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良肢位正确摆放护理法。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采用良肢位摆放,坚持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单一良肢位摆放、神经肌肉功能刺激、神经发育疗法(Bobath)等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良肢位摆放、神经肌肉功能刺激、Bobath联合PNF技术治疗。比较两组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评分、手功能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改良巴塞尔(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调查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评分、手运动评分(Lindmark)、患者的不适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手功能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SF-36评分、Lindmark手运动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SF-36评分、Lindmark手运动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适感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良肢位摆放、神经肌肉功能刺激、Bobath等联合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手功能障碍,加速手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无明显不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实施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108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2组,各组54例,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行良肢摆放,比较组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实施良肢摆放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且减少肢体痉挛、挛缩等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自入院当天起由康复医师负责良肢位的设计和摆放,护士负责常规护理、翻身及良肢位的保持;对照组则保持自由体位,护士负责常规护理及翻身等;分别于入院及护理4周后进行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肢体并发症情况的评估。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显著提升(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提升更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能有效提升肢体运动功能并减少肢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位垫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治疗的应用。方法:选择2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良肢位摆放,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规范的体位垫实施良肢位摆放,对照组采用普通枕头实施良肢位摆放。结果: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特制规范的体位垫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有效的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肢位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住院时良肢位摆放及康复训练,出院后转入家庭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训练组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主、被动训练指导;对照组则按医嘱服药和自己锻炼为主.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Fugly-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训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早期规范的良肢位摆放及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规范的延续治疗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良肢位摆放策略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当中随机挑选104例当作该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编号,1~104号,偶数号为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当中应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奇数号为对照组,在康复护理后期使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5%、92.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肢位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住院时良肢位摆放及康复训练,出院后转入家庭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训练组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主、被动训练指导;对照组则按医嘱服药和自己锻炼为主.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Fugly-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训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早期规范的良肢位摆放及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规范的延续治疗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实施良肢摆放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实施良肢摆放干预,对比观察2组临床效果,分析良肢摆放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能力ADL评分(Barthel指数)与患肢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均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肌痉挛、肩关节脱位/疼痛、关节挛缩、足下垂内翻、废用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实施良肢摆放,能够有效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其患肢运动能力与生活活动能力,并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其临床康复效果具有理想的促进效果,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肩手综合征(SHSA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HS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HSA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SHSAS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进行良肢摆放对其临床康复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并实施良肢摆放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以及患肢运动能力(Fugl-Meyer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中给予良肢摆放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患肢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其健康的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共54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法分为2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回到患者进行良肢摆放,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患肢Fug I-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FMA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进行良肢摆放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患肢运动能力,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功能重建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良肢位摆放、肌肉按摩、针灸、肢体运动疗法),治疗组则结合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外,早期结合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肢肌力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4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处理,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康复训练、心理指导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ADL评定量表等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康复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强化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N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前患者NDS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干预前,N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综合疗法,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活动能力的恢复。方法选取54例脑梗死恢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进行康复综合训练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良肢位摆放,观察组进行穴位按摩配合良肢位摆放。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增高更为显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良肢位摆放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系列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患者ADL。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按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穴,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并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并对两组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和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Brunnstrom分级取穴可以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分(FMA)、痉挛指数评分等评估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IHSS、MAS、MBI、下肢FM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良肢位及中医辨证健康教育在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良肢位+中医辨证健康教育,对照组仅良肢位摆放,对比两组早期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联合中医辨证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