜伏病毒库。  相似文献   

17.
<正>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侵入人体后不断复制,造成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量持续减少,产生细胞免疫缺陷,从而增加各种机会性感染。新余市通过对CD4细胞计数统计分析,评价该地区新发现HIV感染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情况,判断疾病进程,以便及时开展治疗工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8-2012年,新余市新发现的、并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 (XQ 930 2 )对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测定XQ 930 2治疗 2 1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 ,并与仅进行对症治疗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经XQ 930 2治疗后 ,4 2 9%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 >5 1% ,为显效 ;33 3%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升高 11%~ 5 0 % ,为有效 ,总有效率为 76 2 % ;CD4细胞计数上升 <10 %为无效 ,无效率为 2 3 8%。 5 2 4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下降≥ 1log ,呈显效 ;38 1%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无变化或下降 <1log ,为有效 ;仅 9 5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上升 ,为无效。所有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改善。对照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呈稳定及上升状态 ,临床症状均未获改善 ,呈无效。结论 XQ 930 2对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以及病毒载量下降有效 ,且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唐山市新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水平,为HIV感染者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06例新发现HIV感染者,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ar)检测首次CD4细胞绝对值。结果 306例新发现HIV感染者的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是:200个/mm3的80例,占26.1%,200~350个/mm3之间的60例,占19.6%,351~500个/mm3的76例,占24.8%,500个/mm3的90例,占29.4%。70.6%的新发感染者处于治疗阶段。不同年龄组,不同年份感染者CD4细胞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唐山市新发现HIV感染者的CD4细胞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已进入治疗阶段,应加强艾滋病宣传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功能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截至2016年6月底在广西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治疗时间≥3个月、基线和随访资料较完整的儿童HIV/AIDS病人,评估其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t检验或F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07例,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56.95±35.96)个月,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为(494.3±553.8)个/μL,最后一次随访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 016.2±583.7)个/μL,平均增长(521.9±565.5)个/μL;不同治疗时点CD4细胞计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各组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的差值作比较,不同初始治疗方案、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基线CD4细胞计数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始治疗含阿巴卡韦(ABC)方案、使用复方新诺明、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长相对较多,平均增长分别为(689.0±678.5)个/μL、(581.9±569.9)个/μL、(695.7±433.8)个/μL。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7、0.449)。结论抗病毒治疗对儿童HIV/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和生长发育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更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否使儿童HIV/AIDS病人的生长发育水平达到正常,仍需继续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