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高乌甲素静脉自控镇痛(PCIA)及其对血清补体3、4(complement3、4,C3、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抽签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曲马多组及高乌甲素组,每组20例。高乌甲素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高乌甲素8 mg,30 min滴注完毕,术毕患者行PCIA,高乌甲素总用量为36 mg;曲马多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曲马多100 mg,30 min滴注完毕,术毕患者行PCIA,曲马多总用量为900 mg;对照组仅术后按患者主诉需求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次)与氟哌利多(2.5 mg/次)予以镇痛。VAS评分测量患者术前12 h及术后12、24、48、72 h疼痛强度;同一时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含量。结果对照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较术前高(P0.01);曲马多组及高乌甲素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及高乌甲素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马多组与高乌甲素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2、24、48 h血清C3、C4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P0.01);至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曲马多组术后48 h,高乌甲素组术后24、48 h血清C3、C4水平较对照组同一时点升高(P0.05)。曲马多组及高乌甲素组术后各时点的血清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术后患者的VAS分值与血清C3、C4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0.622,r=-0.649,P0.01)。结论本研究剂量的高乌甲素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后镇痛有良好的效果,且能够抑制手术创伤及疼痛,并能升高C3、C4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观察2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度评分(BCS);观察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麻醉后10 min(t_2)和手术结束时(t_3)的呼吸和血液流动学变化;观察t_0和t_3时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躁动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的MAP和HR在t_1,t_2和t_3时高于t_0时(P0.05),而对照组的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均0.05)。2组各个时点RR和Sp(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_3时点对照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较t_0时点和观察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稳定作用,缓解应激反应及拔管时躁动,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与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B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对比2组麻醉前30 min(t_0)、切皮后1 h(t_1)、术后4 h(t_2)、术后24 h(t_3)、术后72 h(t_4)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应激激素水平,并记录2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A组在t_1~t_4的CD3~+、CD4~+、CD4~+/CD8~+均高于B组(P均0.05)。A组t_1~t_4催乳素(PRL)水平、生长激素(GH)水平、IL-8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5)。A组t_2~t_4的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5)。2组在术后t_2~t_4各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较于全凭静脉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开展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方案可有效减轻免疫功能抑制,降低应激激素水平,且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复合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腔注射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择期手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乌甲素(G)组、布比卡因(B)组、吗啡(M)组及高乌甲素复合布比卡因(GB)组4组,比较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各时点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GB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其他3组(P均<0.05);M组心率变化明显高于其他3组;M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其他3组。结论高乌甲素复合布比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是一种较理想的平衡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腹部术后患者不同镇痛方式镇痛效果的研究,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镇痛方式。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40例,术后分别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A组肌内注射哌替啶,B组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C组采用电子镇痛泵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1,6,24,48 h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B、C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术后1,6,48 h的VAS评分低于B组,术后各时点的HR、RR均低于A、B组(P均<0.05),术后1,6,24 h的Sp(O2)高于A、B组(P均<0.05)。结论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及经静脉自控镇痛均能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而且后者的镇痛效果更好,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实验组:舒芬太尼100μg+高乌甲素12 mg+氟哌利多5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对照组:芬太尼1.0 mg+氟哌利多5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2组镇痛泵设置:持续输注2 mL/h,追加量2 mL/次,锁定15 min。分别于6,12,24,48 h观察镇痛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评分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全麻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羟考酮组(O组)、枸橼酸芬太尼组(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O组和F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0 min均给予一次负荷量,拔除气管导管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CIA),C组只给等量生理盐水,O组药物配方为盐酸羟考酮0.4 mg/kg+枸橼酸芬太尼0.004 mg/kg+托烷司琼0.1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F组为枸橼酸芬太尼0.008 mg/kg+托烷司琼0.1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记录拔管后10 min(t_0)、术后2 h(t_1)、4 h(t_2)、12 h(t_3)、24 h(t_4)、48 h(t_5)3组患者的MAP、HR、Sp(O2)、RR、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动态VAS评分和宫缩VAS评分,以及PCIA按压次数,并记录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O组、F组各时点MAP、HR、Sp(O2)、RR、静息和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_2、t_3、t_4时O组宫缩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F组(P均<0.05)。t_0、t_1、t_2时C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O组和F组(P均<0.05)。O组较F组恶心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与枸橼酸芬太尼均可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静息痛和运动痛,且盐酸羟考酮降低术后宫缩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老年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静脉镇痛,观察组则应用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组静态VAS评分和动态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静态VAS评分和动态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组患者血糖、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明显缓解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疼痛,并可有效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安全性高,对患者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取剖宫产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穴位注射联合静脉镇痛组)和对照组(静脉镇痛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和昂丹司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双侧足三里穴和内关穴注射芬太尼稀释液。比较两组术后4、8、24、48h各时点VAS评分、BC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8 h和24 h,观察组VAS评分、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穴位注射联合静脉镇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可以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复合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腔注射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择期手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乌甲素(G)组、布比卡因(B)组、吗啡(M)组及高乌甲素复合布比卡因(GB)组4组,比较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各时点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GB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其他3组(P均〈0.05);M组心率变化明显高于其他3组;M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其他3组。结论高乌甲素复合布比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是一种较理想的平衡药物。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2):435-438
目的:系统整理分析研究针刺镇痛常选的动物模型,为今后针灸作用原理研究提供依据与平台。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针刺镇痛的常用动物模型,分析其造模的方法与原理,以及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针刺镇痛的文献整理与总结发现,针刺镇痛的常用动物模型主要包括炎症痛、神经痛、内脏痛、癌症痛等,参与针刺镇痛的物质主要包括阿片类物质,细胞因子,血管紧张素,环氧化酶,前列腺素和腺苷等。结论:在针刺作用原理研究中,针刺镇痛的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较多,且方法较为客观可行,在此基础上的针刺镇痛作用机理研究较为深入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预先镇痛对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经腹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预先镇痛组(A组)和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所用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采用负荷量+持续量+PCA量(LCP)模式病人自控镇痛:负荷量3 ml(2mg吗啡+1.25ng氟哌啶)+持续输注量100 ml(0.125%布比卡因100ml中含3mg吗啡及2.5mg氟哌啶)+PCA量,镇痛泵流速2ml/h,单次PCA量2ml,锁定时间为15 min。A组在切皮前20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作为预痛,B组则在术毕注入负荷量。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总需要量、总体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B组(P<0.05);Ramesay镇静评分及总体满意度则显著高于B组(P<0.05),但A组的PCA总需要量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且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硬膜外吗啡预先镇痛效果优于术后镇痛,且并发症不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刘玲爱  宋朝佑 《针刺研究》1999,24(3):172-178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为痛指标,观察了内源性阿片肽与SS镇痛及加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关系。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可部分阻断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说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有关。侧脑室分别给予抗β-内啡肽血清(AEPS)、抗亮-脑啡肽血清( ALEKS)和抗强啡肽血清( ADYNS),观察到 AEPS和 ALEKS可减弱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其中 AEPS减弱 SS的镇痛作用较强, ALEKS减弱 SS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较强,而 ADYNS无论对 SS的镇痛作用还是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均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与β-内啡肽和脑啡肽有关,而与强啡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李文萍 《西部中医药》2012,25(2):108-110
通过整理汇总元胡的古代文献记载,现代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及临床应用研究等与止痛相关的文献,对元胡的镇痛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七微米粉末、夏天无微米粉末对肛肠病术后疼痛模型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并初探其镇痛机理。方法(1)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并予相应处理,与空白组、阿司匹林组、盐酸曲马多组对照,观察实验药物的整体镇痛效果。(2)建立小鼠肛肠病术后疼痛模型,并予相应处理,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模型小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和β-内啡肽(β-EP)进行测定。(3)以急性皮肤黏膜刺激性实验观察药物局部外用的毒性与不良反应。结果三七、夏天无微米粉末对各疼痛模型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三七的镇痛作用更强,外用与盐酸曲马多粉末相当。结论三七、夏天无微米粉末的镇痛机理主要与提高β-E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6例初产妇病历资料,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的产妇205例作为研究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的261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产程经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副作用少,产程明显缩短(P<0.05),缩宫素使用增加(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刺镇痛是针刺主要功效,5-羟色胺(5-HT)、内源性阿片肽、八肽缩胆囊素(CCK-8)是中枢神经参与针刺镇痛的重要神经递质,其含量变化及相互影响了针刺镇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分娩过程产妇出现剧烈疼痛,而以往这种痛楚被人们视为"正常"而被忽略.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如何使产妇清醒而无痛苦地分娩,诞生新的生命,已成为现代妇产科、麻醉科医生共同追求的课题.我院于1999年2月至2000年10月开展了分娩镇痛项目,抽取镇痛下自然分娩产妇及普通自然分娩产妇各80名进行临床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EAA) at local and paravertebral acupoints for a rabbit undergoing an ovariohysterectomy. Twelve clinically health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5 rabbit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7 rabbits). A neuroleptanalgesic (ketamine + xylazine)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NLA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AA treatment (EAA group). The EAA treatment includes one acupuncture formula for local stimulation at the incision site and systemic stimulation. Results of clinical research have show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using EAA treatment to be superior to that using NLA.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was 5.2 times longer in the NLA group than in the EAA group. Because consciousness was maintained, EAA presented an advantage in thermoregulation. Animals administered NLA had prolonged thermal homeostasis because of neurovegetative disconnection. For the EAA group, the operative times were characterized as excellent (28%, p = 0.28) or good (72%, p = 0.72). Local stimulation at the incision site provided excellent analgesia of the abdominal wall (100%). In conclusion, EA can provide general analgesia with a considerable analgesic effect for a rabbit undergoing an ovariohysterectomy, resulting in a shor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相似文献   

20.
电针参数对针麻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亮  彭海东  蔡清萍 《针刺研究》2006,31(6):372-374
电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人力、使用安全和提高针麻效果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日益普遍。电针镇痛作用是针刺麻醉的基础,不同的电针参数例如波形、频率、强度和时间能影响镇痛效果。本文综述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认为要想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应选择疏密波或连续波,刺激初选用高频,刺激一段时间后转为低频,强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病情需要而定,时间一般为20~4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