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护理评估表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出血预测护理评估表,根据评估表内容进行全员培训,对产妇进行动态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下降(P〈0.01)。结论产后出血预测护理评估表内容直观,评分方法简单,护理措施全面、有效、具针对性,能准确筛查产后出血高危人群,并能有效防范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
高危因素评分法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评分的方法及其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 41例阴道分娩病人进行高危因素评分 ,分析不同分值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评分≥ 5分者产后2h以内、2~ 2 4h ,2 4h总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 4分以下病人 (P <0 0 1) ;评分 3~ 4分者 ,产后 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大于评分≤ 2分者 (P <0 0 5 )。结论 :高危因素评分法可预测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可能性 ,此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科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护理的措施、方法和体会,对我科住院的9例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子宫乏力仍然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易出现产后出血。提示:产后出血仍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晚期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对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待产的单胎初产产妇1 500例,按照产后出血量分为正常产妇、轻度出血产妇和重度出血产妇3组,检测3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纤维蛋白(Fbg)和D-二聚体(D-D)水平,分析其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产后出血产妇和正常产妇Fbg、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出血孕产妇和严重出血孕产妇Hb、PLT、Fbg、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Hb、PLT、Fbg、D-D水平检测对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当孕晚期待产妇血浆Fbg水平偏低且伴有D-D水平升高时应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产科分娩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综合评估产妇情况后对中高危产妇(评分≥5分)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筛查出中高危产妇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预测产后出血的准确率.方法 应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分娩的300例产妇进行产后出血的预测评分,共筛查出高危组211例,低危组89例.结果 高危组发生产后出血13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63.5%;低危组发生产后出血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临床灵敏度为98.5%,临床特异度为53.0%.结论 改良后评分表具有很好的临床灵敏度,能有效预见产后出血的发生,可以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易出现产后出血.结论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检测、急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进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评估现状,为研发科学、有效、实用的产后出血预警评估工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9年4月6—13日抽取全国92家医院的产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和产后出血评估现状等。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490份,问卷回收后进行审核,检查填写内容的完整性,有效问卷为4490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100%。结果4490名调查对象中,有4406名产科医护人员所在的医院进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占98.1%。不同类别的医院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的医院中,77.6%的产科医护人员所在的医院由医生和护士或助产士共同评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62.1%的产科医护人员所在的医院运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对孕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的时机排名前2位为产后评估与产时评估,产科医护人员对出血量的测量方法采用最多的是称重法,产科医护人员认为在开展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工作遇到的困惑,"没有合适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评估工具"排名最高。结论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评估较为重视,但缺乏连续动态评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出血量的测量方法也有待统一,各医院管理者及产科医护人员急需适合临床应用的产后出血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56例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93-719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产后出血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2次以上人流及刮宫史、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及产妇的心理因素。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53例),子宫收缩乏力(49例)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软产道裂伤4例,胎盘因素2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经积极抢救无1例死亡。结论:作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减少非意愿妊娠,作好孕期健康宣教,减少巨大儿的出生。加强防治宫缩乏力,严密观察产程,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有前期预防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和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6月自然分娩的3 729例产妇为观察组,实施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评分≥5分为产后出血高危产妇,高危产妇实施联合护理干预措施;选择2010年1~6月自然分娩的3 322例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程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联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防治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确保产妇健康。  相似文献   

11.
何桂霞 《大医生》2022,(3):105-107
目的 探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联合血清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以期提高预测产后出血的准确度.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德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剖宫产和顺产的产后出血产妇纳入试验组,将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304例产妇纳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96年至200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孕产妇死亡率为53/10万,前3位的死亡原因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病和羊水栓塞。产后出血仍在产科出血中占很大比例,但已从1996年的88.8%降至2000年的85.5%。其中产后2h的出血量占产后出血量的90%,而子宫收缩乏力仍为产后出血原因的首位。因此,寻找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尤其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方法仍是当前产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在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的66例患者的出血原因,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剖宫产时机的选择、术前是否临产、是否为前置胎盘、胎次产次的增加均会致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结论:做好计划生育宣传,规范地进行产前检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对易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高度重视,可有效地降低剖官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而剖宫产分娩的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尤其有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探求一种安全可靠的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方法,本文对剖宫产术前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术前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以增强子宫收缩力,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胎政策后产后出血的变化趋势,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变化,探索性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某三甲医院常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8784名产妇,收集产妇的一般情况、产检记录、分娩记录等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趋势及相关高危因素变化趋势。结果2014—2018年产妇各年间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其中2017年的产后出血率(16.9%)、严重产后出血率(6.1%)、出血量(540.1±758.2)ml为各年间最高。2014—2018年,高龄产妇、多胎妊娠、产次≥2次、剖宫产史≥2次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产前血红蛋白含量≤110 g/L的产妇呈下降趋势,顺产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急诊剖宫产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胎盘娩出时间延长在15~30 min的占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及以上未发现明显趋势。结论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但高危孕产妇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此,应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并结合我国生育人群结构的变化,制订合适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工具,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护理干预在降低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采用病例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测评分对中、高危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会阴损伤、产后出血、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Ⅰ度裂伤率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测评分可提高产后出血预测的准确性,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自然分娩带给产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极易导致孕产妇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诊断,抓紧时间,积极抢救,才能使产妇转危为安。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为探讨产后出血相关高危因素,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笔者对新建县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的60例产后出血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产妇死亡[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70%~80%[2]。随着近年来剖宫产、人工流产的增加,产后出血高危者呈逐渐增多的趋势[3]。既往多采用米索前列醇、缩宫素、麦角新碱等药物治疗,但存在疗效不佳或对部分患者有禁忌等弊端[4]。因此,需要选择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子宫收缩剂。本科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产妇给予预防性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妊娠高危评分在指导分娩中的价值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高危孕产妇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产期保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实施常规围产期保健的41例孕产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妊娠高危评分并加强管理的42例孕产妇。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母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分娩率(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53.66%),P0.05;成功分娩的产妇中,比较两组分娩方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产妇以妊娠高危评分指导分娩,可提高成功分娩率,改善母婴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重症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原因及临床情况。方法对20例因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子宫切除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胎盘因素,DIC,子宫破裂,羊水栓塞,晚期产后出血。结论子宫切除是抢救产后大出血,挽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