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常见后遗症之一,笔者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相关的针刺治疗文献进行总结,从单纯针刺手法和针刺及其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概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西中医药》2015,(4):12-14
<正>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病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将2010年以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体针1.1针刺夹脊穴王琳晶等[1]随机抽取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针刺、巨刺法针刺夹脊穴及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毫火针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针灸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表发分为毫火针组(44例)、普通针刺组(42例)进行治疗,采用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选取特定穴位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患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以全面评价该疗法的疗效。结果:与普通针刺组相比,采用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的毫火针治疗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患肢的痉挛情况得到缓解(P0.05),且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P0.05)。结论: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的毫火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优于普通针刺疗法,值得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的文献综述如下,旨在探寻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取穴与针刺规律。1取穴方法1.1循经取穴1.1.1阳经取穴为主梁永瑛等[1]共检索分析到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为主的文献52篇认为,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经穴选用,主要集中在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5年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部分文献进行整理,对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中风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痉挛性偏瘫是其主要的并发症。痉挛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刺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方法较多,文章对比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普通针刺组各40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变化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2组Ashworth量表等级评分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毫火针组为87.5%,优于普通针刺组的75.0%;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毫火针组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 :毫火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毫火针与传统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2组分别采用毫火针与普通针刺进行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症状与体征评分。结果:①3个疗程后毫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优于普通针刺组74.3%(26/35)。②毫火针组3个月后随访期生活质量总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P0.01)。结论:毫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组,随着中风后痉挛症状的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中西医治疗该病均有多种治疗方法。针刺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针刺的理论、针具、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临床可选择面大,在降低肌张力方面有显著的疗效。但仍存在缺少对其他影响疗效的基础病进行统计分析、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缺少治疗刺激量化标准等问题,有待在未来的临床试验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4年4月1日-2016年4月1日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文献,对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痉挛性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年收治的1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随机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时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中风所致痉挛性偏瘫是临床常见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和肌张力增高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针灸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将近5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体针疗法1.1针刺夹脊穴王琳晶等[2]随机抽取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针刺夹脊穴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及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常表现为患侧上肢肘关节屈曲,下肢膝关节僵硬或强直甚至畸形,严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存质量。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较好,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温灸督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灸督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针刺配合温灸督脉可以有效调和患者气血,缓解肢体的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对38例中风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增高的患者进行为期1月的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改良Ashworth(M IS)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以观察肌张力、肌痉挛的改善程度。结果: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肌痉挛的总有效率高于90%。结论: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增高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调和阴阳经刺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痉挛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有良好效果,能较快改善肢体痉挛偏瘫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配穴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英  于潇 《中国针灸》2007,27(10):735-73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最佳配穴方法。方法:将96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与平衡阴阳针刺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组按传统取穴方法,主要是阳经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等;平衡阴阳针刺组根据阴缓阳急的中医理论及偏瘫患者伸屈肌肌张力不平衡的特点,采用阴阳经配穴,取极泉、尺泽、少海等。2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修改的Ashworth、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定。结果:针刺有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的作用,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56±7.97,ADL-Barthel指数为57.20±12.80,对照组为21.62±7.17、30.66±11.34,2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不同配穴组方存在差别,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循经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疗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其治疗为中风恢复的关键。历代针刺治疗本病多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其疗效不尽如人意。从痉挛性偏瘫的病机和特点分析,采用阴阳经合刺的方法治疗,证明此法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状态,帮助其功能恢复,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调和阴阳经刺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观察两组FMA评分FCA。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FCA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具有良好效果,能较快改善肢体痉挛偏瘫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经》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1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61例)和恢关刺组(60例)。每组治疗2星期,每星期5次。用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Tardieu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下肢痉挛情况进行评估。并且,在常规针刺组和恢关刺组中,分别随机抽取4例患者,共计8例,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三维步态分析,选取踝背伸角、踝关节活动度、足内翻角、足跟抬离地面高度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恢关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均有明显临床疗效。恢刺和关刺法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肢体平衡能力、关节活动情况、肌张力、下肢阵挛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恢刺和关刺法可能通过改善中风后偏瘫的肢体平衡能力、关节活动情况、肌张力、下肢阵挛而改善患者足内翻和偏瘫步态。三维步态分析踝背伸角、足内翻角、足跟抬离地面高度,可用以更为客观、细致、精确地评估中风后偏瘫的痉挛性步态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