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甘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甘鼻喷剂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症状体征评分、VAS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PQLQ)评分,根据总积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6%,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鼻痒症状评分、治疗第14天鼻甲肿胀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7天、第14天VAS、PQL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甘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甘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甘鼻喷剂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症状体征评分、VAS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PQLQ)评分,根据总积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6%,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鼻痒症状评分、治疗第14天鼻甲肿胀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7天、第14天VAS、PQL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甘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辅舒良鼻喷剂与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变应性鼻炎患者96例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辅舒良鼻喷剂每日早晨喷鼻1次,每侧鼻孔各2喷;对照组口服两替利嗪10mg,1次/d.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率明显,总有效率分别为95.8%和93.8%,两组总有效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西替利嗪治疗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辅舒良鼻喷剂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辅舒良鼻喷剂较西替利嗪是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更好选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督脉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督脉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鼻部总症状评分(Uni-VAS)及各鼻部症状评分(Multi-VAS),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7%(17/28),对照组为89.7% (26/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及Uni-VAS、Multi-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无不良反应,可作为变应性鼻炎替代治疗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督脉透灸治疗虚寒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虚寒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每次每侧2喷,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督脉透灸治疗,每周1次,每次治疗2 h,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RQLQ评分及血清IgE、全血EOS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37/45,P0.05)。结论: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基础上加用督脉透灸可以明显改善虚寒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紊乱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治疗慢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的纯中药喷鼻剂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慢性鼻炎患者30例,及变应性鼻炎患者30例,使用舒鼻灵喷剂治疗。结果(1)慢性鼻炎有效率为80%,变应性鼻炎有效率为83.3%。(2)采用症状体征记分评定表显示慢性鼻炎组中,鼻堵改善显著(P<0.01),变应性鼻炎组中鼻堵、喷嚏及流涕等症状改善显著(P<0.01),鼻痒改善明显(P<0.05);(3)无过敏及其他毒副作用。结论舒鼻灵喷剂治疗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创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埋线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埋线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创埋线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及症状体征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埋线组鼻塞、流涕症状改善及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埋线组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66.7%(P0.01)。结论微创埋线对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治疗,试验组给予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疗程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眼部症状(眼痒/异物感/眼红、流泪)和体征评分及症状体征总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7 d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2.86%(29/35),对照组为42.86%(15/35),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评分,眼痒/异物感/眼红、流泪等眼部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及症状体征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试验组对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评分及症状体征总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2组治疗后的眼部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单纯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穴联合依巴斯丁及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抗组胺药依巴斯丁及鼻喷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组加用针刺蝶腭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均改善(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蝶腭穴联合依巴斯丁及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中药醒鼻凝胶滴剂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0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醒鼻凝胶滴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2组尿白三烯E4(leukotriene E4,LTE4)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组尿LTE4水平却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2组症状和体征疗效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和体征疗效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尿LTE4水平明显升高,白三烯(leukotrienes,LTs)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醒鼻凝胶滴剂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较布地奈德鼻喷剂稳定而持久。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