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银杏酮酯联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共有1 560例ACS患者行PCI手术,按就诊顺序纳入489例经血栓弹力图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将其分为A组(n=127)、B组(n=209)和C组(n=153)。A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强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B组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C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银杏酮酯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调整用药后2周复查TEG,观察3组腺苷二磷酸抑制率(ADP%)、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比较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ADR)、3组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总费用(元),考察随访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调整用药后2周复查TEG发现,3组ADP%、AA%均较其调整用药前明显改善(P 0. 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C组改善最佳(P 0. 05)。3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总费用分别是:A组440. 30元,B组305. 20元,C组307. 44元。与B组比较,C组药物总费用没有明显增加。持续随访6个月,3组总ADR发生率分别是:A组为14. 38%(22/127),B组为30. 62%(61/209),C组为7. 19%(11/15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C组皮肤黏膜轻度出血发生率更低(P 0. 05)。3组MACE发生率分别是:A组4. 72%(6/127),B组0. 48%(1/209),C组0. 65%(1/15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银杏酮酯联合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后出现的氯吡格雷抵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活性、降低出血率及近期MACE事件,且不会增加药物费用,故推荐这一方案在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采用加倍氯吡格雷剂量与替格瑞洛在抗血小板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经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倍剂量抗血小板治疗;B组30例,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进行12月随访调查,对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和出血事件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2.72±3.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及再次发生胸痛例数略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脑卒中及心源性死亡。B组的总出血事件较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CS经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应用加倍氯吡格雷剂量方案的抗血小板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不亚于应用替格瑞洛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应用血栓弹力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简称ADP抑制率),研究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者,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血栓弹力图测定其ADP抑制率,根据抑制率分为3组,抑制率≥70%为反应良好组(设定为A组)96例,抑制率≤30%病例104例,分为2组,每组各52例(分别设定为B、C组),B组保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剂量治疗不变,C组加大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剂量,连续随访6个月,记录3组一般情况及严重颅内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中,共发生不良事件31例,其中A组8例(8.33%),B组12例(23.08%),C组8例(15.38%),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C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病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术后1个月较高,但与其他月份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监测在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过程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及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剂量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重度血瘀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10例冠心病重度血瘀证行PCI术后伴有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抑制率和残余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1%,高于对照组的8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抑制率及残余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残余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重度血瘀证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抑制率,减轻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对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有无影响。方法入选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 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术前24 h内均给予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PCI后24 h测血栓弹力图,3 d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结果术后24 h、3 d时两组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不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替格瑞洛治疗(90 mg,2 次/日)3 个月期间的53 例对氯吡格雷抵抗ACS 患者临床数据,观察ADP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评价替格瑞洛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所有受试者替格瑞洛服用前及服用后3 d、30 d、90 d ADP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11.6±8.2)%、(46.5±15.2)%、(45.9±12.2)%及(43.3±13.5)%,与服用前相比明显增加(P 〈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替格瑞洛可增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ACS 患者ADP 诱导血小板抑制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血栓弹力图对复发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药物抵抗干预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氯吡格雷抗栓连续治疗5 d,对患者疗效进行血栓弹力图评价,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并统计和比较敏感患者与抵抗患者随访6个月内血管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300例患者连续服药5 d后对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评价,结果显示213例未出现抵抗,87例出现抵抗,氯吡格雷抗栓敏感度71.00%;204例患者症状好转,临床有效率68.00%;87例出现药物抵抗患者加用阿司匹林后血清C反应蛋白降低、症状好转,提示阿司匹林治疗有效;抵抗组患者血管性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抗栓疗效,从而有助于患者和医生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血管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5):121-12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可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发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但由于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目前临床推荐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以预防胃肠道溃疡和出血。但最新证据显示,PPI可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这种作用以奥美拉唑表现最强,而泮托拉唑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脉支架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以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的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为主要终点,以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与30 d出血事件为次要终点,比较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的发生率,同时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组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0 d后2组血小板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手术后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两者相互之间并无明显影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时不同用法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以2004年-2010年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患者为观察对象.2004年-2007年的669例患者为对照组,择期PCI 650例,急诊PCI 19例;2008年-2010年的582例患者为治疗组,择期PCI 569例,急诊PCI 13例.抗血小板药物给予不同用法,观察1月,比较亚急性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发生亚急性血栓5例,治疗组未见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不同用法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评价双嘧达莫对于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中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介入术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每日给予阿司匹林150mg,氯吡格雷75mg。双嘧达莫组66例给予双嘧达莫,对照组70例不予双嘧达莫。术后3~7 d应用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检测方法测定AA通道血小板抑制率和ADP通道血小板抑制率。结果 ADP通道血小板抑制率双嘧达莫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A通道血小板抑制率双嘧达莫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双嘧达莫组ADP通道药物低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双嘧达莫可提高ADP通道血小板抑制率,有助于改善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衍生物,能高效地抑制血小板活性,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虽然多项研究均已证实了其强大的抗栓作用及明显的临床疗效,但其抗血小板的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文献报道约有25%的患者对其反应较差。氯吡格雷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和治疗中再发缺血事件称为氯吡格雷抵抗或氯吡格雷无反应或低反应。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衍生物,能高效地抑制血小板活性,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虽然多项研究均已证实了其强大的抗栓作用及明显的临床疗效,但其抗血小板的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文献报道约有25%的患者对其反应较差。氯吡格雷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和治疗中再发缺血事件称为氯吡格雷抵抗或氯吡格雷无反应或低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5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A组(手术进行前给予300 mg氯吡格雷联合300 mg阿司匹林嚼服,77例)和B组(术前给予600 mg氯吡格雷联合300 mg阿司匹林嚼服,77例)。观察两组服药前、介入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抑制率、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G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与服药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B组与同期A组相比较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24 h血小板抑制率与服药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B组与同期A组相比较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MACE发生率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出血发生率略优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对急诊PCI患者给予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抗炎、抑制血小板效果,能够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冠心病PCI患者血小板抵抗抑制的作用。方法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将所有拟进行冠心病PCI治疗的患者分为6组,分别为丹参多酚酸盐组,银杏达莫组,疏血通组,参麦组,苦碟子组与对照组,观察6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天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的影响及住院期间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与任何部位出血事件的影响。结果 6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差别不明显,银杏达莫组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其余5组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血电阻法监测冠状动脉造影和(或)64层冠脉CT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78例和51例对照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冠心病患者经氯吡格雷75mg/d,治疗一周后再次测定冠心病患者的PAG,比较加用氯吡格雷前后PAG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中49例(28%)出现AR,使用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一周后,PAG明显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中AR的发生率升高,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可减少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组入院后均给予负荷剂量,PCI后均给予常规剂量维持,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 h。观察2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PCI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酶谱各指标水平,统计2组PCI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PCI后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高于PCI前(P均0. 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PCI后72 h血清hs-CRP、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PCI后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 0. 05)。结论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用于STEMI患者PCI疗效相当,不增加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替格瑞洛可显著减轻炎症及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可作为一线STEMI患者PCI后抗栓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的抑制率影响。方法:将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依照肾小球的滤过率(eGFR)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研究,A组为冠心病不合并慢性肾病(eGFR≥90mL·min~(-1))组80例,B组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eGFR90mL·min~(-1))组8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系统治疗,每天联合使用阿司匹林0.1 g和氯吡格雷75mg,然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来检测A组和B组患者的二磷酸腺苷(ADP)与花生四烯酸途径的抑制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冠心病无慢性肾病患者而言,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主要因氯吡格雷的敏感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晚期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因冠心病接受PCI的2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8例。2组患者均按照PCI标准方法进行,术前6 h顿服氯吡格雷300 mg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术后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连服1 a,同时服用阿司匹林300 mg/d,4周后减量为100 mg/d,终生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PCI前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d,连服4周,之后改为40 mg/2 d,至氯吡格雷停药。统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口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前、口服1周后及随访期间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统计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发现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PA水平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随着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2组各时间段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后,观察组PG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随时间延长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对照组PGE2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并随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的趋势。2组MA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I术后应用PPIs可有效降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且对PA无显著影响,亦不增加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