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眼针体针结合组(治疗组)30例,体针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的基础上结合眼针,治疗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眼针治疗,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情况,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有好转。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广泛性焦虑量表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心悸、头晕、耳鸣、盗汗、五心烦热、腰膝无力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应用眼针心、脾、肾区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失眠,对照组40例应用中药治疗。疗程为10天。[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岭南头皮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岭南头皮针组、常规针刺组,各40例。岭南头皮针组予针刺阳明1组、厥阴2组、厥阴3组、厥阴双侧少阳2组,常规针刺组予针刺照海、申脉、神门、安眠、四神聪、三阴交、行间、丰隆、劳宫等穴,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严重失眠程度指数(ISI)及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ISI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岭南头皮针组调节幅度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随访时,两组PSQI评分、ISI评分、血清5-HT值均有所反弹但不明显,岭南头皮针组反弹幅度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岭南头皮针组总有效率89.74%(35/39)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的68.42%(26/38)(P<0.05)。结论:岭南头皮针治疗卒中后痰热扰心型失眠疗效确切,适宜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使患者受益。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文数据库检索CNKI、万方、Sinomed等,同时英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RCTs)中使用单纯针灸对比单用西药干预方案的研究,用Cochrane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偏倚评估,收集纳入研究的有效率、痊愈率、PQSI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不良反应与远期随访等资料,并进行Meta分析。分类和连续型变量分别用相对危险度(RR)和加权均数差(WMD)为合并效应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篇RCTs,总例数2698例,治疗组1361例,对照组13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其西药相比,针灸可提高46%的临床有效率和75%的临床痊愈率,合并效应量RR=1.46, 95%CI[1.27, 1.68],P0.01,RR=1.75, 95%CI[1.52,2.03],P0.01。单独分析高质量文献结果与前结果意义一致。但针灸在改善肢体功能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方面,与单纯西药对比,差异不明显,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测评,单纯针灸相关疗法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明显低于以西药治疗(39%),安全性较好。但远期疗效随访上根据分析,单纯针灸治疗在1个月与3个月随访时PQSI评分并不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但在改善症候、肢体功能和远期疗效上仍有待验证,且纳入文献数目较少,质量较低,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于急性腰痛疼痛性质、程度及腰部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 60例急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疗法试验组30例和普通体针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出 针后即刻、5d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性质及程度评定,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 分(VAS)、现有疼痛强度评分(PPI),腰部活动度予重复改良Schober试验(MMS)评定,治 疗时进行两组针刺疼痛感评定,并最终进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即刻 PRI、 VAS、PPI评分均降低,MMS评分升高,试验组评分差异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5d PRI、VAS、PPI评分均降低,MMS评分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针刺疼痛程度相比,试验组评分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腰痛与普通体针临床疗效相当,但针刺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针刺组。耳穴组以刺激耳穴皮质下、脑干、口、面颊、舌、咽喉为主,每次取一侧耳穴,3天更换磁贴1次;针刺组采用针刺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水沟、通里为主,每次留针30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4种不同性状食物的视频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主要指标为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口腔期滞留评分、咽喉期滞留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1天后,耳穴组1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51±0.69)、口腔期滞留评分(1.17±0.38)、咽喉期滞留评分(1.30±0.66)均低于针刺组(2.51±0.67、1.63±0.72、1.67±0.75);10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27±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6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49±0.51)均低于针刺组(4.19±0.73,2.30±0.51,2.41±0.50);10mL糊状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68±0.81)、口腔期滞留评分(1.11±0.31)、咽喉期滞留评分(1.10±0.31)均低于针刺组(3.91±0.68,1.63±0.76,1.60±0.76);1/4块碘氟醇蛋糕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60±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4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74±0.49),均低于针刺组(4.14±1.10,2.40±0.73,2.30±0.83),耳穴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耳穴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9%(7/47),低于针刺组的55.0%(22/40,P0.01);耳穴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5%(4/47),低于针刺组的50.0%(20/40,P0.01);治疗21天后,耳穴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指标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有明确的疗效,同时能减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及其测量工具的报告情况,为其临床试验设计及构建核心结局指标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linical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RCT,检索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0日,通过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汇总结局指标及其测量工具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72项研究(165项RCT,7项在研试验注册方案)。涉及91个结局指标,可按照功能属性分为临床表现、理化检查、生活质量、中医症状/证候、远期预后、安全性评价及经济学评估7类指标域。结局指标的选用存在测量工具种类多、差异大、评价时点不统一及报告不分主次等问题。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RCT结局及其测量工具现状不利于各个试验结果的汇总和比较。建议构建该类临床研究的核心结局指标集,以提高其临床试验设计的规范性和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使用眼针疗法,针刺心区、肾区。对照组口服参芪五味子片,严重者予地西泮片。两组均治疗4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2.50%。治疗组总的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辅助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CBM,CNKI,Wan Fang Data及VIP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2010年至2014年12月,纳入有关中医药结合西药(中西医结合)对照单纯西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RCT研究。设计文献资料提取表,由2名研究者按纳排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检、提取资料、评价文献偏倚风险,并结合Rev Man5.2.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RCTs,包括1 6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辅助治疗其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26,95%CI(2.50,4.26),P0.000 01];治疗后其复发率较对照组低[OR=4.21,95%CI(2.46,7.22),P0.000 01];在PSQI总评分测评方面比较,中医药辅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MD=-2.28,95%CI(-2.78,-1.78)];在患者睡眠状况改善方面,中医药辅助治疗组在睡眠质量[MD=-0.40,95%CI(-0.73,-0.06)],入睡时间[MD=-0.54,95%CI(-0.91,-0.16)],睡眠时间[MD=-0.41,95%CI(-0.60,-0.22)],睡眠效率[MD=-0.38,95%CI(-0.56,-0.20)],睡眠障碍[MD=-0.37,95%CI(-0.55,-0.19)],催眠药物[MD=-0.32,95%CI(-0.47,-0.18)],日间功能障碍[MD=-0.29,95%CI(-0.47,-0.10)],Kupperman评分[MD=-5.48,95%CI(-9.87,-1.09),P=0.01]方面测评均优于对照组;在证候评价方面,中医药辅助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潮热汗多[MD=-1.65,95%CI(-1.84,-1.45)],烦躁易怒[MD=-0.99,95%CI(-1.13,-0.85)],头晕心悸[MD=-2.18,95%CI(-2.92,-1.43)],精神倦怠[MD=-1.89,95%CI(-2.07,-1.72)]等症状其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在内分泌激素水平测评层面,中医药辅助组较常规治疗组可促进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水平[MD=17.70,95%CI(1.89,33.52)],降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MD=-11.51,95%CI(-20.49,-2.53)],但在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85,95%CI(-13.01,1.30)];纳入研究均未报告由中医药辅助治疗所引起的频繁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Meta分析表明,中医药辅助干预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但现有研究方法学及报道质量偏低,以上结果仍需进行设计严谨的大样本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头皮针,"华佗牌"毫针(25×40mm),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取额中带、额旁1带前1/3、中1/3、后1/3各三穴并接力刺,快速斜刺进针,针与头皮呈25°~45°夹角,进针深度20mm,留针30min,1次/d。治疗组50例眼针,参照彭静山《眼针疗法》取穴:双侧上焦区、肾区、肝区、同时进行观眼视病,加取脉络形状、颜色最明显经区;取沿皮横刺法:应用于眶外,找准经区界限,穴位均距离眼眶2mm,在选好的经区,向应刺的方向沿皮刺入,可刺入真皮达皮下组织中,不可再深;一手持针,另一手按住眼睑,把眼睑紧压在手指下面,右手拇食二指持针迅速准确刺入;刺入后不行提插拾转手法,如不得气可刮针柄;留针30min,1次/d;头皮针治疗同治疗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头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28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联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针刺(百会、神门、四神聪、内关、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嘱患者取仰卧位百会、四神聪沿头皮向后平刺0.5~0.8寸;神门直刺0.4~0.5寸;内关、三阴交直刺0.6~1.2寸,余各穴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治疗组30例,健康教育:中风、中风并发症、失眠等相关知识,康复治疗重要性,指导患者正面对疾病,鼓励积极战胜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心理干预:聊天方式增加医患沟通,理解患者、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医生的人文关怀,依据患者性格特点、病情轻重、家庭境遇的不同及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干预;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干预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肾俞、会阳穴。对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疗前(P<0.01),电针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用电针能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治疗分级,减少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中宣肺"针法治疗尘肺患者对肺功能,咳嗽、气短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尘肺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口服乙酰半胱氨酸胶囊,200mg/次,每日3次,连服12周;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选穴主要为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五脏俞穴等,每周2次,连续针刺12周。比较治疗12周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FEV 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及12周两组患者咳嗽、气短视觉模拟评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问卷(CAT)量表变化;治疗结束4周后电话随访咳嗽、气短视觉模拟评分。结果:1两组治疗12周后肺功能中FEV 1、FEV 1/FV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6、12周及治疗结束4周后,咳嗽、气短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4周后,针刺组咳嗽、气短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12周后CA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配合"补中宣肺"针法在改善尘肺患者咳嗽、气短症状方面优于单纯服用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缺血性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以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取百会、神庭、印堂、安眠、神门、三阴交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变化,采用wActiSleep-BT无线睡眠监测仪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及随访实际睡眠总时长(TST)、睡眠率(SE)及睡眠觉醒次数(S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及治疗后SE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随访时SE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A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及随访时SA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刺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灸督脉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神经心理学量表及磁共振波普分析NAA/Cr、CHO/Cr值的影响。方法:将vMCI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百会、大椎、命门的灸疗组(30例)、口服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MSE量表、MoCA(北京版)及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评分及左侧海马区磁共振波普分析(MRS)NAA/Cr、CHO/Cr值的改变。结果:艾灸督脉组与口服多奈哌齐组治疗前后MMSE量表、MoCA量表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比较显示艾灸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艾灸督脉组治疗后SDSVD评分显著改善(P0.05)。灸疗组与口服多奈哌齐组MRS的NAA/Cr值、Cho/Cr值治疗前后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左脑区NAA/Cr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督脉百会、大椎、命门可以通过改善脑部代谢促进vMCI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口服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18.
《针刺研究》2009,34(3)
目的:观察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电鍉丛针治疗的优越性。方法:164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电鍉丛针组(84例)与头穴丛刺组(80例),均按照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选取穴位(顶区、顶前区)。头穴丛刺组向前或向后透刺,留针6 h;电鍉丛针组用自制的电鍉丛针连接电针仪,每次通电30 min;各组每周均治疗6次休息1 d,连续观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生活能力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两组的疗效评定。结果:各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3项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鍉丛针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治疗形式上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失眠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对中药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统计方法数据用专用软件RevMan4.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篇RCT共1290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但均为低质量试验,Jadad评分小于3分;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值为2.66,95%可信区间为[1.96,3.60],P<0.00001,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值为2.60,95%可信区间CI[1.67,4.03],P<0.0001。结论:中药治疗失眠症可能有效,但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且存在发表偏倚,尚不能充分肯定,需高质量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VIP和CBM,搜索有关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11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方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地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并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RCT研究12个,累计8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脑卒中患者FMA上肢部分评分[MD=-3.87,95%CI(-6.32,-1.42),P=0.002],FMA整体评分[MD=9.59,95%CI(8.93,10.24),P0.000 01],BI评分[MD=8.91,95%CI(2.96,14.86),P=0.003]方面,电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FMA下肢部分评分[MD=2.80,95%CI(-3.29,8.88),P=0.37],临床总有效率[RR=1.10,95%CI(0.94,1.29),P=0.22]方面,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证据支持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电针可改善该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鉴于本次纳入研究质量偏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RCT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