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络脉瘀阻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蛋白,促血管生成素等因子影响。方法:129例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115眼),观察组65例(116眼)。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内服;观察组加用丹红化瘀口服液。疗程均为12周。测量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进行眼底检查、络脉瘀阻证评分、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测治疗前后促血管生成素-2(Ang-2),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蛋白-3(ANGPT-3),血管生成素蛋白-4(ANGPT-4)和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好于对照组(P0.05),黄斑水肿情况和络脉瘀阻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视网膜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渗漏面积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微血管瘤数量和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ANGPT-3和Ang-2水平低于对照组,ANGPT-4和Ang-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NPDR络脉瘀阻证患者,能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改善眼底循环障碍,并能调节VEGF,ANGPT-3/ANGPT-4和Ang-1/Ang-2等血管生成影响因子,抑制血管新生成,延缓NPDR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4例203只眼,其中单纯型41例82只眼,治疗后有效率为92.68%;增殖型63例121只眼,治疗后有效率为77.69%。治疗后视力、眼底和血糖均有一定程度好转,并对用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至目明合剂联合胰激肽原酶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力、眼底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2例112只患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58只眼、对照组30例54只眼,2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治疗组用药同对照组,并加用中药至目明合剂,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底及其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视力、眼底及其血脂、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除血脂外亦有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中药至目明合剂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NPDR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赵明威 《北京中医》2008,(5):326-327
糖尿病主要有两大并发症:一是心血管并发症,即大血管的并发症;一是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眼病.一种是肾病。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威 《北京中医药》2008,27(5):326-327
糖尿病主要有两大并发症:一是心血管并发症,即大血管的并发症:一是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眼病,一种是肾病.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李荣珍,李炜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5%~58%[1]。在治疗方面目前一般认为应以激光光凝为治疗的主要手段,药物治疗的效果尚难肯定[2],因此探讨在基层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通阳开窍法针刺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分析其对前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每次0.5 g,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阳开窍法针刺治疗。经治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房液中VEGF、TNF-α、sICAM-1表达水平以及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经治3月后,两组患者VEGF、TNF-α、sICAM-1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及出血斑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阳开窍法针刺可降低NPDR患者VEGF、sICAM-1及TNF-α因子表达水平,改善NPDR患者视力,减少出血斑面积。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增殖前期和Ⅳ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观察中药对增殖前期和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用中药治疗Ⅲ^++和Ⅳ期尿病视网膜病变21例38只眼,其中Ⅲ^++18只眼中,Ⅳ期20只眼。并对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病变,视敏度,F-ERG,血粘度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进行了比较。结果:Ⅲ^++有效率为44.4%,Ⅳ期有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52.6%。结论: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防止单纯型向增殖型病变发展中一有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研究化瘀散结片对兔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入体外培养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法建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化瘀散结片对增生膜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增生膜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化瘀散结片组与模型组及阳性药物对组相比较,增生HGF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的形成;化瘀散结片可能通过降低增生膜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来抑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诱导迁移、增强血管通透性,并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其水平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存在相关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防治DR的发展和进步,其多靶点、多途径调节VEGF表达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抗VEGF表达干预DR主要依靠绿原酸、胡椒碱、牛蒡子苷等中药有效成分,双丹明目胶囊、芪明颗粒、右归丸等中成药,补阳还五汤、杞菊地黄汤、丹黄明目汤等中药方剂,以及针刺联合中药等方式。本研究归纳VEGF与DR的关系,对中医药通过抑制VEGF表达治疗D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DR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58眼)和对照组各30例(57眼).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0.5g/次,口服,3次/d,6周后2次/d.观察组采用丹红化瘀口服液20 mL/次,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视力并进行眼底检查,检测治疗前后VEGF、bFG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75%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上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眼底微血管病变程度评分、黄斑水肿程度评分及视网膜总循环时间均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VEGF、bF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VEGF、bF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流变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单纯型DR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血液循环;丹红化瘀口服液能降低DR患者VEGF、bFGF水平,从而延缓DR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据国内外文献报告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平均患病率高达 5 0 % ,1 981年上海医科大学 4 3 5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者占 3 7.2 %。据美国 1 971年报告 ,全美国已有1 5 .4万人失明 ,估计到公元 2 0 0 0年 ,将有 5 7.3万盲人 ,美国国家糖尿病委员会 1 978年报告 ,糖尿病比非糖尿病的失明者多 2 5倍。但现代医学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基本停留在控制高血糖等代谢紊乱的水平上 ,近些年来虽然出现了激光疗法 ,玻璃体切割 ,冷凝疗法等 ,但终因价钱昂贵 ,并受适应症、副作用、远期疗效等综合因素所限而未能广泛应用。中医学对此病的研究 ,近几年来有…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概况湖南省湘潭市二医院吴刚花(41110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其患病率视病程及病情控制不同而异,平均约50%左右[1],其致盲率约占6-8%,是目前世界上四大致盲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合并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眼底检查情况、炎症因子水平、血脂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闪烁视网膜电图(F–ERG)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本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治疗及专方加减等方面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治疗概况,并阐述了中医在治疗糖原病视网膜病变方面的优势及展望。  相似文献   

16.
耳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期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菊琦 《河北中医》1998,20(2):73-7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26眼),采用耳针中药疗法,总有效率84.5%;对照组8例(16眼),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总有效率75.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亦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病率在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约为 5 0 % ,其致盲率为 2 3 2 % [1 ]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 ,对DR的不同时期诊治 ,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现将研究现状分析综述如下 :1 DR病因病机的深入探讨通过临床试验研究 ,结合眼底病变 ,使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有机结合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DR的中医病机的研究逐渐深入。李志英等[2 ] 通过中医血瘀证与DR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结合眼底荧光造影 ,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  相似文献   

18.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中央暗影,视物变形,视网膜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出现新生血管,最终因新生血管破裂导致玻璃体出血、机化、牵拉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在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的前提下,手术治疗是目前PDR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经验,拟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对PDR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中医院李清文教授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具丰,是河北省第二批师带徒导师。笔者有幸师从于李老,获益匪浅,现就李老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经验简介如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使视网膜微血管受到损伤,产生微循环障碍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形成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甚至出现新生血管、纤维增殖、视网膜脱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严重影响视网膜功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相似文献   

20.
金明 《北京中医》2008,(5):323-324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全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最佳选择,中成药在防治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方面更具有优势。中医在重视治病求本的同时,也强调标本兼治,因此在临床上既可根据患者不同病程和不同证候调补阴阳,又可根据眼底微循环障碍的特点调畅气血。一旦进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或增殖期,提示眼底出现大片毛细血管非灌注区和新生血管生长,应尽早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如果新生血管不断生长形成纤维增殖,必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这是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至中晚期的最为有效的治疗选择。如果错过了治疗时机,眼底大量新生血管生长形成纤维膜,反复手术也无法奏效时,病人则会面临晚期失明的危险。此时暂且不可大剂量使用破瘀药、活血药和止血药,以防玻璃体反复出血。根据患者的个性化体质和证候进行合理的辨证论治,对于稳定视功能、改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本专栏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给予同道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