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敏灸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按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均为30例.热敏灸组在患者上印堂、肺俞、神阙穴等穴区查找热敏腧穴进行热敏灸治疗,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为1次治疗时间;常规针刺组选取上印堂、迎香(双侧)、大椎、风府、风池(双侧)、肺俞(双侧)、合谷...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常规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穴取肺俞、肾俞、印堂: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停止治疗3个月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治疗3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停止治疗3个月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更持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脑疲劳状态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疲劳状态对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受试者分为31例脑疲劳组(试验组)和30例非脑疲劳组(对照组),通过“脑保健”热敏灸法刺激两组受试者百会、风池(双侧)、命门(双侧)等腧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受试者各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各种热敏灸感的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受试者均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试验组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试验组百会穴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的频率最高(96.8%)。试验组的百会穴透热、扩热、传热、压感,命门穴扩热、传热等热敏灸感均较对照组强(P<0.05或P<0.01)。结论 脑疲劳状态下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较非脑疲劳状态下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12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热敏化腧穴探感定位,分析肩周炎患者热敏穴出现规律,为临床运用热敏灸治疗肩周炎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点燃的纯艾条对112例肩周炎患者及39例正常组按照回旋法、雀啄法、温和灸法进行腧穴热敏化探查。结果急性期热敏化主要在经外病变部位,即阿是穴及经外奇穴;粘连期热敏化主要在病变部位及足太阳经风门穴部位;缓解期热敏化主要在手阳明经手三里与肩髃部位。正常组出现热敏化现象不明显(P0.05)。结论各期肩周炎热敏化部位不同,急性期以疼痛部位为主,粘连期以病变部位及太阳经为主,缓解期以阳明经为主,具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5.
段权  袁锋  梁美爱  董嘉怡  钟平  古志林 《新中医》2014,46(7):171-17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拟定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及任督二脉的相关经穴及经外奇穴共57穴,据远近配穴原则,每次选取膝关节周围及远端穴位3~5个,对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热敏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记录是否出现热敏化现象及其具体表现。结果:共完成治疗数115例,脱落5例;出现热敏灸感者113例,无热敏灸感者2例;共完成8条经脉的临床观察,出现热敏灸感现象最多的前5条经脉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共完成57个穴位的临床观察,出现热敏灸感的穴位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名前10名依次为: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犊鼻、膝阳光、血海、阴陵泉、膝关、内膝眼、鹤顶;共出现5种热敏灸感,按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透热、传热、扩热、局部不热远处热、非热感。结论:热敏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腧穴热敏化出现率较高,穴位分布与经穴有一定重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取上印堂、通天、迎香、肺俞、神阙等穴进行热敏灸治疗.结果:治愈11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动灸手法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热敏灸感激发效率与灸疗的差异性,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纳入90例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回旋灸组(30例)、雀啄灸组(30例)和循经往返灸组(30例)。受试者均以印堂、神庭、迎香、肺俞等穴位为高发穴区探寻部位,分别予以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为探查方式,确定热敏灸穴位后进行系统治疗,每日1次,10次一疗程,共2个疗程。评价各组患者的灸感情况(灸感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灸感类型构成),比较各组患者治AR症状体征评分、鼻结膜炎生存(RQLQ)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雀啄灸组的灸感出现时间较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更早(P<0.05),灸感持续时间更长(P<0.05);三组灸感类型没有差异(P>0.05);雀啄灸组RQLQ评分、AR症状体征评分更低(P<0.05),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没有差异(P>0.05);回旋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愈显率为93.33%,循经往返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的愈显率高于回旋灸组、循经往返灸组(P<0.05)。结论:在以热敏灸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督脉腧穴热敏灸干预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督脉腧穴热敏灸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悬灸进行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以临床症状评分、VAS、PPI评分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VAS、PP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VAS、PPI评分差值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督脉腧穴热敏灸干预产后身痛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相关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新方法。方法将80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上印堂、肺俞及关元穴,对照组采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血清IgE水平、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血清IgE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宫寒型痛经热敏化腧穴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32例宫寒型痛经患者在膝关节周围及以下部位腧穴热敏现象及其归经和表现形式.结果 热敏化腧穴分布在足太阴脾经最多,其次为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最少;腧穴热敏化的表现以复合感觉最多,最少为酸胀感;腧穴敏化频率最多的是足太阴脾经腧穴——三阴交.结论 宫寒型痛经膝关节周围及以下部位的热敏化腧穴分布以脾、肾、肝经为主,并以复合感觉最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8例。治疗组采用天灸散行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药散行穴位敷贴治疗。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组不同性别、不同证型的总有效率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对变应性鼻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近5年来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归经,总结选穴用经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并整理其针灸处方,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的选穴用经规律.结果:共...  相似文献   

13.
王璞 《光明中医》2016,(4):544-54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用丁香、附子、肉桂、延胡索、白芥子等药物及相应腧穴进行贴敷治疗,治疗不限于三伏天。结果治疗三次即可迅速改善症状,一疗程后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8%。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显著减轻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热敏灸治疗遗尿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方法小儿遗尿患者67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中药组,治疗10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组34例,痊愈26例,好转8例,无效0例;中药组33例,痊愈15例,好转18例,无效0例,热敏灸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对小儿遗尿有较好疗效,患者无痛苦,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顽固,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治疗上西医主要通过鼻内给药、口服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但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疗效因人而异,且手术治疗并发症多,不良反应明显。穴位埋线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是中西医相结合的成果,绿色安全,简单便捷,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值得推广。文章阐述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对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预防性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符合标准的SA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28例)、西药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艾灸组采用温和灸与灸盒灸相配合方式治疗;西药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定期随访。艾灸组及西药组患者治疗时间均选择从4月花粉伊始期前2周进行,4周后结束。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于花粉伊始期(治疗2周后),花粉高峰期(治疗4周后)及花粉消散期(治疗后4周)比较各组的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及西药组治疗后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眼痒症状改善(P<0.01,P<0.05);艾灸组在花粉伊始期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眼痒症状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在花粉高峰期流涕、喷嚏及鼻痒评分和花粉消散期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眼痒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及西药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P<0.01,P<0.05);艾灸组在花粉伊始期和花粉消散期生活质量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在花粉高峰期睡眠、非鼻/眼症状及行为问题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花粉期来临前采用预防性治疗能显著改善花粉致敏症状及生活质量。艾灸疗法与鼻内皮质类固醇治疗近期效果作用相当,但远期效果优于鼻内皮质类固醇。  相似文献   

17.
纳米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米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4例以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76例以超短波治疗,观察两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分别<0.05和<0.01)。[结论]纳米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过敏性彝炎(AR)肺虚感寒型的疗效。方法60例5—14岁AR患儿随机分敷贴组(治疗组)、药物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率以及免疫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敷贴组总有效率为83.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细胞因子(IL-4、IFN-γ)、细胞闻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经Ridit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疗法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有效防治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口服西替利嗪、质量浓度为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治疗;治疗组39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14 d、2个月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论述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分析历代医家对过敏性鼻炎的选方用药特点,提出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郁热和湿热型过敏性鼻炎,并以现代医家临床研究及治疗疗效为佐证,探究寒热并用法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