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明怀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502-503,52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气虚、心阳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关系。方法选择CHF心气虚、心阳虚证住院患者62例,分别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并行心脏多普勒、血清TNF-α、IL-6和IL-10等检查。结果心气虚证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以舒张功能不全和心功能Ⅰ级、Ⅱ级为多,心阳虚证组患者以心功能Ⅲ级、Ⅳ级为多;心气虚证患者E/A值、EF值高于心阳虚证;心阳虚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心气虚证;心阳虚证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心气虚证。结论TNF-α、IL-6与IL-10可能在CHF心气虚证向心阳虚证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微观辨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与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清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18例健康体验者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医证型中,热毒炽盛证最多,其次为正虚毒恋证,而气滞热壅证最少。与对照组比较,急性乳腺炎组IL-6、IL-10及TNF-α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3例急性乳腺炎组患者的证型分组中,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6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10、TNF-α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毒炽盛证组的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气滞热壅证组、正虚毒恋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10及TNF-α水平可作为急性乳腺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急性乳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指数在中医虚实证候辨证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62例患者分为实热证组34例,气虚津伤证组28例。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遴选并构建脓毒症指数IL-6/IL-10,探讨其指导虚实辨证的临床价值。结果 实热证组和气虚津伤证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热证组患者血清IL-6浓度高于气虚津伤证组,而血清IL-10浓度则低于气虚津伤证组(均P <0.05);两组间血清IL-1β、IL-8、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脓毒症指数IL-6/IL-10取20为截断值时,对中医虚实证候诊断的敏感性为88.24%,特异性为100%,AUC 0.98,95%CI 0.95~1.0。结论 脓毒症指数IL-6/IL-10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虚实辨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90例及正常人30名,其中符合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虚证、痰证、血瘀证患者各30例,所有入选受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组间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SCL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以痰证组最高,血瘀证组次之,虚证组最低。虚证组、痰证组、血瘀证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IL-1β、IL-6和TNF-α及痰证组IL-1β水平低于血瘀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也低于痰证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NSCLC虚证、痰证、血瘀证与血清前炎症因子表达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关系,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数。方法:将NAFLD患者13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5型,即脾虚湿痰证(32例)、肝郁脾虚证(30例)、痰瘀互结证(30例)、湿热内蕴证(34例)和肝肾不足证(4例,因样本数太少,未纳入统计分析),测定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并以同期不嗜酒的3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NAFLD不同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中医各证型间按脾虚湿痰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依次升高,湿热内蕴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其他三个证型(P0.05);痰瘀互结型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P0.05),但肝郁脾虚与脾虚湿痰两证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介导的免疫损伤的关系.方法:将93例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瘀血痹阻型、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5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的水平,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气、阳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关系。方法:选取CHF心气、阳虚证住院患者67名,分别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并行心脏多普勒、血清TNF-α、IL-1β及IL-10等检查。结果:心气虚证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以舒张功能不全和心功能Ⅰ级、Ⅱ级为多,心阳虚证组患者以心功能Ⅲ级、Ⅳ级为多(Ridit分析,P<0.01);心气虚证组患者E/A值、EF值高于心阳虚证组(P<0.01);心阳虚证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高于心气虚证组(P<0.01或P<0.05);心阳虚证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心气虚证组(P<0.01)。结论:TNF-α、IL-1β与IL-10可能在CHF心气虚证向心阳虚证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微观辨证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一6(IL_6)与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1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并观察其中医证型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结果:代谢综合征各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医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现象,其值随证型演变而变化,阴阳两虚组〈气阴两虚组〈胃热脾滞组〈痰湿瘀滞组。结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可反应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对代谢综合征的中医分型客观化及辨证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慢性乙肝中医证侯的微观辨证体系.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严格按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分型并分组,抽血测定其血浆内毒素(ET)含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肝功能(ALT、AST、11BIL)含量,与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并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制定判别方程.结果:慢性乙肝各中医证型组血浆ET、血清TNF-α、IL-6及肝功能(ALT、AST、TBlL)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ALT、TBIL、ET、TNF-α、IL-6五项判别能力强、显著性水平高的指标,建立的数学判别模型经回顾性检验,判断正确率为84.6%.结论:ET、ALT、TBIL及TNF-α、IL-6五项指标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有价值的指标.运用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方程式,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IL-6和TNF-α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水平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29名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IL-6和TNF-α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观察对象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1)。结论IL-6和TNF-α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四联辨证疗法治疗胃肠实热和肝胆湿热证早期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早期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中医辨证四联治疗(中药灌胃,胃肠实热证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肝胆湿热证采用大柴胡汤加减;中药灌肠,采用大承气汤加减;中药外敷,采用清热散结方;静脉滴注活血化瘀药,灯盏花素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以及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复常的时间;治疗前后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变化;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及血清AMS,LPS,WBC,CRP复常时间,MCT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3,7 d血清TNF-α,IL-6的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两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辨证四联疗法能明显改善AP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MCTSI评分,能够早期下调血清TNF-α,IL-6水平,上调血清IL-10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研究,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客观化的参考指标;为调节免疫紊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及参考指标。方法:收集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并分为六个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其中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属实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属虚证,肝郁脾虚证属虚实夹杂证。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细胞因子IL-6、IL-8的值。结果:1.180例U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依次为: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其中以湿热内蕴证为主,占全部患者的28%。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各中医证型的IL-6、IL-8水平较正常值升高(P<0.001)。3.湿热内蕴证和气滞血瘀证IL-6、IL-8水平较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肝郁脾虚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证和气滞血瘀证之间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肝郁脾虚证之间,即虚证与虚实夹杂证各证型之间IL-6、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实证占主导地位,在缓解期,虚证、虚实夹杂证占主导地位,活动期IL-6、IL-8水平较缓解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及缓解期IL-6、IL-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溃疡性结肠炎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其中,湿热内蕴证最多,阴血亏虚证最少。2.UC患者整个病程均存在免疫紊乱,促炎因子IL-6、IL-8水平较正常值高。3.UC患者实证IL-6、IL-8水平较虚证、虚实夹杂证高,故IL-6、IL-8可为中医辨证分型,尤其是在虚实辨证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4.UC患者活动期IL-6、IL-8水平较缓解期高,故IL-6、IL-8在UC分期方面同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消渴发病机理与血清IL-6、TNF-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以研究消渴的发病机理.方法分设消渴组 (消渴患者 )与对照组 (健康人 ),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 IL- 6、 TNF-α.结果不同空腹血糖水平的消渴患者血清 IL- 6、 TNF-α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IL- 6、 TNF-α水平与消渴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16例(湿热蕴结证80例,湿热夹瘀证56例,痰瘀阻滞证57例,肝肾亏虚证23例),正常对照组40例,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的IL-1β、IL-6及TNF-α水平。结果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阳性率及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中医证型间患者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湿热夹瘀证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两证,其中以湿热蕴结证为最高(均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与其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成  李虹桥 《四川中医》2020,38(7):121-124
目的:研究九味消疡汤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转阴率、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九味消溃汤,治疗4周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Hp转阴率及溃疡直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期间复发率,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NF-κ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p转阴率(86.79%)高于对照组(69.81%),溃疡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7.55%)低于对照组(22.64%)(P0.05)。结论:九味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提高Hp转阴率并降低血清IL-6及PG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中医各证型中的作用,本课题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慢乙肝湿热蕴脾证开展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治疗前后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了解细胞因子对慢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机制的影响,进而为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治疗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纳入标准收集门诊和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03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组,收集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IL-6浓度。结果: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组IL-6水平最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和痰湿壅盛组与正常对照组IL-6水平相近(P0.05)。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6存在相关性,IL-6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临床辨证的一项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中医辨证分型与TNF、IL-6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给予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血清TNF、IL-6水平。结果:食管癌中医证型放射治疗前痰气互阻型27例(33.75%)、血瘀痰滞型34例(42.5%)、阴虚热毒型15例(18.75%)、气虚阳微型4例(5.00%);放射治疗后痰气互阻型5例(6.25%)血瘀痰滞型16例(20.0%)、阴虚热毒型45例(56.25%)、气虚阳微型14例(17.5%)。放射治疗前后中医辨证分型构成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6。TNF-α、IL-6水平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放疗后表现为阴虚热毒证的食管癌患者差异性更加显著,而非阴虚热毒证的食管癌患者差异性不显著。结论:放射治疗使食管癌患者转变为阴虚热毒证的几率增加。放疗后阴虚热毒型食管癌患者过盛自分泌的TNF-α、IL-6明显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9.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93例中医不同证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TNF-α、IL-8及IL-4水平。结果伴有出血、糜烂、反流等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TNF-α、IL-8和IL-4均高于单纯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其中TNF-α、IL-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L4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不同证型TNF-α、IL-8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脾胃湿热型患者胃黏膜中TNF-α、IL-8含量最高,而虚证(胃阴不足型或脾胃虚弱型)以及肝郁脾虚型TNF-α、IL-8含量较低;IL-4含量在肝胃不和型及肝郁脾虚型较高。结论不同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IL.8、IL-4、TNF-α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是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况、掌握病情和观察预后的十分重要的检测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7,(5):588-589
目的:观察泻痰清肺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50例,进行中医泻痰清肺方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血清TNF-α和IL-8含量,绘制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指标诊断价值。结果:血清TNF-α和IL-8水平支气管哮喘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NF-α水平与IL-8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IL-8和TNF-α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和0.909。泻痰清肺方治疗后患者TNF-α和IL-8水平明显降低。结论:TNF-α和IL-8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医泻痰清肺方治疗可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