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汉市≥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基线时一般人口学资料、HIV感染途径、目前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线和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与病毒载量(VL)的检测结果以及当次随访时的服药依从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HIV/AIDS病人778人,男635人(81.6%),女143人(18.4%)。年龄范围50~84岁,中位数57岁(53~64岁)。基线和最近一次VL检测中,VL20拷贝/mL的分别有2人(0.3%)、606人(77.9%)。基线和最近一次随访中,CD4细胞≥200个/μL的分别有425人(54.6%)、646人(83.0%)。无漏服药以及较少的漏服药次数者病毒学完全抑制率较高,基线时HIV/AIDS病人CD4细胞≥200个/μL者免疫学效果较好,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者病毒抑制效果和免疫学效果均较好(P0.05)。结论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抗病毒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和基线CD4细胞水平与抗病毒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少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基本特点,为艾滋病防控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02年1月-2015年1月(AIDS)在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青少年抗病毒治疗的特点。结果收录的3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性传播占91.89%。基线时HIV-1病毒载量为(4.40±4.83)Log拷贝/mL,抗病毒治疗5年后,病毒载量降至(0.87±0.82)Lo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9,P=0.003)。病毒载量完全抑制者所占的比例由0增加至94.7%(P0.001);抗病毒治疗5年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由基线的(179±102)个/μL升高至(732±136)个/μ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18,P0.001)。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青少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病毒载量,改善其免疫功能,应推广HIV感染青少年的抗病毒治疗,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以控制HIV在青少年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接受中国现行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治疗1年内免疫功能恢复、病毒抑制效果,以及耐药性产生和发展情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抑制失败和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156例病人,基线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病人比例为5.1%,治疗6和12个月后,分别上升到71.1%和70.8%;病人治疗前的CD4细胞数平均值为191个/μl,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达到324个/ml和327个/ml。基线样本的耐药性检测未发现主要耐药突变,治疗6个月有5例(5.2%,5/97)出现耐药突变,治疗12个月后增加到12例(10.6%,12/113),其中7例对核苷类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失败的相关因素是:近1个月内有漏服史(调整OR值:AOR=12.6,P=0.0002)、基线CD4细胞数在100个/μl以下(AOR=6.6,P=0.0026),均为耐药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静脉吸毒以外的途径感染则是减少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AOR=0.2,P=0.0244)。结论大多数艾滋病病人在抗病毒治疗一年内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CD4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但是耐药突变率也在不断升高,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的发生,保证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从而对预警治疗失败的发生和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2015年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且发生一线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基线特征以及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一线治疗失败率为3.39%。血液传播(OR=3.713)、基线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OR=2.167)、病毒载量(viral load,VL)≥5log copies/ml(OR=2.137)、合并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ion,OI)(OR=3.476)是发生一线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一线治疗失败与性别、年龄、基线是否合并HBV/HCV感染以及从确诊到治疗的间隔长短无关。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与血液传播、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OI和高基线VL有关。今后应该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充分重视,必要时优化治疗方案,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及人群分布情况。方法检测2012年153例新入组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满一年的艾滋病患者病毒载量,小于400 copies/ml表明治疗有效,视为病毒被成功抑制;大于400 copies/ml说明治疗无效,病毒未被成功抑制。结果 153例艾滋病患者,119例艾滋病病毒被抑制,抑制成功率和构成比均为77.78%,34例患者无效、占22.22%;患者因年龄(χ2=0.085)、性别(χ2=0.227)和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前CD4分布的不同(χ2=0.713),病毒载量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婚姻状况(χ2=6.508)及传播途径(χ2=10.039)的不同,患者的病毒载量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体内病毒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应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宣传和教育,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21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中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21年阿克苏地区接受6个月以上抗病毒治疗的45岁以上中老年HIV/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结果以及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药物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等资料。按病毒载量(viral load,VL)检测结果分为治疗无效组(VL≥1 000拷贝/ml)和治疗有效组(VL<1 000拷贝/ml),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查1 054例中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897例、有效率8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4.770)与药物方案(χ2=14.329)是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OR=0.689,95%CI:0.483~0.983)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药物方案中其他方案(OR=2.226,95%CI:1.402~3.532)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阿克苏地区中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庆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外周血病毒载量(VL)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相关性。方法采用BD流式细胞仪和LightCycler PCR仪检测585例HIV/AIDS病人同期外周血CD4细胞及VL,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48例VL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537例能被定量检测。VL与CD4细胞总体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1),不同CD4细胞区间VL值有显著性差异(χ2=134.29,P0.01),在CD4细胞≤200区间VL与CD4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CD4细胞在201~400区间二者无相关(r=-0.16,P=0.09),CD4细胞400区间二者呈负相关(r=-0.28,P=0.04)。结论 HIV/AIDS病人CD4细胞与VL在CD4细胞不同区间相关性表现各异,同时检测CD4细胞及VL有助于掌控病人病情变化和调整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HIV/AIDS病人血液样本和基本资料,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获得可供分析序列的121例病人中,29例(23.97%)发生基因型耐药。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离婚或丧偶、治疗时间≥6年、病毒载量水平≥10 000拷贝/mL [比值比(OR)=6.22,95%可信区间(CI):1.85~22.29]、(OR=9.92,95%CI:1.35~26.77)、(OR=14.85,95%CI:6.34~36.18)是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危险因素。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600个/μL和服药依从性≥95%(OR=0.18,95%CI:0.05~0.981;OR=0.39,95%CI:0.267~0.68)是发生基因型耐药的保护因素。结论 HAART后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受多种因素影响,HAART过程中应加强患者CD4细胞数及病毒载量水平的监测,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降低HIV/AIDS病人体内HIV耐药毒株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病毒载量(VL)检测频率,对初始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就诊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分为VL检测低频组(检测次数≤2次/年)和VL检测高频组(检测次数≥3次/年),进行随访观察。收集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同时记录两组病人治疗一年后VL的变化、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换药情况和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VL检测高频组入组422例,VL检测低频组入组145例,两组病人基线情况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文化程度及经济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半年后CD4细胞水平变化,VL检测高频组高于VL检测低频组(P0.05)。治疗一年后,两组VL检测结果在不同VL区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L检测高频组换药率低于低频组(P0.05),监测到机会性感染发生率VL检测高频组高于低频组(P0.05)。结论对初始ART的病人进行较高频率的VL检测,可以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外周血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AN)载量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EBV DNA载量检测的HIV/AIDS病人资料。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交叉表进行风险估计,并以比值比(OR)表示。对HIV/AIDS病人合并淋巴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81例检测EBV DAN载量的HIV/ADIS病人,男性352例(73.2%),女性129例(26.8%)。EBV DNA 1 000拷贝/mL的患者299例,阳性率62.2%。EB病毒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低于非感染组(P 0.05);合并淋巴瘤的患者占10.6%(51/481);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14.4%(43/299),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4.4%(8/18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合并的淋巴瘤类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80.4%(41/51),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均占7.8%(4/5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156±116.88)个/μL,伯基特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282±70)个/μ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P=0.026),霍奇金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213±152)个/μL,浆母细胞淋巴瘤CD4细胞为126个/μL。EBV DNA载量数量级从103至105其淋巴瘤的患病率从8.4%上升至24.44%。不同EBV DNA数量级的患者,淋巴瘤患病风险分别为:103 [比值比(OR)=2.00,95%可信区间(CI):0.76~5.21],104(OR=3.06,95%CI:1.58~5.92),105(OR=3.20,95%CI:1.51~6.81)。结论在HIV/AIDS病人中,外周血EBV DNA载量 1 000拷贝/mL的病人与EBV DNA载量1 000拷贝/mL病人相比,其淋巴瘤患病风险增加至少2倍,且随着EBV DNA载量数量级的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影响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阳性者的病情发展到艾滋病 (AIDS)的因素 ,英国学者利用未开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 (HAART)之前的数据 ,对 32 2 6名HIV感染者发展至AIDS的危险进行评估。在病毒载量 (VL)和CD4细胞计数已知的情况下 ,1年间随访 5 12 6人 ,已发现有 2 19人发展至AIDS。本研究提出CD4细胞计数、VL和 3~ 6个月患者发展至AIDS存在相关关系如下 :CD4 细胞计数 VL(拷贝 /ml)3~ 6个月发展至AIDS的危险 (% )<2 0 0 / μl1 <1 0 0 0 0 4 92 1 0 0 0~ 2 99991 2 73 30 0 0 0~ 99990 1 7 74 ≥ 1 0 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特征,探讨HI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3452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HAART前不同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及症状体征、其他混合性感染的合并情况及是否服用复方新诺明(SMZ-TMP)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人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137例(3.97%),其中轻度104例(3.01%),中度19例(0.55%),重度14例(0.41%)。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01)。HAART前HIV RNA≥105拷贝/mL[调整OR值(AOR)=1.903,95%CI:1.125~3.218,P=0.016],CD4细胞计数≤50个/μL(AOR=8.828,95%CI:2.939~26.519,P0.001)及CD4细胞计数51~199个/μL(AOR=3.714,95%CI:1.317~10.479,P=0.013),HBsAg+(AOR=4.949,95%CI:2.372~10.323,P0.001)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低基线CD4细胞计数、高基线病毒载量及合并乙型肝炎是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因此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CD+8 T细胞激活分子CD38、HLA-DR与HIV-1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n Y  Qiu ZF  Li TS  Xie J  Zuo LY  Kuang JQ  Wang AX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459-462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CD8^+ T细胞表达激活分子CD38、HLA-DR水平与血浆病毒载量(VL)的相关性,以及用CD8CD38、CD8HLA-DR比例替代VL检测的可行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03例接受12个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CD+8 T细胞表达CD38和HLA-DR水平;用分支DNA扩增技术检测血浆VL.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参数分析能有效预测VL<50拷贝/ml、VL<500拷贝/ml、VL>1000拷贝/ml和VL>10 000拷贝/ml时CD8CD38和CD8HLA-DR的检测范围.结果103例艾滋病患者CD38、HLA-DR和VL在12个月治疗中均呈下降趋势;CD38和VL在HAART治疗前及治疗第1、3、6、9、12个月6个检测点的总相关系数为0.483(P<0.001)、HLA-DR和VL的总相关系数为0.477(P<0.001).用CD8CD38和CD8HLA-DR的水平预测VL值有显著诊断价值:当CD38<68.5%和<72.5%时预测VL<50拷贝/ml和<500拷贝/ml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当HLA-DR在>39.5%和>46.5%时预测VL>1000拷贝/ml和>10 000拷贝/ml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在条件匮乏的艾滋病高发区,可以用CD8CD38和CD8HLA-DR激活亚群的结果来预测血浆VL,作为监测HIV疾病进展和评价抗病毒疗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德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德州市2005-2015年所有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为客观指标,结合患者转归,综合分析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243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38.40±10.16)岁,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值为(239.96±161.10)个/μL,治疗后CD4细胞平均增长211.01个/μL(t=-11.604,P=0.000)。在开始治疗的36个月内,不同基线CD4细胞组计数增长存在统计学差异(F=5.701,P=0.001)。接受HAART平均时长(30.71±23.82)个月,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率为88.69%(149/168),累计死亡率为7.82%(19/2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确证时年龄的增长,HIV/AIDS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病人的12.683倍[95%可信区间(CI):2.769-58.079]。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免疫重建。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及早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加强依从性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庆阳市艾滋病患者在当地定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检测情况,评估本地病例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为扩大治疗和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庆阳市治疗时间1年以上患者54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男性43例、女性11例,男女性别比3.9∶1;患者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中位数36.5岁;同性传播16例、占29.6%,异性传播38例、占70.4%;使用一线治疗方案49例、占90.7%,二线治疗方案5例、占9.3%;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基线值升高(t=-7.00,P0.05);病毒载量检测34例低于检测下限值,为完全抑制,13例小于400 cp/ml,5例在400~5 000 cp/ml,2例病毒载量大于5 000 cp/ml。结论甘肃省庆阳市艾滋病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应在患者依从性较好的前提下,积极扩大抗病毒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一线抗病毒治疗(ART)失败后,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耐药情况,更换为含有克力芝(LPV/r)抗病毒治疗方案后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的方法,对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中,云南省一线治疗失败、有耐药检测结果、更换为含克力芝的二线方案,并至少接受二线治疗3个月以上的HIV/AIDS病人进行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都使用SAS 9.2完成。结果共入选1 312例病人,其中男性812例,占61.9%,女性500例,占38.1%,平均年龄(36.19±10.36)岁。更换含LPV/r的二线方案后,6个月至48个月病毒抑制率达到73.7%~82.1%。单因素分析发现,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LVP/r、启动ART 12个月后发生病毒学失败、治疗失败后病毒载量(VL)5 000拷贝/mL,这三项指标对病毒抑制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分析也显示,更换方案后12个月,VL的抑制率与这三项指标和更换方案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关。结论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之后更换含LPV/r的二线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获得较好的二线药物治疗效果,在发现病毒学失败后应加强依从性教育,3个月内复查病毒载量,若2次VL≥1 000拷贝/mL应尽早更换标准二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接受抗病毒治疗且服药依从性良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新疆伊宁市接受抗病毒治疗且依从性良好(≥95%)的HIV/AIDS 111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满一年后定量检测其血液样本中病毒载量(HIV-RNA)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分析统计学相关性。结果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率从30.63%增至44.14%,病毒载量有效率从20.72%增至68.47%;免疫破坏组(CD4200/μl)、恢复组(200/μl≤CD4500/μl)和正常组(CD4≥500/μl)的病毒载量(H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18,P0.05),且均值呈降低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479,P0.05)。结论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体内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总体趋势上呈负相关;应结合指标变化调整并制定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伊宁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研究纳入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年龄≥15岁的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921例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为1.32∶1,15~59岁初始治疗者占98.1%,已婚/同居占63.7%,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43.6%)和注射吸毒(36.0%)为主。新治疗人数逐年增加,2011-2015年新治疗人数占73.5%,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构成比由2005-2008年的58.2%降至2015年的26.1%;基线CD4细胞计数≥350个/μL者构成比从2005-2010年的2.3%增加到2015年的43.7%。研究对象总体病死率为4.4/100人年,治疗第1年死亡数占整个观察期的37.4%。累计生存率分析显示,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200~349个/μL和≥350个/μL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72.7%、85.6%和89.2%;异性性行为感染和注射毒品感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70.5%,不同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女性,调整后[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为1.65(1.19~2.29)];吸毒感染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55(1.09~2.21);基线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死风险高于未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34(1.06~1.69);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和200~349个/μL者的死亡风险高于≥350个/μL者,调整后HR(95%CI)分别为4.96(3.40~7.25)、3.03(2.25~4.10)和1.58(1.16~2.15);已婚/同居是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结论伊宁市推动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艾滋病病死率;男性、未婚/离异、吸毒感染、基线CD4细胞计数较低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2008-2018年在云南省首次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2018年间在云南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11例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变化和治疗6个月后的病毒载量情况,对可能促进CD4细胞数上升的因素及影响抗病毒治疗有效率的因素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1例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292例治疗时间 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1.10%(266例)。Logistic分析显示,基线CD4细胞为350~499个/μL和基线CD4细胞≥500个/μL相对于基线200个/μL是促进CD4细胞数上升保护因素;治疗时间为13~24个月、25~36个月和≥49个月的相对于0~12个月是促进CD4细胞数上升的危险因素;年龄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相对于15~19岁是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危险因素。结论云南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治疗效果较好,可继续推行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发现即治疗""尽早治疗"抗病毒治疗策略,同时做好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