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检测了70例健康人、36例肝硬化患者、34例肝炎患者和43例肝癌患者的血清ASP水平,结果分别为109.5±26.5;55.6±36.8;64.4±38.6和183.7±90.3mg/dl(X±SD)。实验证明检测血清ASP对良性肝病与恶性肝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305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酸溶性蛋白值。结果:肺部各种疾病的急性感染期、肺结核排菌活动期以及肺癌患者,血清酸溶性蛋白值与正常人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且酸溶性蛋白的测定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故建议,血清酸溶性蛋白的测定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120例临床标本血清中 ASP 和 CRP 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检测人血清CRP 和 ASP 的符合率为85.85%。而且微量比色法检测 ASP 具有简单、敏感、快速和价廉的优点。据此我们认为用检测血清 ASP 的方法代替血清 CRP 的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测定40例慢性胃病患者的血清酸溶性蛋白值,结果显示三组(胃部肿瘤,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胃部肿瘤组病人最高其与胃炎组病人相比明显增高,提示ASP的测定对慢性胃病的诊断,鉴别、病情观察、筛选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重度食管炎、食管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酸溶性蛋白的测定陈健,王魁花,李白云,张瑜卿,林晓银,油书恒,王修彦,邢陆伟(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郑州450052)关键词食管肿瘤;酸溶性蛋白;食管炎人体酸溶性蛋白(AS...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研究动物感染日本血吸虫及毗喹酮治疗过程中血清酸溶性蛋白(ASP)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家兔感染早期,血清ASP浓度明显升高,中期降至正常水平,末期再次明显升高,感染小鼠经吡喹酮治疗,血清ASP降低程腰与疗效、减虫率、病变消退等相符合。本文提示:血清ASP浓度测定可作为监护病情、判定药物疗效的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改良的考马斯亮蓝染科结合法,对正常成人,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97例进行血清酸溶性蛋白测定。结果表明,血清酸溶性蛋白测定在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上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过氯酸-考马氏亮蓝比色法对111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清及尿液酸溶 性蛋白含量进行检测,血血病,多发性髓瘤,淋巴瘤病人血清及尿液酸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血液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酸溶性蛋白含量与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r=0.5571,P<0.01),各类白血病遗嘱者血清和尿液酸溶性蛋白含量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低(t=4.150,P<0.01),提示血清和尿液酸溶性蛋白测定对鉴别肿瘤与裴中瘤性液病,白血病的类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并结合手术所见、病理情况及其他临床检查进行分析。指出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可以作为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参考;对了解病情程度、判断 有否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无明显帮助;而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_3共88例,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组20例,肝硬化组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发现,补体C_3含量肝硬化合并肝癌组(0.972±0.329g/L)与肝硬化组(0.604±0.177g/L)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血清补体C_3含量以0.99g/L为界限,则补体C_3对肝硬化合并肝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4.6%、74.2%、77.08%,当补体C_3与AFP联合检测时则分别上升为94.4%、90.0%、91.6%,且较r—GT与AFP联合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价值有所提高,进一步证实血清补体C_3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用管状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法检测42例正常人及176例肝胆病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SChE)同工酶谱,同时采用 Ellman 法测定 SChE 活性。结果表明正常人SChE 可分出8~12条同工酶带,绝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带6(ChE_6) 的活性升高。而带2~5(ChE_(2~5) )的活性降低。血清 ChE_6/ChE_2~CChE_5比值随肝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尤以肝硬化时更为明显。血清 ChE_6/ChE_2~ChE_5比值升高对肝硬化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A/G 和 SChE 活性。提示血清 ChE_6/ChE_2~ChE_5比值可作为一个诊断肝硬化新的血清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CA-50免疫放射分析测定,并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A-50含量明显升高,异常率为73.33%;而在AFP阴性或低值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异常率高达83.33%,因此血清CA-50免疫放射分析测定可以作为AFP的协同和补充,以提高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50例肝硬化患者SCG含量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SCG测定诊断肝硬化的阳性率为92%,明显高于SGPT(53%)及ADA(78.6%)的阳性率.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中A、B、C级SCG值分别为10.14±6.03,23.55±11.27和54.66±24.47μmol/L(P<0.01).相关分析表明,SCG与血清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0.5018.P<0.01),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r=0.6964,P<0.01).并发肝性脑病和原发性肝癌者及死亡病例,其SCG升高更为明显.我们认为肝硬化患者SCG值大于40μmol/L预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肝癌组织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糖链异质体的变化和对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265例HPHC,良性肝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GPDA总活性(TGPDA),利用刀豆素A(ConA)与等量血清孵育法将GPDA分为刀豆素A结合型与非结合型两种异质体。测定非结合型活性,计算结合型活性(总活性减去非结合型活性);同方法PHC患者肝组织中GPDA总活性和非结合型活性,根据测定的蛋白浓度分别计算两者的比活性。结果:PHC患者血清非结合型活性显著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及急性肝炎组(P<0.05);各受检组血清结合型活性均显著高于与该组非结合型的活性(P均<0.01);PHC患者血清结合型活性与正常人比无 显著差异(P>0.01)。结论:分别以TGPDA及非结合型作为PHC诊断的指标,两者特异性相近,而敏感性,准确率均高于TGPDA。推测非结合型异常增高可能源于肿瘤组织的膜结合部分的过量合成,并从膜结合部分释放入可溶性部分而致。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胰腺癌组织和11例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了c-myc P~(62)表达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1.胰腺癌与c—myc P~(62)有关,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有显著差异;2.c—myc P~(62)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3.c—myc P~(62)与胰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发生部位及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对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运用敏感性较高的聚丙烯酰胺等电点聚焦(isoelectricfocusing,IEF)电泳技术对肝病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及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含有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38~43种,以肝硬化患者为最少。蛋白质成分中以酸性蛋白(PI<6.5)占优势(55.00%~61.9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蛋白质谱接近正常人,二者与各型肝病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原发性肝癌患者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差异率(7.14%),显著低于(P<0.05)其与肝硬化患者之间的差异率(12.50%),亦显著低于(P<0.01)其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差异率(17.07%),此结果提示慢性活动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蛋白质谱比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蛋白质谱更为接近。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了等电点(isoelectricpoint,PI)7.30的特征性蛋白质,这一蛋白质的确切成分及其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上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