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DWI对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证实的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矢状位T1WI、T2WI、T2WI/FS及DWI扫描,研究其在常规序列和DWI序列上的表现,测量正常椎体及病变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R常规序列和DWI序列(b=500 s/mm2)表现:椎体高度减低,呈楔形、双凹形改变,部分椎体上下缘骨质结构连续中断,可见条状或不规则形低信号影,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WI/FS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部分邻近病变椎体的间盘可见信号减低。②ADC值比较:在DWI(b=500 s/mm2)上,病变组ADC值为(2.03±0.83)×10-3mm2/s,正常组ADC值为(0.36±0.21)×10-3mm2/s,成像条件相同时,病变组高于正常组,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程度压缩性骨折椎体间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WI可较好反映椎体的弥散特征,ADC值作为一个量化指标,可对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其他压缩性骨折进行可靠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临床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检查设备为GE SIGNA HDE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信号采集应用腹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扫描方法为常规MRI平扫、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共有131个病灶,对其进行DWI图像分析及ADC值测量。结果 DWI对恶性肿瘤的显示较常规脂肪抑制T2WI图像清晰,信号较高。取b值为(0,600)mm2/s获取肝脏及其占位性病变的平均ADC值,正常肝组织为(1.161±0.137)×10-3mm2/s,肝硬化组织为(1.106±0.12)×10-3mm2/s;肝囊肿为(2.586±0.149)×10-3mm2/s,肝血管瘤为(1.692±0.307)×10-3mm2/s,肝细胞癌为(1.034±0.258)×10-3mm2/s,转移瘤为(1.024±0.209)×10-3mm2/s。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界值为1.3×10-3mm2/s,应用此界值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2%和84.3%。结论 DWI可提高常规MRI平扫对肿瘤的检出率,增加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信息,还可减少不必要的增强检查,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可作为肝脏病变MRI检查的常规序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脑核磁表观弥散系数(ADC)对早期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正常人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行磁共振扫描,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后计算感兴趣区(ROI)ADC值,分析两组病例ADC值的差异,对脑损伤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结果:(1)观察组DWI异常高信号灶状区域ADC值为(0.98±0.05)×10~(-3)mm~2/s低于对照组(1.27±0.0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DWI异常高信号弥漫区域ADC值为(0.95±0.04)×10~(-3)mm~2/s低于对照组(1.26±0.1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DWI异常高信号区域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 ADC)值为(0.51±0.02)×10~(-3)mm~2/s高于对照组(0.35±0.0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核磁ADC对早期脑损伤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1.5T MRI扩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颈部淋巴结MRI常规平扫资料、增强扫描资料、DWI影像学资料等。对患者的颈部转移性大淋巴结组、转移性小淋巴结组、良性淋巴结组的ADC值进行测量。进而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移性小淋巴结组的ADC值为(0.75±0.43)×10~(-3)mm~2/s,而转移性大淋巴结组的ADC值为(0.73±0.23)×10~(-3)mm~2/s,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淋巴结组的ADC值跟转移性大淋巴结组ADC值以及鼻咽癌颈部转移性小淋巴结组ADC值却有着明显的差异.两者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对患者的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ADC诊断阈值进行总结,分别为90.90%、83.22%、0.907×10~(-3)mm~2/s。结论对于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使用1.5TMRI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诊断价值以及诊断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顾伯龙 《中医正骨》2012,24(12):30-32,3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单个椎体压缩骨折在MRI图像上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由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的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男27例,女36例.年龄27~ 95岁,中位数63岁.骨质疏松所致压缩骨折43例,椎体转移瘤引起的压缩骨折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Avanton1.5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16例患者同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①骨质疏松所致压缩骨折的43例患者中,颈椎骨折5例,胸椎骨折20例,腰椎骨折18例.病变椎体呈楔形者28例,呈凹陷形者13例,呈扁平形者2例;43例患者病变均不累及整个椎体,病灶沿终板分布;椎体前缘或后缘平直者42例,椎体前后缘呈弧形者1例,椎体前缘或后缘可见碎骨片前突或后突11例,椎体内可见“真空”现象者2例;椎弓根可见异常信号,但形态无改变者7例;43例患者病变椎体周围软组织均呈较规则薄层环形;病变椎体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增厚者38例.7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其中6例呈较均匀一致强化,1例强化信号不均匀.②椎体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的20例患者中,颈椎骨折3例,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7例.病变椎体呈扁平形者14例,呈倒楔形者6例;20例患者病变均侵及整个椎体,椎体前缘或后缘均向外膨凸;20例患者病变均侵及椎弓根,其中椎弓根膨胀伴异常信号者16例,椎弓根信号异常但无形态改变者4例;椎旁软组织形态改变者16例,其中呈结节状或团块状者15例,呈薄层环形者1例;病变椎体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增厚者17例.9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强化信号不均匀,6例呈结节状强化.结论:在MRI图像上通过仔细分析骨折椎体形态、椎旁软组织形态、椎弓根形态和MRI信号及增强扫描强化方式,能有效鉴别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的单个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拟诊为超急性、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检查,分析随发病时间不同,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发病1~6 h(10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及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7~16 h(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2例为低信号,T2WI上4例为稍高信号,3例为高信号,DWI为高信号。17~24 h(5例)T1WI上4例为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24 h以上(7例)T1WI为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DWI 5例为稍高信号,2例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4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等信号,1例为等低信号。结论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有很大的临床诊断价值,而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则应结合ADC值才能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1例,包括混合型转移19例,溶骨型转移9例,硬化型转移3例,共涉及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结果:通过分析其STIR像上的信号表现与常规FSE序列T1WI,T2WI及增强MRI像对比,所有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的转移灶在STIR像上均有明显的信号改变。结论: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显示率高,但在鉴别诊断方面还需结合T1WI、T2WI像及增强MRI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本院接受上腹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依据要求行上腹部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拟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对测定值加以统计分析。结果:选择低B值差,所有患者ADC值均高于高B值差时ADC值,且伴随B值差增大,则ADC值减少。且B值=500 s/mm~2时,血管瘤及肝囊肿的ADC均高于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DC值可提高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增强和DWI资料。结果1:3例T1WI呈低信号,2例T1WI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多无强化。结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中DWI均有特异性,应该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作为常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常规MRI检查及DWI检查,评价D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WI表现为正常者6例。19例DWI显示皮质及皮质下高信号,T1WI仅可见9例,T2FLAIR仅有轻度信号增高;11例DWI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高信号,T2WI及T2FLAIR表现为稍高信号;5例D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区对称高信号;9例DWI表现为大脑半球白质弥漫高信号,T2WI、T2FLAIR稍高信号;8例DWI表现为分水岭区高信号,其中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脑内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T1WI呈高信号。结论 DWI较常规MRI能够更早更及时地发现新生儿由于缺氧缺血造成脑实质的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较T1WI及T2FLAIR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52例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患者在介入前及介入后第7天采取DWI诊断。结果: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s/mm~2、500s/mm~2、700s/mm~2时,治疗前后ADC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4洌急性脑梗死病人行常规MRI检查。再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TOF 3D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69例发病时间〈2h的病人,在T1WI和T2WI均为正常,DWI像呈稍高信号影;85例发病时间2h~6h病人,T2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在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中,31例表现为正常;20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影及其分支缺失;35例表现为脑血管影局限性狭窄、稀疏;68例表现为弥漫性脑血管分支影稀疏、减少。呈枯枝状,且常伴有主血管影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DWI比常规T2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成像在与DWI及T2WI像结合观察时,可对病人脑血管基本状态做出初步评价,但不宜单独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NPC)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两组均接受常规核磁共振(MR)检测及DWI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结果及鼻咽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正常淋巴结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差异。结果:观察组肿块型35例、黏膜型7例,轴位黏膜最厚为1.3cm且图像清晰度差于肿块型。观察组转移淋巴结共75枚,包括颈部淋巴结64枚、咽旁淋巴结11枚。转移增大淋巴结DWI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常规MR检出38例,占90.48%,DWI检出率偏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718,P0.05),对照组30例共检出39枚淋巴结,均正常;鼻咽癌原发灶ADC值为(0.764±0.142),转移淋巴结为(0.846±0.134),正常淋巴结为(1.067±0.183),原发灶ADC与转移淋巴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两者与正常淋巴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准确鉴别鼻咽癌原发灶及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价值优于常规MR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DWI及FLAIR检查,对比分析DWI、FLAIR图像。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弥散加权像可显示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死灶,本组超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2WI。FLAIR序列对大脑半球表面、基底池周围、灰白质交界及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及脑白质变性或脱髓鞘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DWI可以尽可能早地显示病灶,早期、准确诊断脑梗死,且优于常规MR,结合FLAIR/T2WI有助于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对其的神经重塑。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假针刺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患者采取针刺治疗,穴取四神聪、百会、太阳、风池、舌三针,每次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用钝头针放入针套内,用粘性物质将针头固定于皮肤上,实施针刺时使钝头针尖部分刚接触皮肤,不刺入皮肤。钝头针尖分别放置于四神聪、百会、太阳、风池、舌三针上。疗程同针刺组。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临床疗效,使用头颅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神经重塑。结果: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通过饮水功能评定,针刺组吞咽功能正常的为38例高于假针刺组的15例(P<0.05)。神经重塑方面:(1)表观弥散系数(ADC)。治疗前针刺组和假针刺组ADC值分别为(1.76±0.45)mm/s、(1.68±0.51)mm/s;治疗后两组ADC值分别为(0.66±0.15) mm/s、(0.74±0.11) mm/s,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翔  马勇  吕锦瑜  李志伟  许建安 《中医正骨》2010,22(7):10-11,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45个椎体,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55±1.32)分降至术后(2.15±1.27)分;骨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由术前(17.11±2.07)mm和(14.6±1.32)mm增加至术后(21.34±1.53)mm和(18.7±2.04)mm;Cobb角由术前23.2°±4.6°降至术后14.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骨水泥从椎体上终板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8.3月,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脊柱的形态,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重点探索3.0T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成像在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小肝癌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弥散成像资料、动态增强检察资料、MR平扫资料,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平扫,结果发现39个病灶。病灶的直径最长达到3 cm,病灶的直径最短为3.0 cm,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69 cm。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显示的病灶总共有41处,其中速升速降型总共有25个病灶、持续强化型总共有6个病灶、缓升速降型总共有5个病灶、无明显强化型总共有5个病灶。DWI诊断小肝癌病灶的ADC值达到(0.815±0.173)×10~(-3)mm~2/s,DWI诊断病灶四周正常肝组织的ADC值达到(1.886±0.314)×10~(-3)mm~2/s,两个ADC值具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3.0T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成像在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中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协同应用MR图像的信号强度比(SIR)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脑梗死MRI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5例脑梗死病例按发病时间分为5组,各25例。A组(急性期)发病1d,B组(亚急性早期)发病2d~6d,C组(亚急性中期)发病4d~7d,D组(亚急性后期)发病8d~14d,E组(慢性期)发病1d以后。分别测算梗死各期DWI图、T2WI图和FLAIR图的平均信号强度值、SIR值和梗死灶的ADC值、r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图:B组、D组、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AIR图:A组与E组比较,B组、C组分别于D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图:A组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DWI图、FLAIR图和T2WI图的平均SIR值与病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侧与健侧各期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E组比较,A组rADC值和平均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rADC值和平均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各期DWI图、T2WI图和FLAIR图的平均SIR值及梗死灶的平均rADC值均与病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联合观察和协同应用MR图像的SIR值和梗死灶的rADC值可以明显提高脑梗死MRI分期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联合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恶性31个,良性16个。所有病灶均行DCE-MRI及DWI。以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3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DCE—MRI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4.2%、87.1%,特异性为50%、62.5%,准确率为70%、78.7%。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良恶性诊断闽值为1.20×103mm^2/s,ADC值诊断及联合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3.55%、87.1%,特畀性为75%、81.3%,准确性为87.23%、85.1%。结论:①DCE—MRI诊断良恶性病变特异性较低,结合DWI综合诊断能提高特异性。②DWI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高,可作为乳腺癌的筛查序列。恶性病变ADC值多≤1.20×10^3mm^2/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0 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共计32例,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8例,分析比较2种疾病在不同b值下的标准表观弥散系数、b值-信号强度曲线斜率和信号衰减率。结果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在不同b值下相比较,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信号强度曲线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号衰减率和标准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能够为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增生鉴别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