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RA患者和42例非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的含量。结果 64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50例,诊断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类风湿因子(RF)阳性51例,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1%。抗CCP抗体和RF两者敏感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CCP抗体的诊断敏感性与RF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诊断特异性较RF高,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fide,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02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RA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6例(非RA组)及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的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并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RA组抗CCP抗体浓度和RF浓度及抗CCP抗体阳性率和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及对照组(P<0.05);R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RF阳性率,但无显著性差异.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RF(P <0.05).结论: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上,抗CCP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特异性,是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兴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4,(4):F0002-F0002
目的:探讨RF与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01月-2013年08月我院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结果,并与同期50例健康对照者RF与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RA组血清RF、抗CC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F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4%、76.0%,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3%、92.0%,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明显优于RF(PO.O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抗CCP抗体联合RF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CRP、ESR联合检测在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RA患者、27例其他相关疾病患者和52例健康人均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和CRP,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采用W estergren法测定血沉。结果 47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分别为83%和85%,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结论单独检测类风湿因子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而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CRP与ESR能很好地反映病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RA患者和60例其他风湿类疾病患者进行RF和CRP以及抗-CCP抗体检测,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RF,应用ELISA法测定抗-CCP抗体。结果60例患者血清中,RF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77%,CRP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和33%,抗-CCP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95%,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22%。结论RF、CRP和抗-CCP抗体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RA的诊断灵敏性,有助于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2例,根据患病时间不同分为2组,患病时间不足1 a 74例为观察A组,患病时间超过1 a 58例为观察B组,均行RF和抗CCP检测,比较2组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RF检测敏感性略高于抗CCP检测,RF检测准确性略低于抗CCP检测,但均无显著性差异。RF检测特异性明显低于抗CCP检测,RF联合抗CCP检测准确性明显高于RF及抗CCP单项检测。结论 RF联合抗CCP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可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类风湿因子(RF)在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治疗的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1例,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8名,设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CCP测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完成患者AKA测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完成患者RF测定;绘制ROC曲线分析AKA、CCP及RF在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CCP阳性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KA、CCP及RF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F及AKA阳性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AKA、CCP联合RF在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AKA、CCP及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A、CCP及RF在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测定用于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同时选择非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30例,作为非类风湿关节炎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水平。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分别高于对照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分别高于对照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检测结果分别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hs-CRP和ESP检测结果和非类风湿关节炎组hs-CRP和ES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hs-CRP、ESP分别高于抗CCP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联合检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蒙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3例R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齐素协日、巴达干赫依、协日乌素3种证型。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检测RF、CRP、ESR、抗CCP抗体等指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齐素协日型组比较,其余两组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CRP、抗CCP抗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巴达干赫依型>协日乌素型,ESR由快到慢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结论:RA蒙医证型中齐素协日证型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最高,属RA活动期患者,巴达干赫依及协日乌素证型者相对偏低,基本属RA早期或稳定期、迁延期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判断其活动性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0例RA病人,26例其它风湿性疾病病人和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所有风湿病组病例及其中50例健康人群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RA病人同时还检测了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浓度。结果:RA组的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当GPI为0.49μg/mL时,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92.1%;GPI与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个数、RF、抗CCP抗体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年龄、CRP、ESR相比均无相关性。结论:GPI在R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GPI阳性可能与RA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本院确诊为RA和非RA患者各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抗CCP抗体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RF、hs-CRP的浓度,并对以上3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抗CCP抗体、RF血清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3项指标单独检测中,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86.6%,95.3%);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达到99.1%,阳性预测值达97.5%,平行试验灵敏度显著提高到93.3%,阴性预测值为94.2%。(P0.05)。结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临床对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痹证之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以痹证类风湿关节炎住院的688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CCP抗体、RF、ESR、CRP),对照组选自健康体检者60例,分析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寒湿痹阻(兼血瘀)证CCP抗体检测值及阳性率较高;湿热痹阻(兼血瘀)证CRP检测值及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 - Ig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热证中对疾病活动度及骨侵蚀的意义。方法将82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分为热证组与寒证组,在 CCP 抗体阳性的情况下,观察其 ESR、CRP、RF 的数值,判断两组患者疾病活动度有无统计学差异;观察两组患者随诊1年及2年后骨骼 X 线的进展情况,以判断 CCP 对于骨侵蚀的价值。结果热证组炎性指标(CRP、ESR)与寒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随访2年,热证组前三期 X 线变化较寒证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Ⅳ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CP - IgG 阳性患者,对于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热证病情活动性有临床意义,对于判断骨侵蚀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表达水平及与该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哈萨克族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同时期30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患者PBMCs中miR-146a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记录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DAS28评分、关节功能分级、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水平,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miR-146a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关节功能分级及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PBMCs中miR-146a相对表达水平为1.708±0.375,对照组为1.025±0.225,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PBMCs中miR-146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PBMCs中miR-146a相对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关节功能分级、ESR、CRP、血小板、CCP、AKA、RF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哈萨克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BMC中miR-146a表达上调,但其表达水平与病情未显示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GP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7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血清中GPI抗原、抗CCP及RF-IgM水平。结果 RA组患者的GPI抗原和抗CCP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组GPI抗原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RF-IgM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单一指标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联合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达到100%,与单独检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联合诊断后敏感性降低,与单一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与抗CCP二者有显著相关性,GPI与RF-IgM存在显著相关性,抗CCP与RF-IgM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GPI抗原、抗CCP抗体均是RA敏感而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两者与RF综合分析,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CCP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风湿科患者84例,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38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并与其他因子如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相比较。结果: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为51.25%,特异性为92.11%,与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无检验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上,抗CCP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特异性,是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联合甲氨蝶呤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补针法组32例和西药组32例。西药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5 mg,每周1次;热补针法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施加热补针法,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12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评分、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结果:热补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0.62%(29/32),高于西药组的75.00%(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总评分、DAS28指数、CRP、ESR、RF及抗CCP抗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热补针法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针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风湿痹阻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缩短了疗程,减少了西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血清RF、CRP、ESR及抗CCP抗体,以及DAS28评分、HAQ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31/40)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0%(36/40)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较少(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RF、CRP、ESR、抗CCP抗体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F、CRP、ESR、抗CCP抗体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HAQ指数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DAS28评分、HAQ指数较低(P<0.05)。结论 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变化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320例早期RA患者(RA组),另选同期15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非RA组)和1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对三组受试者的抗CCP抗体水平予以检测,并分析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敏感度、阴性预测值。结果:健康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同其他两组比较,明显较低,RA组水平显著较非R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CCP抗体诊断早期RA的特异度为82.07%,阳性预测值为84.10%,敏感度为85.94%、阴性预测值为84.10%。结论:早期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表达异常,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为早期RA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RA患者,规范化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ST2、RF、CCP抗体水平及常规疗效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分析患者血清sST2、RF、CCP抗体与水平临床疗效、各项常规疗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72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后患者血清sST2、RF、CCP抗体、DAS28、ESR、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sST2、RF、CCP抗体水平与临床疗效均呈正相关,与常规疗效指标DAS28、ESR、CRP也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 ST2、RF、CCP抗体与RA疗效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能够为RA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