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方法选择未进行HAART的HIV/AIDS病人,同时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CD4细胞水平的HIV/AIDS病人的血脂水平,重点观察HDL-C的变化。结果 CD4细胞计数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的107例病人的HDL-C为(1.02±0.29)mmol/L,≤200/μL组的139例病人的HDL-C为(0.84±0.35)mmol/L,≤200/μL病人的HDL-C较200/μL病人明显降低(P0.01)。而CD4细胞计数在200~51/μL的病人HDL-C为(0.96±0.30)mmol/L,≤50/μL的病人HDL-C为(0.72±0.36)mmol/L,≤50/μL的HDL-C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HIV感染可导致血脂异常,HAART之前的HIV/AIDS病人中,主要是HDL-C及载脂蛋白A1的降低,随着CD4细胞计数减少,HDL-C水平随之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毒胶囊配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客观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行HAART的老年HIV/AIDS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HAART治疗,观察组在HAART的同时配合清毒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88.6±61.2个/μL vs 350.4±59.6个/μL,P0.05),对照组较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14.5±62.7个/μL vs 351.4±56.4个/μL,P0.05),观察组增幅超过60个/μL;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15.4±60.3个/μL vs 348.4±57.8个/μL,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分别为95.0%vs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生存质量总分,观察组各治疗时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毒胶囊配合HAART治疗老年HIV/AIDS病人,既可重建免疫功能,保持病毒抑制率,又可提高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治疗人群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SPSS 19.0描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4细胞在治疗后5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分布情况,使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拟合CD4细胞计数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选取103例HIV/AIDS病人,男性占67.96%,女性占32.04%;治疗开始年龄以21~50岁为主,占86.41%;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8.93%。开始治疗前病人CD4细胞中位数为156个/μL,治疗1、2、3、4、5年后,CD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90个/μL、309个/μL、344个/μL、347个/μL、525个/μL。CD4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和开始治疗时CD4细胞水平正相关;性别和治疗开始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经男男性行为和血液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人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肃省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5年内CD4细胞计数有上升趋势,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治疗效果较经血液感染者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二线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RRT)3年的疗效评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HAART失败的转入二线HAART的89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评估HAART后3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及临床结局。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中位年龄37岁;男性88例,占98.88%;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69例,占77.53%;接受二线HAART中位时间为30个月。二线治疗基线时HIV病毒载量中位值为4.51Log,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9.74%、79.41%、93.62%和92.59%,HIV病毒载量4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92.11%、95.59%、95.74%和96.30%。二线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167.18±144.93)个/μL,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至(276.27±143.66)个/μL、(329.47±151.05)个/μL、(420.71±145.27)个/μL和(531.27±209.32)个/μL,上述各个时间点的CD4细胞计数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随访结束时,仅1例病人发生病毒学失败,4例发生低病毒血症。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病人更换以克力芝为基础的二线HAART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持续病毒应答和免疫重建,在保证服药依从性基础上,不容易发生二线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德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德州市2005-2015年所有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为客观指标,结合患者转归,综合分析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243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38.40±10.16)岁,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值为(239.96±161.10)个/μL,治疗后CD4细胞平均增长211.01个/μL(t=-11.604,P=0.000)。在开始治疗的36个月内,不同基线CD4细胞组计数增长存在统计学差异(F=5.701,P=0.001)。接受HAART平均时长(30.71±23.82)个月,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率为88.69%(149/168),累计死亡率为7.82%(19/2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确证时年龄的增长,HIV/AIDS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病人的12.683倍[95%可信区间(CI):2.769-58.079]。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免疫重建。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及早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加强依从性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选取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根据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分为两组,观察这两组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IRIS的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IRIS中的作用。结果共选取HIV/AIDS病人312例,A组157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B组155例,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组IRIS发生率为40.1%(63/157),死亡率为6.3%(4/63);B组IRIS发生率为3.9%(6/155),无死亡病例;两组IRI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IS最常见并发结核病,分别为71.4%(45/63)和33.3%(2/6)。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病人症状的有效率为90.2%。结论基线CD4细胞低下是IRIS发生的重要因素,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人发生IRIS合并结核的较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功能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截至2016年6月底在广西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治疗时间≥3个月、基线和随访资料较完整的儿童HIV/AIDS病人,评估其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t检验或F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07例,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56.95±35.96)个月,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为(494.3±553.8)个/μL,最后一次随访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 016.2±583.7)个/μL,平均增长(521.9±565.5)个/μL;不同治疗时点CD4细胞计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各组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的差值作比较,不同初始治疗方案、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基线CD4细胞计数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始治疗含阿巴卡韦(ABC)方案、使用复方新诺明、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长相对较多,平均增长分别为(689.0±678.5)个/μL、(581.9±569.9)个/μL、(695.7±433.8)个/μL。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7、0.449)。结论抗病毒治疗对儿童HIV/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和生长发育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更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否使儿童HIV/AIDS病人的生长发育水平达到正常,仍需继续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24个月以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重建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在2003年7月至2012年3月,于北京地坛医院接受HAART的HIV/AIDS病人治疗24个月后病毒载量40拷贝/mL的1900例中,根据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将CD4细胞250个/μL的100例病人作为免疫重建不良组,将剩余的CD4细胞250个/μL的病人按年龄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10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人基本资料、基线及治疗3、6、12、24个月的临床数据,用单变量(t检验等)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建立ROC曲线,评价其影响程度。结果影响免疫重建的HIV感染相关因素包括HAART时间及基线CD4细胞水平,根据以上因素建立ROC曲线,显示评价免疫重建的最佳治疗时间界值为4.5年,敏感性34.9%,特异性81.0%;影响免疫重建效果的基线CD4细胞计数界值是136.5个/μL,敏感度64.2%,特异性86.0%。结论免疫重建不良现象更容易发生在基线CD4细胞计数136.5个/μL的病人,HAART后CD4细胞计数的重建周期约4.5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联合冰火两重灸法,在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HIV/AIDS病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两组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即HAART联合冰火两重灸组)和对照组(单纯HAART组)病例入组前在年龄和AST、ALT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病人治疗第3个月AST/ALT升高,其比例为22.58%,第6个月为38.71%,均低于对照组的54.84%及64.52%水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起始HAART治疗后6个月均以AST指标升高为主,且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LT指标上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灸法可明显降低HAART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发生率,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方法选择未进行HAART的HIV/AIDS病人,同时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CD4细胞水平的HIV/AIDS病人的血脂水平,重点观察HDL—C的变化。结果CD4细胞计数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的107例病人的HDL—C为(1.02±0.29)mmol/L,≤200/μL组的139例病人的HDL~C为(0.84±0.35)mmol/L,≤200/μL病人的HDL-C较〉200/μL病人明显降低(P〈0.01)。而CD4细胞计数在200~51/μL的病人HDL-C为(0.96±0.30)mmol/L,≤50/μL的病人HDL-C为(0.72±0.36)mmol/L,≤50/μL的HDL-C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HIV感染可导致血脂异常,HAART之前的HIV/AIDS病人中,主要是HDL—C及载脂蛋白A1的降低,随着CD4细胞计数减少,HDL-C水平随之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特征,探讨HI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3452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HAART前不同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及症状体征、其他混合性感染的合并情况及是否服用复方新诺明(SMZ-TMP)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人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137例(3.97%),其中轻度104例(3.01%),中度19例(0.55%),重度14例(0.41%)。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01)。HAART前HIV RNA≥105拷贝/mL[调整OR值(AOR)=1.903,95%CI:1.125~3.218,P=0.016],CD4细胞计数≤50个/μL(AOR=8.828,95%CI:2.939~26.519,P0.001)及CD4细胞计数51~199个/μL(AOR=3.714,95%CI:1.317~10.479,P=0.013),HBsAg+(AOR=4.949,95%CI:2.372~10.323,P0.001)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低基线CD4细胞计数、高基线病毒载量及合并乙型肝炎是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因此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培元胶囊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患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采用单中心、自身前后对照的设计,在HAART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培元胶囊(灵芝、黄芪、鹿茸)口服,观察对比受试者治疗前以及开始治疗后第3、6、9、12个月的外周血CD4细胞计数,同时监测治疗前后受试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结果所有受试者,基线CD4细胞计数为(191.63±53.75)个/μL,治疗第3、6、9、12个月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211.72±92.32)个/μL、(235.26±83.22)个/μL、(229.20±108.43)个/μL、(236.44±66.99)个/μL,其中第3、6、12的计数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线CD4细胞计数≤150个/μL的32例受试者,治疗前计数为(125.75±27.096)个/μL,治疗第3、6、9、12的计数分别为(130.25±30.499)个/μL、(254.71±66.437)个/μL、(245.40±191.96)个/μL、(210.33±75.80)个/μL,其中第6个月的计数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其他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基线CD4细胞计数在150~200个/μL的15例受试者,治疗前计数为(171.63±16.501)个/μL,治疗第3、6、9、12个月的计数分别为(200.13±64.596)个/μL、(167.71±44.260)个/μL、(206.67±51.298)个/μL、(172.50±51.620)个/μL,治疗后每个时间点的计数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基线CD4细胞计数 200个/μL的15例受试者,治疗前计数为(251.44±49.480)个/μL,治疗第3、6、9、12个月的计数分别为(264.53±96.43)个/μL、(280.50±94.518)个/μL、(233.13±90.882)个/μL、(244.52±89.13)个/μL,治疗后每个时间点的计数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受试者在服药前后未发生与本试验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培元胶囊联合HAART具有阶段性提高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者的CD4细胞计数的潜力,尤其是对于基线CD4细胞计数150个/μL者,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川省安岳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状况,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对HIV/AIDS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做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93,P0.001);当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其出现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性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5.675倍;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较大。按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血常规等的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后,病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基线CD4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效果就越差;抗病毒治疗病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从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组织作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储存库的可能。方法 20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至少6个月,需要行包皮切除术或泌尿道/生殖道腔镜手术的HIV/AIDS病人,检测标本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HIV-1总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果 20例病人平均年龄(45.8±14.7)岁,接受HAART(6~36个月),平均(14.1±7.9)个月,外周血HIV-1核糖核酸(RNA)均低于检测下限2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417.3±151.3)个/μL,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平均(0.55±0.35),泌尿生殖道组织和PBMC中均能检测到HIV-1总DNA,载量分别为(85.9~89 300)拷贝/10~6个细胞(中位数1 034.12拷贝/10~6个细胞)及(6.83~321 000)拷贝/10~6个细胞(中位数550拷贝/10~6个细胞),两者呈正相关(r=0.53,P=0.018)。但泌尿生殖道组织HIV-1总DNA载量与CD4细胞计数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r=-0.002,P=0.99;r=0.12,P=0.61)。结论泌尿生殖道组织可能是HIV感染者的病毒储存库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以克力芝(LPV/r)为基础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治疗中,经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曾接受包含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HAART的90例HIV/AIDS病人,给予2个核苷类似物(NRTIs)加克力芝进行治疗,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18个月,观察与基线相比实验室生化指标、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 90例HIV/AIDS病人中,67例做了病毒载量检测,HIV基线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病人比例为23.9%,改用克力芝治疗18个月后,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病人比例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54个/mm3,随访结束时CD4细胞计数中位数达到421个/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组病人较200个/mm3组病人增加显著(P0.05)。10%(9/90)的病人报告了28项不良反应,但大多数与研究药物无关。结论以克力芝为基础的HAART是中国经治HIV/AIDS病人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功能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截至2016年6月底在广西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治疗时间≥3个月、基线和随访资料较完整的儿童HIV/AIDS病人,评估其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t检验或F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07例,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56.95±35.96)个月,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为(494.3±553.8)个/μL,最后一次随访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 016.2±583.7)个/μL,平均增长(521.9±565.5)个/μL;不同治疗时点CD4细胞计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各组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的差值作比较,不同初始治疗方案、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基线CD4细胞计数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始治疗含阿巴卡韦(ABC)方案、使用复方新诺明、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长相对较多,平均增长分别为(689.0±678.5)个/μL、(581.9±569.9)个/μL、(695.7±433.8)个/μL。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7、0.449)。结论抗病毒治疗对儿童HIV/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和生长发育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更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否使儿童HIV/AIDS病人的生长发育水平达到正常,仍需继续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AIDS)的疗效,以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22和-23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病人体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群及HIV/AIDS病人HAART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17、IL-22和IL-23的水平。结果 39例HIV/AIDS病人,经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回升(P0.01)。HIV/AIDS病人组和正常人群组(30例同期来院体检者)比较,IL-17、IL-22和IL-23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HAART后血清中IL-17的水平(38.62±19.27)pg/mL,IL-22的水平(19.64±9.48)pg/mL及IL-23的水平(8.78±2.9)pg/m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艾滋病HAART疗效显著,对于重建免疫功能、改善体内细胞因子失调有明显效果,但仍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关系,以及HIV/AIDS病人心电图有无特征性改变。方法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分级(I级:500个/μL;Ⅱ级200个/μL至≤500个/μL;Ⅲ级≤200个/μL),比较三组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的差异和各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差异。结果心电图异常率,CD4细胞计数I级为25.0%,Ⅱ级60.5%,Ⅲ级76.7%,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P0.01)。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快心律失常、ST-T改变、左房室肥大、慢心律失常、低电压、右房室肥大。不同CD4细胞计数组别的异常心电图比较,快心律失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结论 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快心律失常均与CD4细胞计数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20.
HAART后艾滋病病人脂肪肝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确诊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NAFLD的临床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艾滋病病人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HAART后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分析HAART后高脂血症病人的体重指数(BMI)、血压、HIV感染时间、HAART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时间、CD4细胞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完善腹腔彩超检查,通过影像学发现艾滋病病人中脂肪肝的变化。对有或无脂肪肝病人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从2004年开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300例病人中,筛查出42例HIV/AIDS病人,其中28例(66.7%)为NAFLD组,14例(33.3%)为非脂肪肝组。NAFLD组病人体重指数(23.61±2.55)kg/m2、空腹血糖(6.98±2.34)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7.95±25.4)U/L;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2.06±1.96)kg/m2、空腹血糖(5.86±0.70)mmol/L,ALT为(25.22±6.7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是HAART治疗后HIV/AIDS病人中常见的并发症,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和高血糖与NAFL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LT升高是HIV/AIDS病人并发NAFLD的结果;HAART治疗的方案和治疗时间与NAFL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