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依诺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6年7月-2019年7月,研究对象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依诺肝素43例为对照组,应用中药联合依诺肝素治疗43例观察组,回顾分析术后2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术后首日与术后2周的血浆指标(PT、APTT、FIB、D-Dimer)含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首日,两组患者血浆PT、APTT、FIB、D-Dime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结束后,观察组血浆PT、APTT、FIB、D-Dimer含量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中药联合依诺肝素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善血浆PT、APTT、FIB、D-Dimer等指标水平,用药安全性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消栓汤对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髋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用依诺肝素治疗,治疗组予依诺肝素联合中药活血消栓汤,2组均治疗10d后比较血浆PT、APTT和D-Dimer、FIB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浆PT、APTT均明显延长(P0.05,P0.01),D-Dimer和FIB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浆PT、APTT明显延长,D-Dimer和FIB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皮下注射依诺肝素结合口服中药活血消栓汤,能降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血浆高凝、高黏状态,其效果优于单纯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和血法对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液高凝状态影响。方法:将52例术前即确认为血液高凝状态的老年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接受髓内钉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速碧林,葛兰素史克公司),每日1次,每次4100IU,连续使用至术后14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当归合剂,每次50ml,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前、术后5天、术后14天时测定两组患者血浆Hb、APTT及FIB、D-Dimer含量,统计学处理。结果:52例患者经改良的Wells评分均属中高危,3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DVT;治疗前、术后5天时两组患者在血浆Hb、APTT、FIB、D-Dimer方面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天时两组患者在血浆Hb、APTT、FIB、D-Dimer方面组间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活血和血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干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儿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凝血指标、超声检查指标、炎症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满意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变化率、血红蛋白变化率、72 h内引流量变化、输血次数、隐性失血量、人均输血量、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率、多血管血栓形成率与血栓总长度比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PLT、PT、APTT、D-D、CRP、TNF-α和IL-6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B、PLT、D-D、CRP、TNF-α和IL-6水平比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FIB、PLT、D-D、CRP、TNF-α和IL-6水平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比治疗前均延长,且治疗组PT、APTT水平延长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家属本次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确切,且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家属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防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置换(THA)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骨伤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THA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8例。THA术后12…h开始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肌肉注射,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肌肉注射,两组均治疗14…d。所有患者术前患肢彩超检查未见血管血栓形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4天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液中凝血四项(TT、APTT、PT、D-Dimer)变化情况,以及术后第14天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栓阳性率。结果:所有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4天APTT、PT、TT明显延长,D-D水平明显降低,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术后第14天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栓阳性率观察组为1.28%,对照组为7.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防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置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行气活血利水方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予以口服行气活血利水方;对照组50例,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于术前及用药后第7天检测血浆PT、APTT、FIB及TT含量,观察治疗后皮下出血情况及术后48h手术切口引流量,并于用药后第3天、10天分别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行气活血利水方和低分子肝素均能明显的延长PT、APTT、TT和减少FIB,但低分子肝素效果优于行气活血利水方(P<0.05)。观察组术后刀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下出血情况。观察组术后1例出现患者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未见血栓形成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相当。结论:应用行气活血利水方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归活血液结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对照组104例.术后当天即开始预防血栓治疗,治疗组采用当归活血液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同时,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于手术前2 d及手术后第3天和第8天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含量;用药后第8天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有无血栓形成,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T、APTT时间延长,FIB及D-Dimer含量降低;DVT发生率对照组为6.7%,治疗组为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活血液结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魁  史吏  潘浩  郑继行  艾鹏  陈聪  邓超频 《新中医》2018,50(8):53-5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 4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腿围差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凝血功能[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中医证候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等项目。结果: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 1.18%,对照组为7 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髌骨腿围差值、胫骨腿围差值、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DD、FIB、PT、APTT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血栓通联合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凝血,缓解疼痛,效果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7例给予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检测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7 d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统计2组术后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血浆D-D、FIB、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及PT、APTT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3 d(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PTT、PT均明显长于术后3 d(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明显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各项凝血指标,降低术后DVT发生率,且出血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药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早期复发性流产(RSA)血栓前状态(PT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由PTS引发的RSA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方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治疗后比较FIB与D-Dimer水平、孕周存活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IB与D-Dime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胚胎存活率(孕12周)为85.42%,对照组为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前状态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使用补肾活血方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胚胎存活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浆蛋白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机理。方法将60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1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3天即开始口服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至术后2周。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术晨、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蛋白S、蛋白C,观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治疗组术后FIB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晨和术后FIB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患者各时间点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C术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S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两组术后平均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FIB、激活蛋白C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干预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分为3组,中药组患者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和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组患者在中药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中药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联合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中药组和联合组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栓发生率略微低于中药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入院后第7天、第14天疼痛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药干预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髋部骨折术后应用活血消栓汤联合氨甲环酸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用氨甲环酸片,观察组加用活血消栓汤。结果:观察组血浆PT、APTT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D-Dimer、FIB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腿周径差值和小腿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消栓汤联合氨甲环酸能够改善髋部骨折术后血浆PT、APTT和D-Dimer、FIB指标及肢体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血栓前状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基础黄体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予补肾活血方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加予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日,观察比较孕12周胚胎存活率、凝血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孕12周胚胎存活率为86.67%,对照组为71.11%,组间孕12周胚胎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IB、D-Dime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IB、D-Dime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肾活血方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化栓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凝血相关指标及术后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92例,依据术后干预方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与中西结合组,每组46例,两组术后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者加用中药化栓汤内服。观察两组患者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等水平变化及用药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记录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结合组PT、APTT、TT水平较低分子肝素组显著较高(P0.05);中西结合组髌骨上缘周径较低分子肝素组显著较小(P0.05)。中西结合组术后下DVT发生率为2.17%较低分子肝素组15.22%显著较低(P0.05);中西结合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较低分子肝素组17.39%显著较低(P0.05)。结论:中药化栓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防治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DVT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安全可靠,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5)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n=3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调节血液黏度,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6 000 IU每天2次皮下注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天.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术后引流血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术后下肢最大肿胀率.结果 对照组5例(16.1%)发生DVT;联合组2例(6.5%)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天后两组患者APTT和PT均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缩短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0天后对照组患者APTT和PT均较给药前缩短(P<0.01),联合组较给药前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给药10天后血小板计数较给药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不仅能够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并能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对于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及机械方法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口服,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0d检测血浆PT、APTT、FIB及D-Dimer水平含量,用药后第10d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有无血栓形成,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T、APTT时间延长,FIB及D-Dimer含量降低;DVT发生率对照组15.00%,治疗组6.98%,2组差异显著,均未发生出血并发症。结论:应用益气活血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进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PT、APTT、PL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的PT(12.10±2.15)s、APTT(13.29±2.28)s高于对照组1 d的PT(11.19±2.15)s、APTT(12.26±3.12)s,3 d的PT(39.54±3.42)s、APTT(45.12±3.52)s高于对照组3 d的PT(37.43±3.12)s、APTT(39.13±3.1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比高切黏度(4.52±1.03)mpa/s,全血比低切黏度(5.04±1.02)mpa/s,血浆比黏度(0.95±0.09)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5.43±0.95)mpa/s、(7.80±1.10)mpa/s、(1.47±0.11)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改善患者的PT、APTT、PLT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并发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第3、7、14d患者血液中凝血四项(TT、APTT、PT、D-Dimer)及术后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评判标准。结果:两组临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预防方式均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中医透药疗法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