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受艾滋病(AIDS)影响儿童的学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的现状,探讨其在学业压力应对上的不足,为针对这一弱势群体制定相关救助政策及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258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150名对照组儿童学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的差异,不同压力应对策略的选择对学业压力的影响。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总体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对照儿童(t=2.55,P=0.011),两组人群在任务要求压力(t=2.75,P=0.006)、竞争压力(t=2.39,P=0.018)、挫败感压力(t=2.79,P=0.005)三个维度有差异,但两组人群在主动(t=-1.02,P=0.307)、被动(t=-0.683,P=0.495)和维持现状(t=-0.416,P=0.884)三种应对策略方面并无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动的应对策略可缓解两组人群的学业压力,同时维持性策略也可以缓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任务要求压力(r=-0.162)、期望压力(r=-0.189),但是主动应对策略缓解趋势更加显著。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相应的干预措施应更多关注其心理疏导,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这一弱势群体更积极地应对学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陕西省女性服刑人员关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837名女性服刑人员并进行分析。结果94%的女性服刑人员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19.8%~87.3%,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11.6%~87.6%,对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23.4%~48.6%;对预防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36.7%~57.5%。46.6%~55.7%的女性服刑人员对艾滋病表现为恐惧心理;26.6%~90.0%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怀有偏见。影响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影响对艾滋病或艾滋病病人态度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结论女性服刑人员对艾滋病知识表现为广泛知晓但缺乏深入了解,并表现出过度的恐惧,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不宽容。  相似文献   

3.
耻辱和歧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与艾滋病相关的耻辱和歧视(AIDS-related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是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及相关人群、相关行为的歧视,也包括高危人群及其家人等的羞耻感和自我歧视。目前,与艾滋病相关的耻辱和歧视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政策、法律法规、医疗服务、就业、教育、社区、家庭等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与行为(KAP)现状,为医学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通过Epi Data 3.1和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300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61.92%(805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4.77%(1232人);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正确持有率为36.38%(473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艾滋病KAP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选修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父母文化程度以及父母职业等,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是影响其态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医学院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内容的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待艾滋病的态度/行为方面;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艾滋病KAP的重要因素;艾滋病KAP研究有待科学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云南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对家庭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家庭和非HIV感染者家庭的家庭规模、经济状况和医疗负担等,了解艾滋病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对家庭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的方法,首先整群随机抽取HIV/艾滋病(AIDS)病人家庭,然后按2∶1的比例选取吸毒非感染者家庭和一般家庭。结果调查发现,HIV感染者家庭目前家庭规模显著小于一般家庭(P<0.01);HIV感染者家庭年均收入较低,而年均支出没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家庭的医疗负担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结论艾滋病对家庭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削弱劳动力、减少家庭收入、增加医疗负担,进而破坏家庭规模和结构,导致家庭社会功能的丧失和经济贫困。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公众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连市城乡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工作提供依据,2005年5~8月对大连市公众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对中国儿童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认识艾滋病对中国儿童的影响。方法利用方差分析等方法,提出一个多层次的分析框架,设计以儿童成长为核心的家庭调查表及儿童访谈提纲,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人均生产收入减少;救助活动对改善艾滋病孤儿家庭的经济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父母存活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缺课率最高;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感受到心理压力和忧伤。结论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儿童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与非艾滋病家庭的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与行为(KAP)现状,为医学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通过Epi Data 3.1和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300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61.92%(805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4.77%(1232人);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正确持有率为36.38%(473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艾滋病KAP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选修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父母文化程度以及父母职业等,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是影响其态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医学院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内容的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待艾滋病的态度/行为方面;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艾滋病KAP的重要因素;艾滋病KAP研究有待科学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学生家长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态度,探索和评估流动人口家庭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对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台区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7所中学,通过健康教育课对初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后,学生将艾滋病知识宣传资料带回家中让家长学习。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前,从每所学校初中一、二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第2学期再次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家长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754名和756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干预后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52.5%提高到88.1%(χ2=228.96,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率从71.2%降低到59.5%(χ2=19.34,P〈0.01)。结论学校主导、中学生与家长学习的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人口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降低了对HIV感染者的歧视。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接受国家推荐治疗方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存状况,提高抗病毒治疗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Data 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收集系统中四川省治疗数据信息,使用SAS 9.1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通过筛选此次研究共纳入766例病人,截止研究结束时,有94例病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占12.3%。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有无肺部症状、确诊感染到开始治疗的时间,是病人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结合抗病毒治疗后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在疾病早期开展治疗对病人有更好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的常见机会性感染之一,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艾滋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该文收集了近年来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研究的相关信息,从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和西医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临泉县艾滋病社区关爱体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及其亲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当地各阶层健康居民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方法通过典型抽样法对85名HIV感染者和病人及65名HIV感染者和病人家属进行调查,经分层抽样方法对519名社会各阶层健康居民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属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乡镇的HIV感染者和病人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属社会支持的不利因素,而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KAP调查中,有76.3%的人没有帮助过艾滋病患者,11.3%的人不愿意长期援助艾滋病患者,42.4%的人则看情况。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亲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我国农村现有的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还亟需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作为防治艾滋病工作的一线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及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为在医务人员中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及反歧视倡导工作提供依据,开展了此项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变化,艾滋病(AIDS)病人临终前多转移到家庭,多由家人照顾,这样,临终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就显得非常重要。人文关怀,是指对人自由和尊严的充分保障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人文关怀强调对人的保护~([1])。将人文关怀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在护理实践中,对晚期临终艾滋病病人实施人性化关爱,就是护理人文关怀。本文旨在探讨人文关怀干预在艾滋病病人居家临终护理中的作用,为护理延伸服务病人临终关怀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重庆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报告病例数近年迅速增加,艾滋病的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对社会、经济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1-2])。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艾滋病防治工作,重庆市于2013年逐步将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由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机构移交至定点医疗机构。然而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抗病毒治疗工作质量还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公安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全面阐述和分析公安监管场所艾滋病病毒感染与传播的危险性,以及监管场所应对艾滋病挑战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提出了指导性和应用性兼备的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管理对策。指出了公安监管场所的艾滋病防控对社会艾滋病防治整体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遏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和蔓延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倡导多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参与和联合防治。其观点和方法将对加强公安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动员多部门和社会力量找好工作切入点,积极参与和介入监管场所的艾滋病联合防治工作,有效推动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和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与蔓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病耻感作为艾滋病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不仅影响求医行为、方式、治疗的依从性和疾病结局,而且影响病人及相关人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艾滋病病耻感评估工具作为评价病耻感的主要方法,对其诊断、干预和护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艾滋病病耻感评估工具进行分类,并重点介绍和分析国内外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评估工具,旨在帮助研究者评估艾滋病病人及相关人员的病耻感时合理选择测量工具,也为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文化的本土化评估工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艾滋病相关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自身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居住地、婚姻状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物质滥用、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家庭支持的缺乏,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情况以及伦理观和法律观的压制等因素。今后还需要在艾滋病相关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探索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干预措施,改善该类人群的生活质量,减少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和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服务网络,使该人群及其家庭得到适宜的关怀,同时建立医疗救助、生产自助和转介服务的纽带关系,有效开展艾滋病关怀工作,促进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在市CDC、社区卫生院和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关怀服务点,建立目标人群随访档案、入户随访,发放艾滋病宣传册、安全套,为感染者提供体检及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结果喀什市有237名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社区卫生院共对201名感染者进行了随访工作,随访率达63.2%;为72名感染者/病人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又为40名感染者/病人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现已为CD4小于200个/mL的艾滋病病人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结论喀什市社区居民在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的随访对艾滋病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通常受到经济困难和社会歧视的双重打击。小额贷款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生产自救,有助于改善感染者家庭的经济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并重返社会。文章综述了小额贷款的分类及实施模式,在受艾滋病影响人群中的应用,对其和家庭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实施小额贷款提出了建议,对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开展关怀救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