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用3.0T超高场磁共振的SWI及常规MR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及体液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诊断为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22例患者,对SWI及常规MR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常规MR序列中,8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较低信号,FLAIR呈低信号,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较高信号。12例T1WI、T2WI及FLAIR呈等信号而未能发现病变。在SWI中,所有22例患者均显示了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典型SWI影像特征。除4例病变局限性于桥脑外,其余累及基底节区、小脑、丘脑及大脑皮层下区。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是检出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最为敏感的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Signa 1.5T磁共振机对3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MS病例进行T1WI、T2加权扫描(T2WI)检查及DWI检查;并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结果①T2WI像共发现病灶455个,T1WI发现病灶378个,DWI检见病灶295个;②T1WI所显示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在慢性期可显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常规磁共振的MS病灶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评定MS病灶是否为急性期,是诊断MS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MRI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被公认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 spin echo,TSE)序列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和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在神经系统检查中被常规采用,但脑脊液在T2WI为明显高信号,由于其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对位于脑表面、脑室内或邻近脑室部位微小病灶的显示有一定的限度,易导致漏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能够抑制自由水信号,从而能够减少T2WI脑脊液高信号对邻近病变的影响.本次研究着重探讨FLAIR序列在神经系统成像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柱单发性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不同癌肿所致的脊柱不同部位的单发性转移瘤MRI征象比较分析。结果:单发颈椎转移3例,胸椎转移11例,腰椎转移7例;T1加权像(T1WI)呈低信号,T2加权像(T2WI)和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呈高信号改变,STIR像亦呈高信号。结论:MRI诊断脊柱单发性转移瘤有特性,较其它影像检查方法更敏感,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hermitte-Duclos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Lhermitte-Duclos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CT和MRI的T1加权像(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氢质子波谱成像的特征性表现。结果:2例发生于左侧小脑半球,1例发生于右侧小脑半球,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第4脑室变形和幕上脑积水。CT检查均表现为小脑半球内平行条纹状低密度肿块;MRI检查示小脑半球病变均呈平行条纹状异常信号影,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无明显强化。病灶于DWI呈等高信号,ADC图示等信号及略高信号呈条纹状排列。MRS质子波谱2.02ppm处见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下降,1.33ppm处见倒置的乳酸峰。结论:Lhermitte-Duclos病在MRI和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综合分析影像特点,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临床应用型MR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临床应用型MR设备进行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10 只健康Lewis大鼠麻醉后取仰卧位在固定装置内完成MR扫描.应用超导型3.0T MR扫描仪(Siemens Trio Tim)及小正交腕关节线圈,分别对大鼠脑和脊髓行T2WI、T1WI和Gd-DTPA增强T1WI的三维容积扫描,体素0.06~0.08 mm3.利用工作站专业软件获得脑和脊髓的多方向重组图像.结果 大鼠脑T2和T1加权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胼胝体、小脑、新皮质和脑室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脊髓的对比度较弱.多方向重组图像显示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细节更佳.结论 应用3.0T临床型MR设备及正交腕关节线圈可以获得大鼠脑和脊髓高质量MR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RN)、发育不良结节(DN)及小肝细胞癌(SHC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RN、DN及SHCC的MRI信号特点。结果:14例RN中10例(71.43%)T1WI、T2WI呈等信号;4例(28.57%)T1加权像呈稍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Gd-DTPA增强未见强化。6例DN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其中5例(83.33%)增强无强化;1例呈"快进快出"特点。25例SHCC中22例(88.0%)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表现"快进快出"特点;其中7例门脉及延迟期假包膜强化。结论: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可通过不同信号特征来反映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结合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将55例肺癌病人术前MRI显示淋巴结的情况与术后比较,以直径在1cm及1.5cm为阈值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应用DIASONICS0.35T超导成像系统行T1及T2加权成像。结果:87.3%(48例)的病人MRI可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共133个,其中119个信号在T1WI及T2WI上与肿瘤相似,占89.5%;另14个比肿瘤信号略低,占10.5%。手术摘除淋巴结150个,MRI漏计17个,占11.3%。150个淋巴结中44例(80%)74个(49.3%)有转移。1cm以下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9%(2/34),1cm~1.5cm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2.3%(30/71),1.5cm以上的转移率为93.3%(42/45)。按1cm及1.5cm以上为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52.6%、74.6%、66.7%、95.2%及56.8%、96.1%、76.7%、93.3%、69.5%。结论:MRI显示淋巴结虽有许多优点,但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仍只能以大小作为标准,信号强度帮助不大;作者认为MRI可采用与CT相似的标准,即将1cm—1.5cm的淋巴结列为可疑,1.5cm以上的定为转移;是否增强以后信号强度对鉴别诊断有所帮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化传递对比(MTC)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GRE T2W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膝关节外伤后接受MR检查的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FSE序列T1WI及T2WI矢状面、MTC-GRE T2加权矢状面扫描,分析不同序列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范围、信号均匀性、边界,比较不同序列之间的差异.结果 56例骨挫伤病例中,FSE序列T1WI显示43例,T2WI显示45例,MTC-GRE T2WI显示50例.MTC-GRE T2WI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边界和敏感性均高于SE序列(P<0.05).结论 MTC-GRE T2W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显示明显优于FSE序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海绵状血管瘤32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均行MRI常规扫描,8例增强扫描,31例共有39个结节状或圆形病灶,分别呈T1加权像(WI)、T2WI高或低混合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均高信号,T1WI、T2WI均低信号;1例7个痛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T1WI、T2WI均低信号.16例行CT检查,显示20个病灶,均为较高密度病灶或不均匀稍高密度.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显示信号具有特征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结合MRI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48例有外伤史且有不同程度膝部症状的病例,采用低场机检查,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加权像(T2WI)、T1加权像(T1WI),冠状位、矢状位扫描。结果:48例MRI检出隐性骨损伤者,X线检查均为阴性,其中左侧膝关节22例,右侧膝关节26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骨损伤区信号形态多样,伴有附属结构损伤多例。结论:现有医疗体系中MRI是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以FSE序列、T2WI最佳,且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脏及上腹部MRI扫描序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六种扫描序列的分析与评价以期达到发现中低场强中最有价值的扫描序列及序列组合的目的.方法对26名临床怀疑肝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MR检查,均应用了快速自旋回波(TSE)的T2加权像,快速梯度回波(TFE)的反相位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加脂肪抑制的T2加权像,标准自旋回波(SE)的T1和T2加权像,快速梯度回波(TFE)的动态增强扫描等六种扫描序列,对各序列的图像质量及腹部常见正常结构的显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快速自旋回波(TSE)T2加权像图像质量最好,24/26例(92%)选择了这一扫描序列,其次为标准自旋回波(SE)的T1加权像,6/26例选择了这一扫描序列.图像质量最差的序列为标准自旋回波(SE)T2加权像(24/24,100%).其他三种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则介于上述三种序列之间.经统计学分析TSE的T2加权像与其他五种扫描序列在图像质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5).结论腹部病变常规应做标准自旋回波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加脂肪抑制和梯度回波反相位这四种序列,病变鉴别有困难时则可加做标准自旋回波的多回波序列和快速梯度回波的动态增强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加重半个月,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MRI:右侧桥小脑角区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其内见斑点状更低信号(图1);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见斑点状高信号,周围见环状低信号(图2);FLAIR呈等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图3),直径约为1.5cm。考虑为桥小脑角区脑膜瘤,遂行脑膜瘤切除术,术中  相似文献   

14.
周坦峰  熊敏超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2):82-83,12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均行常规TSE T1加权像(WI)、TSET2WI、FLAIR T2WI及SE-EPI DWI扫描,其中6例行3D时间飞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TOF MRA)。结果 30例DWI均清晰显示相应神经体征分布区的梗死灶,DWI对病灶的显示范围、对比度均明显优于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序列。6例行TOF MRA检查,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M2段完全闭塞,2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远侧分支减少。结论 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常规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的信号变化,对判断患者脑缺血的时间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0岁,行走不稳半年。颅神经检查(-),昂伯症增强( )。家族史:患者父亲10年前因血管母细胞瘤去世,孪生哥哥1年前在外院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已行手术治疗。MRI表现:小脑蚓部囊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可见壁结节,T1WI为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双侧小脑半球多发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周围可见水肿带。四脑室受压、变形,双侧侧脑室、三脑室扩大。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突入枕骨大孔,颈段脊髓增粗,内见长条形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图1~3)。增强后,小脑蚓部囊性病变未见强化,壁结节…  相似文献   

16.
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19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T1像(T1FLAIR)、T2(T2FLAIR)、T2加权像(T2WI)、及弥散加权像(DWI)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①DWI对病灶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T1FLAIR、T2WI、T2FLAIR(P均<0.05);②所有病灶的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下降64.3%(35%~87%)。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敏感性高,能准确、可靠地判断病灶的大小及部位,对诊断超急性脑梗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MRI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T1加权,T2加权,液体衰减恢复成像(FLAIR)和增强后的MRI表现。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病变累及右侧小脑半球和蚓部,1例仅累及右侧小脑半球,2例肿瘤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全部肿瘤于T1加权成像呈条纹状相间的等,低信号,T2加权及FLAIR成像呈条纹状相同的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无强化,结论 MRI呈条纹状改变是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RI对儿童急性骨感染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临床手术证实的儿童急性骨感染9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9例病变部位T1、T2值均明显延长,T1加权像上呈低、稍低或中等信号强度,T2加权像上病变区是高信号。5例做了重T2加权像(HT2WI),骨感染病变显示更明显。结论:MRI能清楚显示儿童急性骨感染的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及软组织受累情况,结合临床能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硬化弥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研究脑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病灶、表现正常脑白质及正常志愿者脑白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方法对37例正常志愿者和46例MS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测量T1WI低信号病灶、T1WI等信号病灶、额叶表现正常脑白质及正常志愿者额叶白质平均ADC值,比较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感兴趣区平均ADC值分别为T1加权像低信号病灶1.384×10-3 mm2/s;T1加权像等信号病灶0.977×10-3 mm2/s;额叶表现正常脑白质0.762×10-3 mm2/s;正常志愿者额叶白质0.744×10-3 mm2/s.上述各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分辨出MS病灶,并能够检测出MS患者表现正常脑白质的弥散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快速扰相梯度回波(2D FSPGR)在颅脑低场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70例颅脑用翻转角(FA)为70°的2D FSPGR(2D FSPGR 70°)获得T1加权图像,与常规自旋回波(SE)T1WI作对照,比较轴向图像的成像速度、血管显示、清晰度、增强效果、灰白质对比等方面,计算相关的质量控制参数,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度(C)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2D FSPGR 70°的图像具有成像快速、血管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效果佳等特点.2D FSPGR与SET1WI的SNR、C及CNR分别为81.98、0.116、6.58和87.15、0.117、7.18,二者基本相当.结论2D FSPGR 70°在颅脑低场MR检查中具有许多SE T1WI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代替SE T1WI或作为T1加权的优先替补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