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化瘀方对于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衰竭(分期属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不全失代偿期)脾肾两虚证的7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及CD8^+、CD4^+、CD4^+/CD8^+等T淋巴亚群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NF-α、hs-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对照组则仅有TNF-α明显降低,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8^+、CD4^+、CD4^+/CD8^+水平均无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则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脾肾两虚型肾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0例给予益肾泄浊方治疗,西药组30例给予前列地尔治疗,中西药组30例给予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和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疾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药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前列地尔及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均能改善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单用益肾泄浊方及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合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合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12.32±3.59)mmol/L和肌酐(324.85±127.38)μmol/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56.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益肾泄浊合剂能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BUN、Scr,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显著改善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右归丸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免疫功能及微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尿β2-MG、BUN、CREA、T细胞亚群(CD4~+、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右归丸可有效改善CRF患者肾功能、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属中医学“癃闭”、“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正虚邪实,脾肾衰败,湿浊毒邪潴留,故笔者采用益肾健脾、活血泄浊方治疗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且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45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2组。治疗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4.83±12.10)岁;病程(3.82±1.39)年;对照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30~65岁…  相似文献   

6.
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肾泄浊化瘀汤,对照组予包醛氧化淀粉,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16.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化瘀汤有改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和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晶 《光明中医》2020,(16):2476-2478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泄浊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RF)脾虚湿浊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钙磷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CRF脾虚湿浊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健脾益肾泄浊汤灌肠治疗)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40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与钙磷代谢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泄浊汤灌肠治疗CRF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与钙磷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中药益肾健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收集病例65例,以中药益肾健脾泄浊法为主,配合西药降压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感染等治疗2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病期CRF患者的疗效及血BUN、Scr、HB的变化。结果:显效19例,有效3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6%,其中氮质血症期总有效率94.8%,尿毒症期总有效率83.3%,尿毒症晚期总有效率37.5%,且治疗后患者血BUN、Scr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肾健脾泄浊中药具有一定的改善肾功能和纠正肾性贫血的作用,且病期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0.
健脾益肾、泄浊排毒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峥 《中医杂志》2002,43(2):129-130
<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疾患造成肾结构和功能损害,并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所组成的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脾肾两虚证是慢性肾衰的最常见证型,并常兼夹浊毒内蕴。我们采用健脾益肾、泄浊排毒法为主的方药治疗本病患者72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温肾泄浊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尿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CRF脾肾阳虚、湿浊瘀阻证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予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肾泄浊汤。治疗 2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及尿IL - 6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尿IL - 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和改善肾功能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P <0 .0 5和 0 0 1)。结论 温肾泄浊汤能够抑制CRF患者尿IL - 6分泌和改善肾功能 ,这可能是其治疗CR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槐肾气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黄槐肾气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肝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Cr)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C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槐肾气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CRF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高艳霞  薛惠英  刘现红 《陕西中医》2018,(11):1576-1579
目的:探讨疏肝养血汤联合西药盆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及对患者血流变慢及免疫功能影响性。方法:选取13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9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养血汤内服和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血流、免疫功能、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影响性。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痊愈率、总有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养血汤联合西药盆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温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CRF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4例用温肾泻浊汤治疗,对照组60例用包醛氧化淀粉治疗,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肾功能相关指标之外,还观察了24 h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温肾泻浊汤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用药后SCr、BUN2、4 h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除BUN外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73,P<0.01)。结论:温肾泻浊汤治疗CRF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排毒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RF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肾排毒汤内服和中药灌肠。观察2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肾功能指标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益肾排毒汤治疗CRF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医结合黄芪保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西医结合黄芪保心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Lee氏心力衰竭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改善总有效率(92.17%)高于对照组(76.52%)(P<0.05);研究组LVEF、CO水平高于对照组,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黄芪保心汤可增强疗效,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CAA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参附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30例及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2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CAA患者C3bRR均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2组C3bRR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发挥作用,从而提高CAA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扶正泄浊保肾汤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今的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吴金波  佟颖 《陕西中医》2021,(12):1724-1727
目的:研究化湿泄浊祛瘀汤联合别嘌醇对尿酸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予别嘌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湿泄浊祛瘀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UAER、BUN、SCr、SU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UAER、BUN、SCr、S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AOC、SOD水平有所提高,AOPP、MDA水平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AOC、SOD水平高于对照组,AOP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湿泄浊祛瘀汤联合别嘌醇治疗尿酸性肾病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